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鳳
(唐山市豐潤區中醫院,河北唐山 064000)
中藥熏洗聯合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60例臨床觀察
錢秀鳳
(唐山市豐潤區中醫院,河北唐山 064000)
目的:探討采用中藥熏洗聯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12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采用手法復位后小夾板外固定聯合中藥熏洗的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手法復位后石膏外固定并予西藥消炎止痛對癥藥物治療。治療30d后對2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結論:采用中藥熏洗聯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運用。
橈骨遠端骨折 夾板外固定 中藥熏洗
近年來,筆者采用手法復位后小夾板外固定聯合中藥熏洗的方式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20例均為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間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治療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7~82歲,平均年齡52.0歲;病程0.5~7d,平均病程2d;骨折類型伸直型22例,屈曲型19例,關節面骨折及腕關節脫位19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49.5歲;病程0.5~5d,平均病程1.4d;骨折類型伸直型20例,屈曲型21例,關節面骨折及腕關節脫位19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受傷入院后均經骨科臨床及使用常規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橈骨遠端骨折。1.3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患者;開放性骨折合并感染;肝腎功能嚴重異常;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所用藥物過敏者;造血系統疾病患者;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復效果不理想未達到功能復位者。
2.1 對照組采用手法復位后即對于患者骨折處應用超腕關節石膏進行外固定,予西藥消炎止痛對癥藥物治療。
2.2 治療組采用手法復位后行小夾板外固定聯合中藥熏洗。固定期間注意觀察肢端血運,定期復查并調整夾板松緊度。如手部腫脹、疼痛嚴重、手指麻木皮色變紫時應及時復查,以隨時調整布帶松緊度。熏洗中藥方藥物組成:延胡索20g,漢防己20g,骨碎補30g,制沒藥20g,紅花30g,續斷30g,血竭30g,自然銅20g。將上述藥物置入合適的容器,加水1500~2000mL,置于火上(最好是炭火)煮沸后約保持50~75℃左右,將患肢置于容器上,再用毛巾或毛巾被覆蓋在上面,以免藥氣揮發太快,同時不停地轉動肢體,使關節的各個方向都能均勻地得到藥物的熏洗,待藥液的溫度降至45~50℃時,以不燙手為度,可用毛巾蘸藥液濕熱敷患處。冬天為保持溫度可將容器置于小火上,但要避免燙傷。每日1劑,每次40~50min,每日2次。連續治療30d后,比較2組患者的癥狀并復查X線攝片,比較對位對線情況。
3.1 療效標準治愈:X線攝片對位對線好,掌傾角和尺偏角均恢復正常,達到解剖復位,功能及外觀完全正常,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轉:X線攝片對位對線可,掌傾角和尺偏角在正常范圍內,功能及外觀基本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未愈:X線攝片對位對線差,仍有成角或側方移位,需要重新整復或手術治療,否則將影響功能和外觀。[1]
3.2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通常是指人體橈骨關節面之上2至3cm內的部位,因外力所致的骨折傷害[2]。橈骨遠端骨折分為3個類型:伸直型、屈曲型及關節面合并腕關節骨折脫位。雖然臨床對于此骨折的治療比較成熟,但仍需注意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對于骨折部復位的滿意度,其次是對骨折部局部的處理,最后則是固定的方式問題[3]。
采用復位后小夾板固定結合中藥熏洗方式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明顯優于復位后石膏外固定。小夾板外固定有如下優勢:材料輕便,價格便宜,病人經濟負擔少;可以隨時調整松緊,以始終給予骨折端一定壓力而不影響血供;固定不超過關節,方便功能鍛煉。由于夾板固定不超上、下關節,外固定后即可指導患者進行簡單手指及握拳的功能鍛煉,1周后囑患者可進行肩、肘關節鍛煉。拆除外固定后,應囑患者加強腕關節屈伸旋轉功能鍛煉直至關節功能恢復,符合骨折治療動靜結合的原則[4]。骨折患者傷及筋骨脈絡,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使肌肉和關節得不到濡養,又骨折固定無論時間長短,必然造成局部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活動不利,這時關節功能恢復僅靠內服藥物和功能鍛煉,在短時間內不能達到理想效果。中藥熏洗療法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中藥蒸汽對患肢進行熏洗,通過物理熱力及藥物的作用,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環,解除瘀滯,改善局部營養狀況及全身功能,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熏洗方中,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漢防己消腫利水,骨碎補補腎、活血、止血、續傷,沒藥舒筋活血止痛,紅花活血化瘀,續斷補肝腎、強血脈、續筋骨,自然銅活血散瘀、續筋接骨,血竭活血散瘀止痛。諸藥合用,能活血續傷,消腫止痛,促進骨質愈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骨碎補能促進骨質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愈合;續斷具有接骨作用,促進骨組織再生,加速骨質愈合;自然銅能促進骨質愈合,表現為骨痂生長快,量較多且較成熟[5]。在熏洗治療過程中熱力的蒸騰也使毛孔開放,血管擴張,有利于藥物滲入,更好地起到宣通氣血、接骨續筋、舒經通絡的作用,進而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3
[2]岑澤波.中醫骨傷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2
[3]于衛明.橈骨遠端骨折傳統治療結合中藥外敷的療效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404
[4]李亦明,鄒艷明.內外兼治手法正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體會.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7):23
[5]高學敏.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292,293,522
編輯:韋杭吳寧
R683.410.5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9-0040-02
錢秀鳳(1977-),女,本科學歷,主治醫師,急診外科專業,研究方向為創傷骨科。454947572@qq.com
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