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獎團隊】
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王喆團隊
【簡要介紹】
有些人對數學沒感覺,而且還有焦慮傾向。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王喆團隊發現,數學焦慮癥只有40%和基因有關。所以數學老師、家庭環境、或者不開心的經歷等因素,都會影響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表現。想要徹底毀掉孩子學好數學的信心,可以試試以下配置:唐僧型老師;牛魔王般的家長;雞毛撣子;以及永遠不低于70分貝的斥責音量。
傳說大學里有棵“上面吊死了很多人的樹”,樹名就叫——高數。數學系學子干脆編了首詩曰“常微分學常沒分,數理方程沒天理;實變函數學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微分拓撲躲不脫,隨機過程隨機過”……真正催人淚下。
倘若是個“數學無能星人”,即使沒學過這些課程,光看這些課名可能就已經兩股戰戰。這種恐懼未必來自個人的過往悲慘經歷,也許還深植于基因中。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如果某人有數學障礙,家中其他成員同樣有數學障礙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三倍。而2014年,美英俄加四國研究者發現,對于數學的恐懼可能與遺傳有關。這項研究于3月10日發表于《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
研究者追蹤一群中產家庭的孩子,在他們平均12歲時進行兩次家訪,評估四項指標:數學焦慮水平、總體焦慮水平、數學解題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通過比對,研究者得出結論,基因可以影響個人的數學能力和焦慮傾向,數學焦慮的遺傳度大概在40%。
好吧,數學學不好這件事,現在可以往自己不能做主的事情上推了哦。不過,只有四成人可以這么怨,大多數人,數學總會為你開朵花兒的。


【獲獎團隊】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金力、王思佳、譚婧澤等
【簡要介紹】
在隆重的場合,出汗往往被認為是很尷尬的事。但出汗是必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存在東西方差異。來自復旦大學和中科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大約在三萬年前的中國東部,出現了一個基因變異,導致汗腺密度高15%。大部分東亞人,都攜帶了這個變異的基因,所以東亞人更愛出汗。俗話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那么對于東亞人來說,成為天才所需的汗水可能會更少一些。
三萬年前的東亞大陸,今天河南陜西一帶誕生了一個奇怪的孩子。他比其他人更能出汗,頭發也更濃密。他和他的后代們都是“生產”能手,今天,絕大部分黃種人,包括美洲的印第安兄弟,都有這個人的血統。
我們能知道這些,要感謝復旦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他們在東亞人群中鑒別出了一個叫做EDAR370A的基因變異,根據基因演化的速率推測出這個基因突變發生在大約三萬年前。只是這個單個的基因變異,就可以影響毛發、汗腺、牙齒甚至乳腺的形態。擁有了這個突變的基因,可以讓皮膚上汗腺的密度增加15%,同時會有更粗且密的頭發。

【獲獎團隊】
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四足機器人團隊
【簡要介紹】
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一群活躍開朗的年輕人養了一頭機器驢。他們含辛茹苦夜以繼日,一杯機油一把螺絲地將它養大成驢。通過艱苦的努力,他們賦予了機器驢強大的體能和內心。它可以適應多種地形、承載大量負重、抗側向沖擊,上山坡下雪地,穿樹林越冰面。最重要的是,這頭小驢擁有倔強而呆萌的氣質,堅定的身姿時刻體現出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精神,足以成為今年的全民勵志偶像。
因為需要較高的功率密度,所以這種機器人沒辦法用電池驅動,只能用燃油動力;為了足夠的驅動力,也沒辦法使用電動機而只能用液壓裝置。它四條腿上的諸多關節由中央計算機分別控制,來保證它能協調地運用四肢,隨時保持身體平衡。無論是打滑、受到沖擊還是走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它都能迅速穩住身形,繼續不屈不撓地向目標前進。要是不考慮它略大的體積和重量的話,也許會很受寵物愛好者的歡迎。
【獲獎團隊】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薛雷團隊

【簡要介紹】
為了探索“愛情”這種化學反應背后的真相,科學家們用果蠅做了實驗。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團隊先將一只雄果蠅和一只雌果蠅放在試管里,發現無論雌果蠅的年齡多大,雄果蠅都會選擇與其交配。當把一只雄果蠅和兩只年齡不同的雌果蠅放在一起時,雄果蠅就會優先選擇年輕的雌果蠅——這大概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在研究結果公布后,有部分女性對此表示十分遺憾和難以接受,希望該團隊調轉果蠅性別重新實驗,并盡快將結果公之于眾。
果蠅其實經常被用在包括行為模式研究在內的科學研究里,因為果蠅有大約一半的蛋白質和哺乳動物有同源性,并且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類疾病相關基因都在果蠅里有對應。它們身體小、繁殖快、壽命短,簡而言之就是折騰起來好方便,而且還不會咬人。除了讓果蠅本該長觸角的地方長出腿來之外,科學家們還很喜歡給果蠅制造一些人為的、情感上的挫折,再看果蠅們怎樣奮斗,或者一蹶不振……

【獲獎團隊】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社團聯合會
【簡要介紹】
詩人只能以本國的語言寫情詩,但是理工科生卻能以全宇宙通用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都是理工科學院,男女比例高達7:1。社團聯合會的單身男青年王亞斌提出了四行情詩的想法,并收到了來自六個校區的180多份投稿,其中來自這個校區的就占了一多半。這樣一個積極發掘理科生浪漫情懷的男青年居然沒有女朋友,這不科學。所以菠蘿科學獎今年破例將菠蘿U獎頒發給他,希望科學青年能在世界上更好地繁衍生息。
那是一份公式體情書:

最后獲獎的這首情詩來自汽車工程學院的一位大一新生,將公式與感情的美妙融為一體。

【獲獎團隊】
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李康團隊
【簡要介紹】
傳統觀念認為,撒謊的孩子都是壞孩子。來自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的李康團隊發現,撒謊是大腦的高級功能,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孩子第一次撒謊,像長出第一顆乳牙和學會走路一樣珍貴,同樣值得慶祝。感謝科學,讓我們能客觀地看待孩子撒謊這件事。這是科學上的一小步,但卻是幼兒教育理念的一大步;據悉,國家幼兒考試中心已著手制訂撒謊六級考試標準和題庫,早教培訓機構對此表示歡迎。
研究團隊發現,兒童隨著年齡增長,不僅越來越愛撒謊,撒謊水平也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愛說謊話的孩子在管控系統的功能測試中的表現都相當好。謊話說得好,說明孩子發育正常聰明伶俐,日后無論學習工作都能按時完成游刃有余,那些發現自家孩子說謊而擔心憤怒的父母可以長出一口氣了。


【獲獎團隊】
《霹靂貝貝》劇組
【簡要介紹】
1988年,中國著名的科幻電影《霹靂貝貝》引起了一陣觀影熱潮。編劇張之路畢業于物理系,并且了解兒童心理,是難得一見的全能科學編劇;該劇組的拍攝態度認真嚴謹,對科學現象的細節嚴格推敲,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既科學又好看的作品。《霹靂貝貝》之后25年,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優秀的原創兒童科幻電影,中國孩子的熱情漸漸轉向了恐龍特急克塞號、機器貓、希瑞等外國兒童作品。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類似《霹靂貝貝》這樣的電影,讓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像宇宙奇點一樣暴漲。


【獲獎團隊】
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陳紅勝團隊
【簡要介紹】
隱身是人人都有的夢想,科學家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讓物品隱身,但卻依然未能實現。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用玻璃、直尺和量角器,制作出可以讓小貓在自然光下消失的隱身裝置。我們認為,該項發明的用途非常廣泛,可滿足藏考卷、藏臭襪子、藏私房錢等日常需求。
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的團隊指出,人類的視覺其實比光學儀器更好欺騙,因為人眼對于光線沿著不同路徑傳播時產生的時間差不敏感,對于光線的偏振程度更加不敏感。放松了這兩種限制條件之后,他們就能用簡單便宜的材料制造一個能隱藏宏觀物體的隱身衣了。
(本欄目編輯 陳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