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紡織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樊 剛
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是關系全局的重要工作,也是事關民生的重要工程。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能否妥善處理好社會不穩定因素,是對黨政領導干部的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的嚴峻考驗。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一個特殊期,社會矛盾呈現出數量增多、主體多元、原因復雜等新特點,特別是社會群體性沖突已經進入一個多發時期,一些問題,往往由一個普通事件引發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群體性事件。因此做好維護穩工作,促進社會平安和諧已成為政府各部門的重中之重。
從外部環境看,境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從國內情況看,隨著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革、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各種社會矛盾呈高發事態,一些社會矛盾以群體性事件、非正常上訪形式表現出來,成為社會的極不穩定因素。隨著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分配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加之部分干部素質作風問題,濫用公權,滋生腐敗等,都是造成民怨沸騰,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無論何種社會、何種社會制度,都不同程度存在著社會矛盾和沖突,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加速的社會轉型為我國提供了發展的動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原有的社會矛盾和新舊社會結構的沖突交織疊加,導致我國新的社會矛盾增多。社會轉型增加了利益問題的復雜性,社會開放,人員流動,社會分層加速,新的階層和利益群體不斷涌現,相應的利益訴求不斷產生,利益碰撞加劇。
當前,我國社會矛盾復雜多樣,但從本質上說還是利益矛盾,是在經濟發展形式下的利益訴求和民生問題。由于工資福利待遇、民間糾紛、農村征地補償、城市建設拆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占了很大比例。特別是征地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更要高度重視,房子和土地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一旦觸及這一基本利益問題,就很容易引發群體矛盾。群體性突發事件是民眾與國家管理者之間在利益方面顯現了“非一致”與“非和諧”的結果,是輿情狀況的非正常表露或極端的外化形式。要預防和正確解決社會矛盾,就要在理論上認清它的基本含義、特征以及不同類型,準確把握處理問題的相關政策、原則和方法,有效化解各類矛盾,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社會穩定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維護社會穩定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置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來統籌謀劃。
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有效破解難題,化解矛盾,實現社會的穩定。唯有穩定才能發展經濟,才能達到社會的和諧。新形勢下維護穩定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對人民內部矛盾的化解、對社團的引導、對流動人口的管理,等等。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做好維護穩定工作,既要解決影響穩定的突出問題,更要注重研究治本之策。對于新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老思維、老觀念來看待,必須用創新的思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完善的法律體制為保障。必須引導全社會增強守法意識與法制觀念,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尤其重要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必須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相聯。在實現社會和諧穩定過程中,應當通過制定與完善法律法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通過制定與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通過制定與完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對于維護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堅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其次,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注重源頭治理,特別是注意從政策層面消除不穩定的因素,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要有效調控社會沖突必須加強國家能力建設、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群體參與利益博弈的規則、妥善處理社會沖突。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把工作重點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上來。
良好的社會心態是社會發育成熟、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標志。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持中國道路,堅持不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加強人文關懷,疏導社會情緒,理性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建立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合理預期,形成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的高度自覺,努力為社會穩定提供良好的社會心理基礎。
總之,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積極的、動態的穩定觀,努力尋找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結合點,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規律性,善于體察民情、民事,關注民生、民意,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努力做深入、扎實、耐心的工作,就能夠把人民內部矛盾認識好、解決好,就能夠維護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就能夠實現社會的和諧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