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方明治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益氣養血方”治療結直腸癌化療后疲乏25例臨床觀察
劉青 方明治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目的:運用自擬益氣養血方治療結直腸癌化療后疲乏,探索中醫藥對結直腸癌化療后疲乏的治療價值。方法:50例直腸癌化療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除日常生活活動外加用中藥益氣養血方治療30d;對照組以休息為主,適當運動。以Piper疲乏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統計2組患者干預前后疲乏評分;觀察2組患者中醫癥狀療效。結果:服用益氣養血方后,治療組疲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中醫癥狀療效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結直腸癌化療后疲乏從益氣養血論治有顯著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化療后疲乏 益氣養血 中藥復方
近年來,我們應用中藥從益氣養血論治,治療結直腸癌化療后疲乏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2012年南京市中醫院確診為結直腸癌行化療后來門診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61.4±7.25)歲;平均病程(3.5± 2.6)年。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1.7± 9.05)歲;平均病程(2.9±2.3)年。2組一般情況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診斷TNM分期為Ⅱ~Ⅲ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完成6療程mFolfox6方案化療;(2)符合第十次國際疾病分類修訂會議ICD-10關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診斷標準[1];(3)年齡在18周歲以上;(4)自愿合作;(5)簽署知情同意書;(6)KPS評分>70分,無溝通障礙。
1.3 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不按規定服藥者;(3)不愿合作者;(4)治療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被迫中斷者。
2.1 治療組除日常生活活動外加用中藥治療。中藥予自擬益氣養血方,藥物組成:參三七10g,炒麥芽15g,神曲15g,焦山楂15g,制半夏10g,陳皮12g,砂仁3g,熟地15g,阿膠6g,紫河車9g,制龜版15g,當歸10g,黨參10g,生黃芪15g。水煎服,每日1劑,2次/d,每次約100mL,共服用30d后觀察療效。
2.2 對照組以休息為主,適當運動。
3.1 觀察指標(1)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Piper疲乏量表對患者的疲乏情況進行測評。本量表共24項,其中22項采用10分制進行描述,0分為無疲乏,10分為極度疲乏,得分越高,疲乏程度越重。(2)中醫癥狀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氣虛證和血虛證標準,擬定臨床癥狀評分標準。主證緩解為顯效;主證未緩解,兼證緩解為有效;主證、兼證均未緩解為無效。
3.2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3.3治療結果
3.3.1 2組干預前后疲乏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疲乏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疲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患者疲乏評分比較分
3.3.2 2組干預后中醫癥狀療效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中醫癥狀療效比較例
2012 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將癌因性疲乏(CRF)定義為:患者持續性痛苦地主觀感覺身體、情感和(或)認知狀態的疲勞或虛脫,與腫瘤或腫瘤治療相關,而與近期活動度不成比例[3]。隨著化療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化療后疲乏已經成為困擾腫瘤患者的首要癥狀。有研究表明65%~100%的化療患者會經歷疲勞[4]。與健康者相比,化療后疲勞更痛苦,更嚴重,更難通過休息而緩解,它長期存在并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使抗癌治療中斷[5]。由于腫瘤相關性疲乏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學機制尚不明確,目前主要以休息、運動、心理等治療為主,尚無確切有效的措施[6]。
根據CRF的定義及患者主訴,化療后疲乏可歸屬于中醫“虛勞”范疇。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虛勞篇中指出五臟氣血虛損成勞,治療上重視補益脾腎二臟。明·汪綺石《理虛元鑒》曰:“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本,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矣。”現代中醫多認為化療藥物屬“火熱邪毒”,化療后患者主要以氣陰兩虛、氣血兩虛多見[7]。筆者認為,化療后疲乏又不完全等同于虛勞,或兼有臟躁、百合病及郁證的表現。“氣血陰陽失衡,臟腑功能紊亂”是其病理基礎,虛證多,實證少,可兼夾痰、濕、瘀。本方中以紫河車為君藥,補氣,養血,益精。現代醫學也證實紫河車含有多種抗體、干擾素、多糖,還有多種酶和丙種胎盤球蛋白等,既有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又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的效果。配以熟地、龜版滋陰潛陽,補益肝腎;阿膠、當歸補血養肝;黨參、黃芪益氣扶正;佐以參三七活血養血;砂仁、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健脾;炒麥芽、神曲、焦山楂健胃消滯。諸藥合用,益氣養血,補瀉兼施。
通過初步的臨床觀察,我們認為益氣養血中藥對改善CRF有較好的療效,能夠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1]黃彩輝,錢耀榮,姚晚俠.癌因性疲乏初探.現代腫瘤醫學,2006,14(5):63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61
[3]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GUIDELINES FOR SUPPORTIVE CARE:Cancer Related Fatigue,V.1.2012.Available at http://www.nccn.org/ 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fatigue.pdf.
[4]AhlbergK,EkmanT,JohanssonFG,et al.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adults. Lancet,2003,362:640
[5]吉兆奕,徐詠梅,王笑明.癌癥相關性疲乏患者疲勞特征與中醫辨證的臨床研究.癌癥進展,2011,9(1):107
[6]倪雪莉.癌因性疲乏的中西治療進展.中醫臨床研究,2013,5(1):121
[7]王曉戎,李平,吳志麗.腫瘤化療后中醫證候學特征調查研究.山東中醫雜志,2006,25(1):18
編輯:吳寧
R735.34
A
1672-397X(2014)02-0048-02
劉青(1978-),男,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學腫瘤病。
方明治,fangm ingzhi@medmail.com
20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