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金慧 郭君 傅國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 201203)
經皮穴位電刺激預防丙泊酚注射痛30例臨床觀察
項金慧 郭君 傅國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 201203)
目的:觀察和評價經皮穴位電刺激預防或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擇期宮腔鏡手術患者90例,隨機分為經皮穴位電刺激組(T組,30例)、對照S組(S組,30例)及對照L組(L組,30例)。T組患者經皮穴位電刺激30min后丙泊酚TCI靜脈全麻,S組患者靜脈注射2mL生理鹽水后丙泊酚TCI靜脈全麻,L組患者靜脈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丙泊酚TCI靜脈全麻。記錄患者發生注射痛的程度及發生率。結果:T組和對照L組注射痛的發生率低于S組,而T組和L組相當。結論:經皮穴位電刺激能預防或降低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
宮腔鏡手術 TCI 注射痛 靜脈全麻 經皮穴位電刺激
丙泊酚注射液具有起效快、時效短、蘇醒迅速等優點,是臨床常用靜脈麻醉藥物,但其靜脈注射時(5~20s內)往往在局部產生燒灼痛,增加患者緊張程度和恐懼情緒,發生率高達28%~90%[1]。經皮穴位電刺激以刺激穴位為基礎,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人體,相關研究表明其鎮痛效應不易耐受,可反復使用,具有無創性、依從性好等優點。本研究旨在觀察經皮穴位電刺激對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
選取本院2013年6月至12月接受日間手術患者90例,均為女性,ASA分級I~II級,年齡18~40歲,體重45~71kg。排除標準:有藥物過敏史、神經麻痹癥史者;靜脈套管針置管困難者;無法提供知情同意及語言交流困難者;預先評估為困難氣管插管者;局部有靜脈炎及血栓癥者;長期服用鎮靜藥及鎮痛藥或高血壓藥者。術前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入選對象分組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T組、S組、L組各30例。3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ASA分級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T組、S組、L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T組、S組、L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身高(cm)體重(kg)T組例數年齡(歲)ASA分級(Ⅰ/Ⅱ,例)158.4±5.152.1±6.4 3025.3±4.328/2 161.1±4.253.3±5.8 L組3026.0±4.1159.2±5.652.5±6.028/2 S組3025.1±4.828/2
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心電監護和面罩吸氧5L/min,采用20號套管針開放患者左側橈靜脈。T組:注射側內關、合谷處粘貼普通心電極片,連接LH402型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疏密波(2/100Hz),刺激強度由弱至強,逐漸調節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刺激30min后行TCI靜脈全麻,經皮穴位電刺激持續至手術結束;S組:靜脈注射2mL生理鹽水后丙泊酚TCI靜脈全麻;L組:靜脈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丙泊酚TCI靜脈全麻。
3.1 觀察項目觀察注射丙泊酚期間患者的言語反應、面部表情、手臂回抽動作或流淚現象,記錄疼痛最重時的評分。同時記錄麻醉誘導前即刻和麻醉誘導后5min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注射痛按照Ambesh使用的四分法分級評定。0分:無痛,對詢問無反應;1分:輕,對詢問有疼痛表示,無肢體亂動表現;2分:中,對詢問有疼痛表示,有明顯的肢體亂動和主動訴說疼痛癥狀;3分:重,強烈疼痛,同時有屈肘動作或流淚反應。由1名麻醉醫師從注射開始即反復詢問是否有注射痛并記錄,直至患者意識消失。
3.2 統計學方法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3組患者的相關觀察數據,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與S組注射痛發生率66.7%比較,T組和L組的注射痛發生率分別是10.0%和6.7%,均明顯低于S組(P<0.01),而T組和L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T組、S組、L組患者靜脈注射痛情況例
雖然丙泊酚的外周靜脈局部注射痛并不是非常嚴重的并發癥,但其發生率相當高,且有些患者的疼痛感覺可十分劇烈,甚至在注射過程中出現哭鬧、躲避和掙扎動作,不僅影響到麻醉的平穩誘導,還可加劇機體的應激。因此,如何有效防治丙泊酚注射痛已成為其臨床應用中一直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有關丙泊酚注射痛的機制,目前認為主要由即發痛和延遲痛兩個成分組成,即發痛源于酚類的直接刺激,而延遲痛則是由于刺激成分接觸血管內皮時引起疼痛介質(如來自激肽酶系統的緩激肽)釋放所致[2]。相應地,對于丙泊酚注射痛,臨床上常采用與局麻藥或鎮痛劑合用,如利多卡因、硫噴妥鈉、曲馬多、芬太尼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丙泊酚的注射痛。但使用任何一種藥物預防丙泊酚注射痛均有潛在的風險與副作用。經皮穴位電刺激療法具有恒流裝置,在持續30min的刺激期內無衰減現象,并且周期性發生疏波和密波,疏波釋放腦啡膚和內啡肽,作用于δ受體,密波則釋放強啡肽,作用于K受體而發揮鎮痛作用[3-4],因此具有較強的止痛效應。研究所選穴位為合谷穴,傳統針灸理論和專業針灸師的臨床經驗均表明合谷穴是一個有效的鎮痛穴位,合谷穴已經在諸多的鎮痛研究中得到了應用[5-6]。
本研究顯示,靜注利多卡因注射液及經皮穴位電刺激均可預防靜脈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引起的注射痛,二者療效相當,但經皮穴位電刺激無毒副作用,與靜注利多卡因注射液預防丙泊酚注射性痛相比較是更為價廉、安全、綠色的治療方法,可以收到更獨特滿意的療效,值得推廣。
[1]Nathanson MH,Gajra JNM.Pain on injection of propofol.Anaesthesia,1998,53: 468
[2]Lee P,Russell WJ. Preventing pain on injection of propofol:a comparison between lignocaine pre-treatment and lignocaine added to propofol.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4, 32(4):482
[3]顧陳懌,胡軍,蔡云彪.電針刺激參數的研究進展.中國針灸,2003,23(8):489
[4]吳媛媛,方劍喬.不同頻率電刺激對神經痛的干預作用.上海針灸雜志,2007,26(5):47
[5]張蔚婷,羅非,亓穎偉,等.穴位電刺激對痛信息處理過程的調制作用之腦電圖研究.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5(3):236
[6]楊寶林,石雪松,遲欲欣,等.按壓合谷穴預防丙泊酚注射性痛60例.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5):544
編輯:華由 王沁凱
R452
A
1672-397X(2014)10-0062-02
項金慧(1984-),女,本科學歷,主治醫師,麻醉學專業。
傅國強,forth1978@qq.com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