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佳1 韓昌鵬1 石麗2 孫建華1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437;2.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上海 201800)
肛墊上黏膜分點套扎術治療Ⅲ期內痔150例臨床研究
楊佳佳1 韓昌鵬1 石麗2 孫建華1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437;2.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上海 201800)
目的:觀察肛墊上黏膜套扎術治療Ⅲ期內痔的臨床療效。方法:納入符合標準的痔瘡患者3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肛墊上黏膜套扎術,對照組采用傳統痔核套扎術,觀察術后2組臨床療效、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及費用等。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均為100%。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費用也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肛墊上黏膜套扎術治療Ⅲ期內痔在改善癥狀的同時,可有效減輕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臨床應用價值。
Ⅲ期內痔 肛墊上黏膜套扎術 多中心隨機對照
痔瘡是肛腸科的常見疾病,門診大部分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而必須通過手術治療。上海市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在繼承傳統中醫套扎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提出的肛墊學說,開展了肛墊上黏膜分點套扎術。此術式除可以有效地改善內痔脫垂、出血等主癥,還可以減輕術后創緣水腫、疼痛、尿潴留等并發癥。為觀察此術式的臨床療效,我們于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組織上海市3家醫療單位開展了該術式治療Ⅲ期內痔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1)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1]中Ⅲ期內痔的診斷標準;(2)年齡18~65歲;(3)1年內未接受過有關痔病的專科儀器治療或手術治療;(4)同意參加本研究項目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伴有急性傳染病者;伴有糖尿病、腹瀉、高血壓病、心臟病、心功能不全者;月經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伴有特異性感染(如結核、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等)者;合并其他重癥疾病患者。
1.3 一般資料所有病例均為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心醫院、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肛腸科住院的Ⅲ期痔病患者,共3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50例:男59例,女91例;年齡最小為23歲,最大為65歲;其中便血者108例。對照組150例:男71例,女79例;年齡最小為24歲,最大為65歲;其中便血者116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有無便血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采用肛墊上黏膜套扎術?;颊呷扰P位,肛周皮膚消毒后,局部浸潤麻醉,待肛門完全松弛后檢查痔核的數目、脫垂程度及所在位置,確定套扎方案。一般將母痔區,即截石位3、7、11點位痔(肛墊)上黏膜(距齒線上3~5cm)作為一個套扎點。如內痔范圍較大,可按每90°一個套扎點,具體情況可根據痔核脫垂明顯的位置作適當調整。將套扎器的吸入口對準痔上黏膜,齒線上3~5cm處,利用套扎器產生的負壓,將痔上黏膜及黏膜下組織吸入套扎器內,釋放膠圈,待膠圈將吸入的黏膜組織完全套入后,釋放被吸入的黏膜組織。所套黏膜區域直徑約為1.5cm。同樣方法進行其他點位的套扎,一般每次套扎以3~4個點為宜。注意每個套扎點之間盡量保留0.5cm以上的正常黏膜組織,且各套扎點避免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患者合并有明顯外痔,可在相應的部位行外痔切剝術。術畢檢查膠圈無滑脫,視創面無活動性出血后,肛門內置入排氣管,外用無菌紗布包扎,膠布外固定。
2.2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痔核基底部套扎術,即套扎部位為痔核的基底部而非痔上黏膜。如患者痔核體積過大,自動套扎器無法將其完全吸入,則改用傳統膠圈套扎法。即通過彎頭血管鉗將膠圈套入痔核的基底部。一般最多可同時套扎3~5個痔核,每個套扎點之間須保留1cm以上的正常黏膜組織。術畢,余操作同治療組。
2.3 術后處理2組患者均于手術后24h內控制大便,以防敷料松脫而引起膠圈脫落出血。次日可正常排便,術后第1天起每日便后用痔疾洗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40mL加溫水稀釋至約800mL,先熏后洗各10min,然后換藥。換藥時先用雙氧水棉球清除創面及周圍分泌物及殘留糞便等,后以紅油膏外涂,待被結扎組織壞死脫落后改用生肌散,每日按此操作規程換藥2次,至創面達臨床愈合后出院。
3.1 觀察指標與方法
3.1.1 臨床療效標準參照2003版《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2]中的有關標準,于手術后第14天評定主癥臨床療效。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明顯萎縮或消失;好轉:癥狀改善,痔核縮小或萎縮不全;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3.1.2 術后并發癥采用統一量化評分標準,分別于術后第1、3、5、8、11、14天,對主要并發癥包括創口疼痛、創緣水腫、小便困難、創面出血加以評分。根據并發癥的嚴重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2、4、6分,再乘以該項并發癥出現的天數,即為該并發癥的得分。將各項并發癥的得分相加,即為患者并發癥總積分。
3.2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如果服從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如不服從正態分布則采用Mann-Whitney U等非參數檢驗。
3.3 治療結果
3.3.1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2組患者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3.3.2 2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治療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并發癥積分比較分
3.3.3 2組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治療組平均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較對照組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住院天數及費用比較
痔是臨床的常見病,現代醫學認為痔是肛墊的病理性肥大或下移。19世紀50年代Thomson提出了“肛墊學說”,指出肛墊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結構[3],內含特殊的黏膜上皮,豐富的血管,大量的Treitz肌,可協助括約肌關閉肛門[4]。此學說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接受和認可。臨床上Ⅲ期內痔多出現便血,肛門有物外脫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療痔的目的是消除癥狀。中醫學在治療痔病方面有較好的療效,包括中藥熏洗、栓劑藥膏外用、注射療法及結扎療法,其中結扎療法療效確切,術后復發率低。1954年Blaisdell首次提出用膠圈套扎法治療內痔,該法利用膠圈的回縮阻力阻斷痔核的血液供應,使痔核組織缺血、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改善內痔脫垂等癥狀。目前,國內對于痔的套扎術主要有兩種方法,即傳統的“痔核基底套扎術”和我們采用的“肛墊上黏膜套扎術”。痔核基底套扎術是臨床廣泛應用的經典術式,但該術式有術后肛門疼痛、創面水腫、愈合時間長等缺點[5],破壞了肛墊的生理結構,影響其本身的精細辨別覺、免疫及內分泌等功能?!爸躺橡つぬ自g”不直接切除內痔,通過自動痔瘡套扎器產生的負壓,將松弛的痔上黏膜吸入并套以膠圈,通過膠圈的回縮阻力,阻斷黏膜區域的供血,使被套組織脫落壞死,從而使下移的肛墊回縮,達到改善內痔脫垂的癥狀。此術式沒有破壞肛墊的Treitz肌,且避免了痔核基底套扎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和破壞,故術后疼痛明顯減輕,因疼痛繼發引起的創緣水腫、小便困難等癥狀也隨之相對緩解。本研究結果表明,肛墊上黏膜套扎術治療Ⅲ期內痔療效確切,較傳統痔核基底套扎術相比,在改善內痔癥狀的同時,明顯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且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
[2]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326
[3]Thomson WH.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Br J S urg,1975,62(7):542
[4]傅傳剛,姚航.肛墊的解剖生理學研究進展.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3,7(3):166
[5]盧煥元,任樹平,黃飛舟.內痔套扎治療方法改進的探討.中國醫師雜志,2004,6(3):320
R657.180.5
A
1672-397X(2014)02-0037-02
楊佳佳(1987-),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肛腸疾病的臨床研究。
孫建華,drsunjianhua@hotmail.com
2013-09-26
編輯:吳寧
上海市市級醫院適宜技術項目(SHDC12012225);上海市市級醫院適宜技術推廣應用項目(SHDC120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