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雄獅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1996年,北京中關村南大門零公里處豎起的一塊巨大的瀛海威公司廣告牌。自信滿滿的廣告語,彰顯了中國人對信息時代的憧憬。
“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上世紀90年代刊于《紐約客》雜志的一則漫畫圖說。這句話精確而生動地概括了網絡發言的隱蔽、自由之特性。
“好好學習,天天上網。”
——互聯網高峰期,網吧遍地,青少年上網成為家長心病,不少學生這樣互相祝福。
“今天給我一把草,明天還您一頭牛。”
——名人牛群是較早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的人,這是牛群網站“中國牛網”的一句廣告詞。
“B2B就是破產(Back to bankruptcies);B2C則是經濟周期(Back to cycles);B2M(Back to Moms)是找媽媽;B2S(Back to School)是回到學校(指一些學生曾休學創業);ASP這個詞曾經代表應用服務提供商,現在則成為可怕的股票投機(awful stock pick)。”
——互聯網低谷期,高技術泡沫的破裂使得專用技術詞匯有了啼笑皆非的含義。
“互聯網也有三個代表,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最先進的文化,最廣大的互聯網民的利益。”
——馬云在一次“西湖論劍”論壇上給網絡經濟打氣。
“時至今日,一部分人在懷疑互聯網,一部分人在相信互聯網;一部分人在吹捧互聯網,一部分人在挖苦互聯網;一部分人在使用互聯網,一部分人在觀望互聯網;一部分人在離開互聯網,一部分人在親近互聯網。只有一部分人的聲音最微弱,他們在發展互聯網。”
——某網友對網絡的看法。
“所謂網絡經濟,就是一群美國騙子糾集了一群中國騙子,一起欺騙美國股民的騙局。”
——一位CCTV導演提起曾經差點辭職做網站的事時,心有余悸地說。
“如果回帖是一種美德,那我早就成為圣人了。”
——BBS上曾經流傳很廣的段子。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光明,出路沒有路……”
——浩瀚的網絡信息讓生活更加多元和透明,也讓不少年輕人更迷茫,有網友如此慨嘆。
“泡一小時天涯雜談,需要看一個星期的《新聞聯播》來療傷。”
——網友對充斥于論壇間的民間不滿情緒的概括。
“女人擁有無數個QQ號只為了調戲一個男人,男人常用一個QQ號上面加滿各種各樣的女人……”
——作為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工具,QQ常常成為情感危險地帶。
“上Google去百度一下。”
——曾經兩大搜索巨頭在中國拼搶市場你死我活,有網友制造出如此反邏輯的句子調侃。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2009年7月16日,網友在百度貼吧魔獸世界吧發表的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隨后短短五六個小時內被390617名網友瀏覽,引來超過1.7萬條回復,被網友稱為“網絡奇跡”。
“人生就像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悲劇)和餐具(慘劇)。”
——最早出于貓撲大雜燴,隨后的各種網絡聊天中,開始以“杯具”替代“悲劇”流行。“杯具”帶有自嘲,頗有笑中帶淚的效果。
“神馬都是浮云。”
——“神馬都是浮云”源于紅遍網絡的“小月月”事件,什么都是浮云的諧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嘆之意;現在也有許多人用于自我安慰。
“親!你腫么了?”
——電子商務時代流行的淘寶體說話方式,“親”最初見于淘寶網賣家對商品的描述。后因其親切、可愛的方式逐漸在網上走紅。
“當你的粉絲超過100人時,你就像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人,你就像個布告欄;超過1萬人,你就好比一本雜志;超過10萬人,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0萬人,你就成了一家電視臺。”
——2010年左右,微博開始引領網絡潮流,關于微博影響力,微博界有這樣的比喻。
“與其在別處打飛機,不如在這里來一炮!”
——2012年以來,微信強勢來襲,不僅搶了微博的許多陣地,開發的“打飛機”手游也一度成為全民游戲。有網友稱,陌陌也要開發游戲,名為坦克大戰,廣告詞就是這句。
“5年后不會再有互聯網公司,因為所有的公司都在用互聯網!“
——李彥宏談及互聯網公司趨勢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