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時評人)
在國際化秩序中頻露窘態
We Know Too Little about the World
□單明(時評人)
救濟品競爭化;競爭品獎品化;獎品世俗化。是漢語修辭學中典型的頂真辭格。這一辭格特點之一,是能突出事物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上述這3種現象是不是也具備有機聯系呢?先初步分析一下。
“救濟品競爭化是我們把救濟品的功能和屬性復雜化,人為賦予了救濟品額外的功能;競爭品獎品化則是政府獨大、社會無形、市場經濟沒有起決定作用的結果;獎品世俗化是對泛政治化的反動。”
發放救濟品是政府和社會常態,目的是保障那部分人基本生活。哪種人應該得到救濟?我國僅低保這塊,相關規定給出了條件,還列出20種不能享受低保的情況,如:家中有固定電話,且月話費超過40元的;家庭月電費支出超過30元的;人均私有住房面積超過30平方米以上的……
對照現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規定明顯跟時代擰著勁。幾十年前,固定電話確實算奢侈品,但今天,它已像煤氣罐、電磁爐一樣,成為民眾生活的基礎性必需品了。設想一下,若某家庭煤氣未通或根本不用煤氣,平時做飯、燒水用的是電水壺、電飯鍋,那月電費很容易超出30元;再假設老兩口住35平方米的房子,一人過世后,另一人的人均住房面積就超過了30平方米。真要出現上述情況,那相關家庭肯定就得不到低保救濟了。
對某些低保家庭來說,既想享受當下最起碼的生活水平,又想獲得低保,那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人為降低生活水準,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競窮。救濟品本來是幫助窮人的,到頭來卻造成了競窮,確實很吊詭。
有學者認為,低保條件之所以苛刻,是防止有人鉆制度漏洞,好吃懶做。這涉及兩個概念:人有勞動的權利;人也有不勞動的權利。不勞動的權利也能帶來正收益,如自由;也有負收益,相對貧窮。貧窮是對他不勞動的懲罰。救濟是對貧窮的救濟。救濟品從來沒有懲罰功能。即便那些學者的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低保條件在提防住了個別人之后,也限制了大多數真正低保家庭的正常生活需求。低保家庭也不得不開始競窮。
民主、公平和公正社會題中要義之一,是不因對部分人的合法限制,而損害另一部分人的正當權利,哪怕后者只是一位鰥夫、一位寡婦。
再看競爭品獎品化。競爭品是人們通過競爭得到的商品。拍賣場上,你想得到某個古玩,就要以價格競爭。若由拍賣師無償送給某人,那就違規了。崗位、職位、級別、上大學資格等也要通過競爭,優勝劣下。無償送出,看似補償了一些人,卻也損害了多數人利益,喪失了公平公正。
獎品則是出于對優良行為的提倡,給予相應人的物質激勵,如新疆出資3億元獎勵所有參加圍捕暴徒的人員。我們無法想象當地政府給他們都行政晉升一級;給每人安排一個好工作;保送每個學生上大學。這是兩個系統,不能相互雜糅。在獎勵系統內,政府可以頒給他們榮譽、社會可給予他們各種資助,這是對他們最大的補償,也是對優良行為最大的褒獎,社會受到感染,精神得到弘揚。獎勵從來針對的都是少數英雄模范,競爭則是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公平形式進行角逐的市場化行為。

網問省長

事后低保

獎品求助繪圖/陳定遠
政府部門之所以把競爭品作為獎品贈與某些人,既是他們沒有弄清救濟品與競爭品有什么不同,也在于過去大政府無所不管的慣性,在今天仍然有所延伸,其表現形式是:市場經濟本質和規律被漠視;碎片化社會無法系統應對;政府以行政性指令包攬一切事務,最終破壞了公平公正。
獎品世俗化相對容易理解,它是針對過去某些坐標而言的。新中國頭30年,我們幾乎所有的獎品,都是泛政治化的,無論你是先進生產者,還是公安模范,哪怕是結婚,其獎品(贈品)都附帶著強烈的政治屬性。比如,毛澤東像章、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等,是那時通行的獎品。
泛政治化獎品淡出后,紀念性獎品出現了。你被評為先進,單位會獎你一個大茶缸;退休了,工會會送你一面鏡子,上面還都噴著紅字:勞動光榮或退休光榮。改革開放后,泛政治化社會基本解體,但相應的公民社會并沒有如期到來。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遠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獨大之后,中國社會便順勢演變成了世俗社會。世俗社會不是貶義詞。只不過,世俗社會在中國的表現,是更加物質化而已。當各種活動依舊存在,那所謂激勵,在物質化大背景下,其表現形式——獎品,就世俗化了。
救濟品競爭化是我們把救濟品的功能和屬性復雜化,人為賦予了救濟品額外的功能;競爭品獎品化則是政府獨大、社會無形、市場經濟沒有起決定作用的結果;獎品世俗化是對泛政治化的反動。他們之間有的內在聯系無非是:政府、社會、市場三者邊界不清。政府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便什么都做;社會仍是原子化、碎片化狀態,言重些,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社會,這時,即便該社會做的,社會也不會做、做不起來;對什么是市場經濟,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更遑論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了。這便使得我們在處于國際化秩序時,少不了要在新與舊的碰撞中頻露窘態。
本欄責編/永東ddgrhy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