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2014北京國際車展將于4月21日—29日舉行。在霧霾天越來越多、城鎮化步伐加快、大城市功能調整等大背景下,中國車市將迎來怎樣的變化?歐系、日系車等外資品牌的競爭態勢,將因此發生怎樣的改變?國產車在國人心目中到底是怎樣的認知水平?針對這些問題,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在車展前夕進行了調查?!董h球時報》記者邀多位業內人士對相關調查結果進行解讀,希望大致勾勒出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輪廓。本報記者 劉 揚 本報特約記者 盧 昊“八成多(83.9%)受訪者對國產汽車給予正面評價?!杯h球輿情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國產車的青睞度排名第二,僅在歐系合資車之后。專家認為,國人對于國產品牌這么高的認可度在十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國國產車企總體仍處于中低端水平,還需要成長積淀。中國消費者認可國產車進步本次調查于4月1日—4日以在線調查的方式展開。調查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長沙、沈陽、蘭州、杭州、南昌等10座城市展開。截至4月4日,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575份。調查顯示,八成多(83.9%)受訪者對國產汽車給予正面評價,59.5%的受訪者認為“還可以,發展迅速,質量和服務正在提高”,24.4%的受訪者認為“很好,經濟實惠,性價比高”。對國產汽車持負面評價的受訪者僅占一成多(14.1%)”。12.9%的受訪者認為“較差,質次價低,技術落后,亟需提高”。(見圖表①)調查顯示,受訪者最青睞的是“歐系合資品牌”,選擇此類車的受訪者占比近六成(59.4%)。“國產自主品牌”的青睞度排第二,提及率達54.2%。對于不打算購買國產車的受訪者,國產車的“整車質量”(50.4%)和“總體性能”(49.6%)是阻礙購買的最主要原因。(見圖表②)《中國汽車報》零部件事業部主任張彥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訪者對國產車的青睞度僅排在歐系合資車之后說明,國產車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在縮小。調查結果體現了中國消費者對于國產車這些年進步的一種認可。這些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處于逐漸向上走的狀態,大量中國車企快速發展,隨著過去十年的成長,造出來的車和過去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城鄉結構調整帶來機遇城鎮化的推進與首都圈的規劃給國產汽車品牌帶來了機遇。張彥武認為,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處于接近飽和的狀態,未來中國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將成為中國汽車消費的主力。在那些市場中,很多消費者是要選擇代步的首輛車,具有性價比優勢的國產車自然很有吸引力。國產車向中國三四線城市銷售并不是被邊緣化,這是汽車消費在國內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客觀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說,未來,在汽車節能、應對霧霾、提升安全性等領域,國產車面臨新的機遇。國際各大廠商紛紛研制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和純電動汽車,國產車也要抓住機遇。合資車壓縮國產車優勢在機遇面前,國產車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英國《金融時報》稱,傳統上,中國國產車企受益于城市化擴張所帶來的中低階層購車需求,而限購措施則很大程度上壓抑了這一因素的增長。美國CNBC電視網評論說,中國的外資車企加強了對低端細分市場的爭奪,“其價格正快速貼近平民階層的購買力水平”,合資車企品牌進一步壓縮了中國本土品牌低價競爭的優勢。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由于技術革新和產品質量標準上存在缺陷,中國汽車品牌“距離國際主流市場依然遙遠”。至今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承認度依然低迷,甚至未能塑造出一個具有號召力和普遍美譽度的品牌。多數本土車企的產品海外銷售率不超過5%,而國外同行業這一數據普遍在50%以上?!爸袊鴳l揚‘兩彈一星的精神來打造自己的汽車品牌,而不是簡單合資?!鄙蝮K如說,韓國汽車制造業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國深思。最初韓國汽車也是走合資模式,搞了一段時間發現這條路有問題,就迅速改為自主設計、制造,從國際上高薪聘請知名設計師進行設計,然后自己來制造。張彥武強調,自主品牌想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必須把低價、低質的標簽摘掉。自主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要做B級、C級車型,如果這些車型在市場上能站得住,就會對中國國產車的品牌有很大拉升作用。奧迪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政府采購用車使奧迪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國產“紅旗”品牌也可以借鑒這種思路,如果這種示范作用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會對國產品牌產生很大的拉升作用。▲
環球時報20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