孫桂梅
摘 要:傳統的教學理論比較注重認知方面的研究,夸大認知的單一作用,忽視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是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認為情感態度與語言學習密切相關關系。本文從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預期策略;采用靈活分組角色轉換策略對人員組織進行情感處理;教師從情感維度著眼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處理三個方面闡述初中英語情感教學策略。
關鍵詞:英語;情感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242-01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的教學理論比較注重認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獲取知識的手段是灌輸系統化,沒有將知識的獲取放在學習者身上,忽視了學習者心理發展的整體作用,夸大了認知的單一作用,從本質上否定了學習者心理發展的整體性。近年來,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語言教學中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應包括認知的發展,還應包括情感的發展,是對整個人的教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而要實現該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統一起來。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育中,人們過于強調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忽視了非理性方面的發展,造成情感空白。這種傾向在語言教學中表現為過分強調語言的認知因素,忽視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這是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當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師開始關注和探討教學中的情感缺失問題,重視和加強情感教學是素質教育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二、情感態度與語言學習的關系
情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情感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滿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會引起人們積極的情感,包括興趣、動機、自尊、自信、愉快或驚喜等心理狀態。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如:具有樂觀向上和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此相反,不符合或妨礙人們某些需要滿足的事物就會引起消極的情感,包括焦慮、抑制、害怕、憤怒、膽怯、沮喪、厭惡等。在英語學習中,消極情感是不利學生潛力的發揮的,如害怕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考試過分焦慮,或由于過分緊張而導致語言表達不流利,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英語課程標準》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積極的情感,是有利于學習的情感態度,有利于調整學習態度,培養學習品質,增強學習原動力以及學習主動性和目的性,增進師生共同參與及和諧發展。而影響學習的消極情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的。
三、初中英語情感教學如何實施
1. 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預期策略
中學英語教材中的許多語言材料,反映了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蘊含著作者的好惡情感和意圖。教師應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把教材中傳遞出的情感和學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如The Statue of Liberty通過介紹紐約曼哈頓島上的自由女神塑像,表達了世界人民的傳統友誼和對和平的向往之情。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增強愛祖國、愛世界、愛和平的意識,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2.采用靈活分組角色轉換策略對人員組織進行情感處理
教師從情感維度上著眼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優化處理,使教學組織形式在為教學活動服務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其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靈活分組、角色轉換等策略對人員組織進行情感處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間,采取不同于常規的座位編排方式,使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充分開展,將分組作為課堂引發積極情緒情感的手段。英語教材中有許多飽含情感色彩的戲劇和對話材料,如The Thief and the Cop,The Necklace等,學生在組內繪聲繪色的角色表演,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獲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中角色的理解;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達到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教學組織的情感性處理還包括心理組織的情感性處理,教師可采用表情調控及張弛調節策略,創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優化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向,達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情并進的效果。
3.教師從情感維度著眼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處理
使教學評價在對學生教學中的反應作出認知反饋的同時,還給予情感上的影響,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積極性評價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勵詞。如“good”,“Perfect”,“fantastic”etc.甚至可以對平時較差的學生說:“You‘ve done a good job.”這種鼓勵的話語,加之教師溫和的眼神,會在學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時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相應難度的問題,盡量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特色性評價,使學生了解區別于別人的特點和優點,產生一種真正被老師重視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學評價中我們還應發揮主體性評價的功能,通過學生的互評和自評,讓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和主體意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