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杰
摘 要: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充滿激情,思維活躍,勇于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關鍵詞:情境;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26-01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營造出一種情境交融的環境氛圍,對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非常有利。兒童之所以能進入情境是因為有圖畫、音樂、角色扮演、生動的場景等等 ,老師帶著與作者共鳴的真切情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進入情境,此時的情境就不僅是一種物與形組成的場景與畫面,而是滲透著甚至飽和著教師感情的場景與畫面,在這種“情”與“景”的合力之下,兒童的情感很容易被激發起來,有了激情,課堂上便會出現孩子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大膽表現的生動場面。
一、創設和諧氛圍,激發創新意識。
小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多樣、好奇、好問、勇于探索,
教師應采取各種方法保護和發展這一銳氣。創設一種寬松、開放、民主、和諧的環境,讓學生潛能和智力得到不斷的開發和發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創新活動中,由于學生的能力和認識的局限,難免會出錯,這時,教師應首先贊賞他們的創新能力,再以一種尊重他們的民主方式引導他們反思,進行自我糾錯或相互糾錯,以利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教師千萬別對學生輕易說“NO”,以免挫傷甚至學生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相反,對學生的進步,對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的意識,一定要能時表揚。一句簡單的“Good!Great!Excellen!Yorre clever! Super! Cool!”或一個真誠的笑容,一個喜悅的表情,一張可愛的小貼畫,一句簡短的評語,都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老師的關愛和賞識,從而增強信心更加大膽的探索和表現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授“這是誰?”這個句子時,我走到一位正在東張
西望的學生前,關愛地摸著他的頭說:“Look at my friend.This is
XuHui.”老師的言語表情、手勢不僅讓這位學生集中了注意力,
而且所有學生都感受到了老師的和藹可親和幽默。在這樣的情
境中,老師的親和力、學生的興趣、激情都能達到最佳境界,
這時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創新的火花便會不斷迸發出來。
二、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當
人們頭腦中出現了“為什么”時,也就是心理上產生了對某一知識的渴求。可以說,質疑是創新的前奏,是體現學生主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向權威、向書本和教學內容質
疑,并找準了他們不敢質疑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和緊張兩種心理,要讓他們敢于質疑,關健是消除這兩種心理。另外,我經常性地為學生創設質疑的情境,給他們創造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主動探究,努力尋找問題答案,從而提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我引導學生認識Mr Black, Miss White,這兩位老師時,順
便翻譯成了漢語,布萊克先生和懷特小姐,學生就感到很納悶了,當場就有學生舉手說:“老師,你講錯了,應該是黑先生和白小姐,我們學過這兩個單詞”。我當時表揚了同學們能積極思考問題,于是我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材料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繼而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在探索中自己尋找答案:英文名的單詞有它本身的意義,也有音譯。進而理解并掌握。學生就知道了一個詞可以有多種意思。
三、創設合作情境,提高創新能力。
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能讓全體學生都有參與和表
現的機會,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并讓每個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既能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又能讓他們在相互學習和借鑒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豐富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在合作中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他們不僅學會學習(Learn how to learn),學會求知(Learn how to know),還學會協作(Learn how to cooperate ),這對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更是大班教學的一劑妙方。為取得理想的效果,我對合作活動明確要求:人人參與,積極合作,善交際,敢創新,顧全大局,珍惜時間。在活動中,孩子們無拘無束,更加敢想、敢說、敢做,為了集體榮譽和利益,能力強的同學盡心幫助其他伙伴,能力差的同學努力進取,不斷提高自己。這類活動不公能很好的發揮集體智慧,而且能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以此來突破知識點。
四、創設真實情境,發展創新能力。
在語言實踐中,學生必須探索,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來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這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我在教室里拾得一支鋼筆,我拿著它,問了幾個同學“Whose pen is this?” 可他們都沒有回答,他們很好奇,都想知道這是誰的鋼筆,于是我讓學生拿著它去問其他的同學:Is this your pen?(No, it isnt.) Whose pen is this? I think its …s pen.問了幾個同學還沒找到失主,后來我讓學生課后分組去尋找失主,看哪一組最先找到失主,但我規定,一定要用英語來表達。第二天,一個小組的學生跑到辦公室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向我匯報:The pen is Yi Mings. That day he isnt (was't)in the classroom. We give it to(him). He is very happy.雖然其中有幾處錯誤,但他們所使用語句,有較多對當時的他們來說是一種創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活動形式,使教
學活動永遠充滿情趣和活力,并通過各種途徑,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他們成為新世紀的創新性人才。同時,教師作為“創新性學習”的組織者和“創新性教學”的參與者,應該主動開拓進取,加強自身修養,擴寬知識視野,提升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