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 萬宇 青木 紀雙城 ●本報記者 王盼盼 ●趙毛兵 王軼峰 甄翔 韓國總統樸槿惠17日看望被安置在珍島體育館的“歲月”號乘客家屬,承諾將全力救援。 “希望,絕望,悲傷,憤怒。”17日,近300名韓國“歲月”號客輪失蹤人員的家屬在各種感情中“不斷被撕裂”,無助地看著親人生還的希望被一點點耗盡。當天凌晨,前來慰問的韓國總理鄭烘原被一些情緒激動的家屬潑了水,韓國民眾發泄著對政府糟糕的危機管理和救援行動緩慢的不滿,徹夜未眠的總統樸槿惠不得不緊急到救災現場督戰。在這個因“歲月”號事件幾乎休克的國家,祈禱、批評和反思交織在一起,民眾“想不到”造船業堪稱世界第一的祖國購買了日本服役18年的二手客輪,“想不通”事發半小時即到達現場的救援隊伍為何到現在連船艙都進不去,“不理解”站在發達國家門檻的東亞強國在一場災難前竟然如此脆弱和驚慌失措。是觸礁導致的天災,還是爆炸或是恐怖襲擊釀成的人禍?各種原因的猜測滿天飛,但世界媒體昨日的共識是,救人仍是第一位的。韓國政府17日公布初步調查結果,矛頭指向突然下令加速改變航向的“歲月”號船長。 “爭分奪秒搜救失蹤者” 樸槿惠17日中午抵達沉船事發海域全羅道珍寶郡,并乘船抵達離海岸20海里的出事海域。樸槿惠表示,雖然氣象條件不太好,但現在需要爭分奪秒搜救失蹤者。她坦承,眾多人員和設備被投入到搜救工作中,但進展不順,這令人擔憂。據韓國媒體說,樸槿惠16日事故發生后一夜沒合眼,實時從國家安保室長那里聽取關于現場和救援情況的報告。 截至17日夜,共有18人遇難,179人獲救,278人下落不明。韓國西海警察廳廳長金守炫表示,由于能見度低、水流湍急,搜救人員還沒能進入到船艙。他說,16日搜救人員嘗試進入船艙6到8次,17日嘗試了5到8次,但都失敗。韓方17日證實,“歲月”號載有5名外國人,包括2名中國人、2名菲律賓人和1名俄羅斯人。中國駐光州總領館17日向《環球時報》確認這一消息。 樸槿惠17日還看望失蹤者家屬,承諾動員一切資源和人力進行救援。在珍島安置沉沒客輪家屬的體育館,《環球時報》記者17日晚感受到凝重的氣氛,“歲月”號乘客家屬圍坐在一塊塊地氈上,有的在互相勸慰,有的則在焦急地通話,有的則是暗自擦著眼淚,一些親屬由于傷痛過度正在打吊瓶。當天凌晨憤怒的情緒在這里爆發,當時韓國總理鄭烘原來這里慰問。他被激動的家屬圍堵起來,有人向鄭烘原扔水瓶和空飲料罐。憤怒的家屬向現場海警負責人怒吼:“你們在這里干什么,還不快去救我的孩子。”德國《圖片報》寫道,希望,絕望,悲傷,憤怒——家長們處于各種情感之間,不斷被撕裂。他們的眼睛哭腫了,但對孩子生還仍充滿期待。 法國《新觀察家報》稱,媒體和公眾的反應夾雜著憤怒和近乎絕望的情緒,而不斷被曝光的失蹤者發給親友的手機短信,讓這種情緒一次次雪上加霜。法國歐洲一臺說,或是聲嘶力竭的哭喊,或是死一般的沉默。 17日,韓國廣電、演藝界人士全面取消了預定的日程及活動,韓國各大電視臺基本上停播了原定綜藝節目。“海難令整個韓國處于休克狀態。”法國《解放報》文章稱,韓國人一向對本國的富裕和現代化引以為豪,對如此多青少年一下被如此凄慘的海難吞噬生命,感到不可思議和無法接受。韓國《朝鮮日報》17日社論稱,“歲月”號的救助過程中出現了難以形容的過失。1993年10月10日客輪“西海”號在全羅北道西南沿海沉沒,292人遇難。如果將此次海難與1993年相比,兩者遇難者人數沒有太大差別,但現在韓國人均GDP是1993年的3倍,幾乎到了發達國家的門檻,造船等很多方面堪稱世界第一,但剝去“世界第一”的外衣,其剩下的蛋黃是何種水平,通過“歲月”號事件暴露無遺。韓國一些硬件技術達到一流水平,但是軟件仍然是不發達國家水平。韓國民眾通過此次事故深深感覺到韓國是如此不珍視生命,如此怎么能成為發達國家? 韓國《中央日報》17日社論說,連船上搭乘人員的總數也搞不清楚,一會兒477人,一會兒459人,一會又變成462人。雖然韓國社會經歷了無數讓人痛心的事故,但從未見過如此這般無能和不誠實的應急指揮本部。樸槿惠承諾會建設最優先考慮國民安全的幸福社會但國民因“歲月”號事件對這個承諾深感懷疑。 “致命的錯誤”,德國《焦點》周刊17日評論稱,韓國客輪災難正在演變成一個巨大的悲劇。而緊急情況下客船船長犯了致命的錯誤:遲到的緊急呼叫,快速的自我逃離……特別是該船還作出錯誤的決定:當船開始傾斜,還通過揚聲器命令乘客回到自己的房間,不要走動,保持冷靜。這造成許多人被困在船里面,“等待”船沉沒。法國《20分鐘報》說,韓國學校制度要求服從,韓國社會又有尊重權威的傳統,結果許多學生就在船方和帶隊家長的雙重指令下真的待著不動,一些幸存學生表示,如果有提示“盡快離開”,早就跳海脫險了。 韓網民呼吁“立即處死船長” 17日,韓國海警第二次傳喚“歲月”號船長李俊松(音)。在記者的包圍中,李俊松反復說“對不起乘客和他們的家人”,但并未回答為何先下船,在回答警方提問時,他還突然哭了出來。韓國《東亞日報》17日公布了此前一天對李俊松的采訪。當時他和其他船員正在珍島醫院接受治療,他故意向記者隱瞞自己的身份,并說“郵輪沒有觸礁”。視頻中,李俊松在烤干被海水浸濕的20萬韓元,并與另一名船員因錢的歸屬問題爭執起來。韓國《朝鮮日報》題為“船長先乘上了救災警備艇”的文章17日引起軒然大波,李俊松成為輿論炮轟的對象,有韓國網民留言呼吁總統“直接判處他和其他船員死刑”。韓聯社稱,若船長沒有為救助船上人員盡職盡責,可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名韓國朋友17日在給《環球時報》記者的郵件中感嘆說,雖然希望多救起一個人,這些少年學子喪命更讓人心痛。由于一個人的失誤奪走了眾多生命,這是韓國的悲痛、恥辱、丟人現眼。對于這場悲劇,韓國網民在社交網站“推特”上進行了廣泛討論,在最熱的100條文章中,祈禱內容占了約4成,對救援與船長的批評約4成,對社會和政府的反思約2成。 《朝鮮日報》稱,“歲月”號獲救乘客表示,15日晚船經過全羅北道群山近海時就向右傾斜了15度,這是船在事發前一天就有問題的有力證據。1994年日本建造的“歲月”號在運營18年后賣給了韓國。不過,日本《讀賣新聞》透露,現在“歲月”號與在日本時期相比,客艙部分增加了高度,法定乘客人數也從804人增加到921人,船重也增加了239噸。《朝鮮日報》援引分析說,這就相當于在車頂上放行李開車,重心上移了。韓國金融新聞網稱,即便“歲月”號通過耐強度檢查,但20年船齡的老舊船舶也可能無法承受瞬間的沖擊。“歲月”號曾經的日本運營商17日強調,如果操作得當,“歲月”號被出售后也可使用約30年。 韓國海洋水產部17日表示,對輪船航跡資料進行初步分析的結果顯示,船舶行進中出現異常,急速朝右方旋轉。韓國海洋警察廳初步認為,輪船在此過程中,重心偏移,船上裝載的車輛和貨物移位導致船體傾斜并沉沒,舵輪也失靈。《朝鮮日報》稱,船長等人為縮短航行時間改變了航路,從而觸礁。也就是說,“歲月”號沒有選擇從島的外側繞行的安全航線,而是選擇了直接從島與島之間穿行的捷徑。 《朝鮮日報》稱,部分專家認為“撞上暗礁的可能性最大”。韓國潛水產業研究院院長鄭容賢稱,灌入足以讓客輪翻覆的海水,意味著船體底部被暗礁劃開了相當大的口子。不過,韓國海洋水產部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海圖顯示事故海域屬巖礁地帶,但這些巖礁都不至于令船只撞沉。”因此,可能是發動機等內部發生爆炸,將船體炸出窟窿,“咣”的一聲巨響也許不是撞擊暗礁的聲音,而是爆炸聲。韓國“moneytoday”網站報道稱,“歲月”號并未安裝船用黑匣子。德國新聞電視臺稱,就像一個月前的馬航航班失蹤一樣,“歲月”號沉沒也留下“巨大謎團”。文章說,因為韓國和日本島嶼爭端,有人認為這艘日本20年前制造的船有缺陷,還有人稱是恐怖襲擊。這讓東亞安全又多了一份迷霧。 韓國的災難,世界的痛楚 韓國政府已經決定,出動3艘漂浮塔吊到“歲月”號沉沒的地方,進行打撈準備工作。由于漂浮塔吊行駛速度緩慢,估計要到18日早上才能抵達事故現場。韓國政府稱,待氣象條件好轉,會像16日那樣向空中發射照明彈后嘗試進入船艙。《環球時報》記者17日在珍島見證了搜救天氣的惡劣。事故海域陰云密布,風大浪急,下午又開始下起了雨,船只沉沒地點為海水流速達到時速10千米的孟骨水道,營救只能在一天內漲潮落潮之間的四個時間窗口進行,這時水流較慢,能夠讓潛水員下水。 德國《圖片報》引述德國航海安全專家西格弗里德·施雷伯的話說,理論上幸存者可以在有空氣的情況下存活三天。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郁志榮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客船不是潛艇,各艙室之間是相通的,露出海面的船體部分太小,艙室內不可能還有空氣。法國“7SUR7”網站報道稱,盡管人們還抱著一絲希望,但許多救生專家坦言,事故發生迄今超過36個小時,被困者生還的概率已變得十分渺茫。 德國財經網17日說,雖然世界科技突飛猛進,但海難和空難一樣,仍是人類不可逾越的障礙。搜救過程中科技的不足暴露無遺。“韓國的災難,世界的痛楚。”倫敦格林尼治大學海事研究學者克里斯·威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基本上每次世界發生嚴重海難事故,各國都會加緊監管,檢討應對措施,但這只能降低意外發生頻率,無法保證海上航行的百分百安全。▲
環球時報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