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恒

中國的政治權力,從中央到地方,基本是越來越復雜。其道理也簡單,因為越到基層,各地差異越大,由此也就有了對中央制度的更多變通甚至變形,以適應實情,而時間一長,中央也就認可了這種變態并成為常態。
我們僅僅考慮用“市”來作為例子,其中變化就已經足夠令人眼花繚亂。在中國,以官方文件明確區分的“市”,就有六種。它們分別是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較大的市、地級市、縣級市。
因為行政級別不一樣,所以盡管都是“市長”,但職務層次相差很大:有的“市長”相當于處長,而有的相當于省長。
城市“升級”引發省市矛盾
先說直轄市——直轄市其實不是“市”,而是省部級單位,在中國就四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很多人知道重慶是在1997年成為直轄市的,但其實早在建國初期,重慶就曾經直轄過,只是后來在1954年取消,當時中央一下取消了八個直轄市。后來圍繞“市”的其他設置方法,也出現過一些反復,這也正好說明系統的復雜,此是后話。
現在,直轄市的市委書記、市長的職務層次都是省部級正職。像北京、天津、上海這樣的直轄市,市委書記一般都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屬于派到地方任職,工資標準也和當地不一樣。比如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都曾公開說,自己的工資比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韓正“要低一點”——估計是少了一些地方補貼。
不過,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直轄市黨委書記,這也不是規律,只是近二十年來形成的慣例。比如,直到1995年,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兼任北京市市委書記,此后才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北京市市委書記的慣例。事實上,在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市委書記的傳統上,上海要比北京更早。
回到開頭,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直轄市,就是行政上、經濟上都歸中央管。可以認為它就是省,實際上直轄市比很多省在干部配備上的地位還要高一點。
另一個級別稍低的“市”,如計劃單列市,就屬于行政上省里管(市委、政府、人大、政協主要領導由中組部任命),經濟上中央管。經濟上管得有多深入?舉個例子,相關論文數據顯示,也曾經是計劃單列市的重慶,在1983年的財政收入分配上的比例如下:上繳國家50%,上繳省財政12.5%,重慶自留37.5%。因此,一些計劃單列市與所在省的關系開始復雜。
《紅巖春秋》雜志刊登的《重慶計劃單列始末》一文披露,為了在計劃單列后打開市場,重慶上馬了成渝高等級公路項目,“在1.25億美元的世行貸款面前,起初四川認為三七開,四川拿大頭,重慶認為應當五五平分,后來經過省市會談協商,最終以川六渝四達成協議。”
這種情況積攢多了,勢必造成省地矛盾。中央后來逐步取消“計劃單列市”這種城市類型,將原有的大部分計劃單列市轉變為“副省級城市”,保留了這些城市原有的立法權和行政審批權,確定級別為副省級。現在,只剩下廈門等五個城市還保留計劃單列市的名稱——其實,計劃單列市的級別就是副省級。
一般來說,副省級城市都由一名省委常委兼任市委書記,而那些沒有被列入副省級城市的省會,通常也有由省委常委出任一把手的習慣。雖然市委書記的級別相同,但這并不能改變城市本身的行政級別。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福建,計劃單列市廈門的行政級別,要比省會城市福州高半級。
曲線“求權”與被迫“收權”
至于“較大的市”,則是一個寬泛概念,可大可小。多部法律都涉及到了這個概念,但是并沒有給出統一說法。《立法法》對此的定義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簡單來說,它就是縮小版的副省級城市,擁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
事實上,國務院已經有21年未審批新的“較大的市”。去年,溫州等地又向國務院提交申請,希望成為“較大的市”,就是為了獲得一定的立法權,好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擠壓出更大的尺度。
如果將“較大的市”減去“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就基本“等于”地級市,也就是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它的市委書記、市長的職務層次為正廳級,剛好夠在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調動任用的資格。
一般情況下,地級市都會設區,并且帶上若干縣——在1980年代之前,縣都是省直接管理(海南全省的縣到現在都歸省里直管),之所以讓地級市去管理縣,實際上就是省里分出權來,希望市能帶動縣。不過這樣一來,出現的新問題是,有的地級市卡縣里的財政,分縣里的收入。1997年,國務院開始凍結這種體制的繼續擴展。
地級市之下,還有縣級市。之所以是“市”而非“縣”,有多種原因,其中重要一條是縣級市要比縣城經濟更發達,占的比重更大,更像一個城市而非農業區。
縣級市本質上還是縣,行政級別是正處級。
絕無僅有的正處級街道干部
除此之外,在官方文件之外,由于各地各異的行政區劃,也形成了一些少見,甚至唯一的級別匹配現象。
比如,一般街道黨委書記相當于鄉級,但在東莞,街道黨委書記的職務層次是正處級。
這是因為東莞全市不設區,從市一級直接管到鎮街一級。像這種不設區的地級市,中國至少有四個,分別是廣東東莞、中山,甘肅嘉峪關,以及新設立的海南三沙市,俗稱“直筒子市”。
其中東莞和中山是地域習慣,廣東一帶鎮街經濟發達;嘉峪關和三沙屬于地少人稀,比如嘉峪關是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地級市,沒有設區的空間。而三亞原本也是一個沒有設區的地級市,今年2月中旬國務院才批準其撤鎮設區。
另一座城市浙江義烏,級別確定為縣級市,但以權力大小劃分,就相當于地級市——因為義烏享有地級市經濟管理權限,一度成為中國權力最大的縣級市。廣東普寧也是類似的情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