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 戴定一
發展才是夢想的真諦
文/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 戴定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引入現代物流理念,九十年代才有市場實踐,開始有了中國物流業的萌發,到了本世紀初進入了普及發展的階段。之后,一個大的臺階就是2009年國務院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把物流業放在其中。這個措施對物流業的發展,提高全社會的重視和認識深度,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當前,我們又面臨著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叫做產業的轉型升級。這個階段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是資源整合的加快,換句話說是網絡化建設的加快。過去我們有資源但不成網絡,現在是集約化,網絡化建設加快,新格局在形成。第二個是專業物流的深化、創新也在加快。專業物流跟各自產業的轉型升級,如兼并重組,運作模式的轉變、國際化戰略等等,都緊密地捆在一起,成為這些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利器。這些產業的轉型必然會碰到物流體系的優化改造,這就是專業物流深化創新。第三是這個產業開始走向依靠科技、依靠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軌道。
以前是靠苦力的勞動力密集型,競爭也不是很規范,靠低價,靠偷漏稅、靠拉關系來拿訂單。現在這個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技的依賴性越來越顯著,自動化的設備,信息化的普遍使用,高檔人才的進入,以及社會資本對這個領域的重視,都反映了這個產業的成熟。這個產業是一個充滿了科技,充滿了發展空間的投資空間,而且創新也很多。整合的創新,服務的創新,技術的創新,這就是產業模式轉型升級的主要特征,這些特征支撐著整個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物流業,電商對于傳統行業和經濟社會的沖擊和推動,特別是對于物流體系的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物流體系的建設對整個國家產業的扁平化有很大的支撐作用。所謂扁平化就是對傳統的垂直體系而言的。過去的產業,由于垂直分工,越分越細,層次過多,彼此之間差異化越來越大。拿每個行業必然都有的營銷和物流兩條線來講,各有各的物流和營銷體系。這樣的垂直體系現在開始正逐漸走向扁平化,也就是說各行業的營銷網絡和物流體系可以社會化,可以共享,經濟結構扁平化。我們看到在電商中銷售的很多環節,如柜臺環節,結算環節,統統可以交給物流完成。營銷渠道簡化了,物流體系共享了,這對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很大的支撐作用。現在的物流已經是社會化的物流,快遞網絡支撐著全社會幾乎所有的產業。特別是B2C,或者C 2 C,只要是對個人的,對居民的,這種流通都可以借助社會化的快遞網。在這個方面,電商的貢獻是正面的,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也必須看到,物流的發展也有自身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這就是均衡原理。如果物流按照脈動式的市場需求布局的話,將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這種脈動式需求,不能作為物流建設的依據。物流是追求平衡和均衡,不能造成閑置。在這個問題上,電商和物流雙方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矛盾需要電商反思,要把對物流的傷害也看做是對自身的傷害。電商不能以鄰為壑。因為所有物流資源的浪費,最終會反饋到電商和客戶身上。要講究生態平衡,合作雙贏,雙方才能均衡發展。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快遞公司里的員工苦不堪言而紛紛逃離。先是快遞公司直接受損,慢慢的就會影響到電商,電商要考慮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一個協同發展的生態平衡。不能只謀求單方面的發展。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有多方面的成績,難以一一歷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幾點。
第一點是在商業模式上信息化成為整合資源的一種利器。傳統的資源整合多半依賴于資本紐帶來實現,但有了信息化以后會發現,利用信息化技術去整合資源速度加快了,有新的創新。我們現在出現了輕資產的整合,不靠資本紐帶,大家一起合作,形成了一個網絡體系。傳化物流基地就是這樣一種模式,把入駐的企業用一個信息系統整合到一起,大家用統一的標準,甚至是統一的價格,運用優化和調度手段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是一個不擁有車輛資源,資產的比重非常少,只是把服務投進來,大家一起分享的商業模式。還有一種整合形式叫專線聯盟。過去各個物流公司跑專線,但專線不是網絡,遇到網絡化需求的時候,大家沒法提供服務。于是民間開始進行一種合作模式叫做專線聯盟,若干專線聯合在一起,用一套信息系統,用一種固化下來的標準,用一個品牌合作。人們會看到,信息化提供了一個資源整合的業務創新模式。因為物流對資產的要求只需要為我所用,不需要為我所有,提高了整合的靈活性、多樣性,而且降低了征收成本。可以說信息化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對加速中國的物流基礎網絡的建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只要有信息上的互聯互通就可以合作,就會形成網絡體系,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成就。
第二點是體現在流程的管控、優化上,流程的透明化,全程跟蹤,使得價值創新帶來了很多的商機。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能夠對所有流程跟蹤,對責任進行追朔,同時對所有的流程及其環節的性價比做出判斷,從而給流程的優化,流程的設計調整都帶來了依據。
第三點是在這樣一個全程透明化管理基礎上,就能夠疊加很多服務,最顯著的就是金融服務。全程都透明了,每分每秒都在監控之下,這時候動產是可以質押的。物流還可以代收貨款,很多增加的服務都可以放到這個流程里去,這就使流程里可整合的價值越來越多,融合的服務越來越多,給很多專業物流服務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以至于出現了靠物流的作業不需要賺錢,我只要把貨接過來,訂單拿過來就可以了。可以有其他的辦法去掙錢。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第四點是我們看到公共服務上出現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商業平臺。應該說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公共平臺進展緩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是這個領域里過多的政府投資使它失敗了。實際上許多項目里政府投資都是依賴行政權力獲取商業利潤,這種作法注定不會成功。對于商業利潤來講,一定要承擔市場風險,要得到客戶的選擇和認可。而依賴于行政權威開展的商業服務,往往是不能遵循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機制的,不能承擔市場風險,不善于適應市場波動。這樣的結果就使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公共平臺的建設滯后,制約了信息化整體的推進。近幾年政府在這方面認識逐漸清楚,放慢了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步伐,這時候我們反而看到民間投資出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我接觸的一些草根出身的民營平臺,他們做得都很成功,也能盈利。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成果。對物流信息化來講,平臺的作用太大了。
物聯網開啟了智慧物流的新時代,給了我們無限創新的空間。信息化走到智慧物流時代,將會開創一個新的天地。
物流“夢”說到底是一個目標模式,發展才是夢想的真諦,這里面包含幾層:一個層次是產業結構。主要是兩個網絡系統,即基礎的干線網絡,加上局域的配送網絡,來形成貨物的集散運輸的高效通暢。在這個網絡體系之上,發展專業細分的物流服務體系。網絡化和專業流程兩方面的發展,是我們產業布局的理想目標。要把所有的資源整合到網絡里面,再把所有的專業服務形成專業的流程。在我的理念里,網絡的建設,流程的建設是我們未來格局的兩個基本概念。第二個層次,就市場機制而言,應該有一個規范的市場秩序,包括政府監管,也要有合理定位以及監管的規范性。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也具有能夠發揮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還具有鼓勵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應該讓那些依靠科技和依靠人才的企業能夠勝出,而不是搞歪門邪道的企業得勢。最后一層是我們物流產業的目標或者社會價值,即服務的通暢、高效、低價、安全、節能、環保這樣一個KPI,這是物流“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