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洪
摘 要 把握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規律,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黨的領導和執政的群眾基礎。借助社會力量,提升社會組織在群眾工作中的作用。合理借鑒國外政黨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關鍵詞 群眾工作 能力 黨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On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o Mass Work
ZHAO Xiuhong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Abstract Grasp the basic rule of completes the mass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eadership and work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olidate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the ruling mass base. With the help of social forces, promote the ro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mass work. Draw reasonable lesso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party mass work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pletes the mass work.
Key words mass work; ability; Party building
1 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規律
(1)在加強作風建設中做好群眾工作。作風彰顯出形象,體現為力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的“延安作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優良作風與做好群眾工作往往會形成良性互動關系,而不良作風與做好群眾工作往往會形成惡性互動關系。優良作風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支撐,作風不正不實不廉是影響黨群關系和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因素。領導干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奢靡之風”,以優良黨風政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社風民風。(2)在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貫徹群眾路線中做好群眾工作。群眾工作與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黨群關系等緊密關聯。只有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貫徹群眾路線,才能做好群眾工作,密切黨群關系。這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內在邏輯。黨的群眾路線是黨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中,所形成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科學領導方法、工作作風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群眾工作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黨的群眾工作是對群眾路線的貫徹與落實。(3)在具體工作內容的動態、發展中做好群眾工作。群眾工作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適應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其工作內容必然是動態的、發展的范疇,體現在實踐中即為群眾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是發展變化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群眾工作的具體任務總是圍繞黨的政治路線而發展變化。從一般意義上來說,黨的群眾工作的基本任務主要有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等。“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群眾工作內容是具體的,因而也是動態的、發展的。(4)在把握和運用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原則中做好群眾工作。原則就是標尺和準繩。堅持原則才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群眾工作的總原則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群眾立場和黨的群眾路線。一要把握和運用好“利益原則”。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把握和處理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全局利益與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的具體利益、特殊利益的關系;二要把握和運用好“自愿原則”。堅持團結依靠大多數,調動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爭取群眾自愿;三要把握和運用好“結合原則”。堅持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與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相結合;堅持發揮好黨組織作用與發揮好黨的外圍群眾組織以及社會組織的作用相結合。
2 進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的對策舉措
群眾工作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領導和指導好自己責任范圍內群眾工作的能力;二是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2.1 進一步提高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領導和指導群眾工作的能力
(1)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對于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一要建立健全黨委統攬全局、全方位負責和參與的群眾工作體制,體現現代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二要健全群眾工作的科學評價機制,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從而激活做好群眾工作的動力機制。三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制度,分類分層分崗地建立健全服務群眾制度、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等,努力形成配套的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工作機制。(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黨的領導和執政的群眾基礎。群眾工作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是夯實黨的群眾工作基礎的一項基礎工程。基層黨員干部身處一線,只有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上、當作親人,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增進感情,在解決群眾困難疾苦的過程中密切關系,基層黨組織才能“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不斷開辟群眾工作新局面,真正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夯實我們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3)借助社會力量,提升社會組織在群眾工作中的作用。社會大眾中有很多精英人才、“群眾領袖”,通過他們可以團結引導更多的群眾,起到黨和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把黨的群眾工作寓于社會組織活動之中,提升社會組織在黨的群眾工作中的作用,是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高黨的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的發展趨勢。(4)合理借鑒國外政黨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模式、社會基礎不同,但作為執政黨,對于吸引民眾、整合民意的方式方法,應該有一些共同的規律。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民主化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國外政黨在有關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強組織動員能力、增強應對突發危機能力等方面的群眾工作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和聯系實際加以運用。
2.2 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1)弘揚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調研中,不少同志提出現在一些地方和黨員干部對群眾工作的傳承性重視程度不夠。過分強調新時期要用新方法,忽略甚至變相否定老傳統、老方法,這是不可取的。事物都是有傳承性的,本質性的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任何新方法都是在老傳統、老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絕不能割斷歷史,丟了優良傳統。(2)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在“接地氣”中切實增強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學會用群眾的眼光、從群眾的角度來想問題、看問題、處理問題,既尊重群眾、依靠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又善于引導和帶領群眾前進,要積極學習借鑒全國各地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創造性地運用提供服務的方法、民主協商的方法、法治的方法、示范引導的方法、組織專項活動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等,重視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和渠道,尋找新知識、新技術與群眾工作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手段,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06-18.
[2] 習近平就創新群眾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指示 強調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人民日報,2013-10-12:001.
[3]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訪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人民日報,2005-09-05:010.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