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
近日,根據安徽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五個專項行動和建立五類重點制度的部署要求,安徽省財政廳、省紀委、省監察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構建了全方位、常態化、規范性的“小金庫”防治機制。省紀委等單位在門戶網站公布了“小金庫”舉報電話、舉報信箱(電子信箱),日常受理查辦“小金庫”問題的舉報。
《通知》要求,推進全口徑預算編制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機制,嚴格執行公務卡強制結算制度,強化對公務消費的監督,加大資產收益監繳力度,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同時要求,財政部門與人民銀行、銀監等部門配合協作,加強對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開設、變更等情況的掌握和監控。在預決算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基建工程審計、專項審計以及預算單位資產財務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專項資金檢查等審計、財政監督工作中,將“小金庫”問題作為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系統等信息系統,對預算單位預算執行情況、財政資金支付情況進行日常動態監控,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糾正。
《通知》明確,防治“小金庫”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要做到層層承諾,逐級報告。各單位每年都要做出本單位不設立“小金庫”的承諾,承諾書經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財務負責人簽字蓋章,并在內部公示后,報省紀委(監察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備案。各單位承諾后,若再發現設立使用 “小金庫”的,將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按照組織程序先予以免職,再依據黨紀政紀和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金融機構違反規定擅自為預算單位開設銀行賬戶的,由人民銀行按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罰,同時取消其為預算單位開戶資格。賓館、酒店、商場、旅行社、政府采購供應商、勞務供應商等為設立使用“小金庫”提供方便,有開具虛假經濟業務發票、協助套取資金、代報開支及提供其他便利等行為的,取消其公務接待定點飯店(酒店)、政府補貼商品銷售商場和參與相關政府采購的資格。
紀檢監察機關將防治 “小金庫”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和檢查考核;省效能辦、省文明委將此納入省直機關效能建設、文明創建考評范圍;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將此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考察考核、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
(李汪祥)
為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河北省沙河市財政局立足實際,從完善制度、強化監管、加強檢查三方面入手,狠抓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效地確保了國有資產不流失。
一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設。以政府文件形式制定出臺了《沙河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政字【2010】244號),使國有資產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用完善的制度來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
二是加強國資運行日常監督管理。經常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及經濟效益情況,及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動態,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定期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進一步摸清資產的底數,為加強管理打好基礎。
三是加強企業國資處置監督檢查。規定凡是處置國有資產的,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都必須報財政局審批,特別是對于重大國有資產處置,需報經市政府批準后,由財政局辦理相關手續。對未經財政局審批而擅自處置國有資產的,對涉及的負責人和相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范海興 高志遠)
為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提升鄉鎮理財水平,山東省莒縣財政局抽調專門力量組成檢查組,對鄉鎮財政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監督檢查。采取“五步檢查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突擊盤點法。采取不下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對鄉鎮財政所進行突擊盤庫,對上鎖保險柜、抽屜、柜子全部打開逐一檢查,重點檢查現金、支票票證、存折、存單、收費票據、作廢存根等資料,對賬款不符的追查到底,查清原因。
二是賬戶核對法。要求鄉鎮財政所提供所有銀行賬戶,把握其開戶總體情況。檢查銀行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進行核對,同時核對各銀行賬戶間的收付款項,來查找線索。重點注意銀行對賬單已收已付而單位未入賬的現象,發現疑點問題進行延伸檢查。
三是收入核實法。在全面掌握單位各種收入來源的基礎上,核查單位收入總賬、明細賬及各類收費票據,重點核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房屋租賃收入等是否全部入賬,有無非法收入或用不合法票據收費現象。通過核實收入,查找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賬、私設“小金庫”等違法行為。
四是支出追查法。檢查各項支出,特別注意白條入賬及大額或金額較整、有規律的支出,必要時延伸到關聯單位。盤查實際支出,并與往年同一事項的支出進行比對分析,如果差異較大,分析差異存在的原因,從而發現問題。
五是票據抽查法。根據財政票據準購證,審查各種收費票據的購買、領用、繳銷情況和收據存根,并抽查單位提供存根與其反映的內容、金額是否真實、完整,開出的收據是否及時全額入賬,查找是否存在出借財政票據、濫用財政票據、串用財政票據等問題。
(宗念軍 高月泰)
日前,湖南省衡南縣委辦牽頭,組織縣紀委、縣優化辦、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部門對全縣12個各類協調指揮機構經費使用管理開展了一次財務清查。其目的是規范全縣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協調指揮機構經費使用財務管理;確保建設資金專戶儲存、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確保被征地拆遷單位和個人合法利益得到保障;確保建設資金安全運行;確保新增國有資產依法采購、依法登記;確保協調指揮機構抽調工作人員依法享受工作性津補貼待遇的落實,嚴厲查處各協調指揮機構巧立名目、超標準、超范圍發放各類補助和少數人員兼任多職多頭重復領取補助的行為;堅持節約籌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到保質保量完成各項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任務。
目前,通過財務清查,已經建立完善機制,并以縣委、縣政府兩辦名義出臺《衡南縣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協調指揮機構經費使用(財務)管理辦法》。(吳少榮)

2013年,山西省朔州市財政局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社保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工作。這次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保障資金落實及使用情況、衛生專項資金落實及使用情況、民政資金落實及使用情況。檢查的總體要求是:以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突破口,完善財政資金的監督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使財政資金統籌安排更加合理,使用效益更加明顯。檢查從2013年10月份開始,到年底結束。
通過此次檢查,基本掌握了各類社保資金收支、結余金額及管理的總體情況;發現了社保資金在籌集、使用和管理制度設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盡完善的地方;加強了社會保障資金擴面征繳源頭的檢查力度,各項社保資金得到規范,各項資金支付風險得到控制;促進了被檢查單位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促進了相關部門及時對社保資金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整改到位,達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使各項社保資金及時足額兌現。
(劉建英)
近日,湖北省竹溪縣財政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的通知》,明確“三嚴格”,規范財政支出,樹立過緊日子觀念,嚴防年底突擊花錢行為。
一是嚴格遵守“七個嚴禁”。年末歲尾,元旦、春節將至,為確保中央“八項規定”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落到實處,系統各股、室、所必須做到“七個嚴禁”,即:嚴禁“三公”經費超標,從嚴控制和減少非生產性支出;嚴禁用公款購買高檔白酒、禮品,訂購、印制、郵寄賀年卡、掛歷等物品;嚴禁用公款參與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嚴禁借公務接待之名進行同城吃請,超標準接待;嚴禁用公款走訪、請客、送禮;嚴禁違規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
二是嚴格遵守津補貼發放范圍。財政監督檢查局根據國家和地方允許發放的津貼補貼名目,進行梳理,列出指導性意見,做到上下一條線,一個標準,各基層財政所只能在指定的范圍內發放,不能突破上限規定,年終職工津貼補貼發放表必須得到財政監督檢查局審核認可后才能發放,凡是擅自巧立名目發放規定項目以外的津貼補貼或通過其他形式提高職工福利待遇的,一經查出,將按《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進行嚴肅處理,除收繳違規發放資金外,所長、會計就地免職。
三是嚴格財政資金管理。規范各類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監督程序。所長是第一責任人,預算會計是第二責任人,所內用于開支的所有收入來源必須渠道正,量入為出,禁止隨意拆借財政資金,更不能通過賬外賬、假賬、轉賬等方式擠占、挪用、套取項目資金和民生資金,轉變資金使用性質以達到謀取“小集團”利益,損害群眾切身利益,一經查出,將按《鄉鎮財政資金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對所長、會計實行問責,情節特別的嚴重的將直接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絕不姑息。
(朱 磊)■
(本欄目責任編輯: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