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足跡遍五大洲”:浦薛鳳的人生際遇

2014-04-22 07:41:47
傳記文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大學

劉 猛

“足跡遍五大洲”:浦薛鳳的人生際遇

劉 猛

浦薛鳳

知識人記日記的習慣不知從何開始的,晚清大臣張蔭桓、翁同龢就在記日記了,就連題寫“清華學堂”的那桐亦有日記;現(xiàn)代的知識人自不必說了,從胡適、王世杰到顧頡剛、吳宓、翁文灝,可謂絢爛繽紛,而且學人對自己的日記大多頗為重視,像胡適所用日記簿是當時最名貴的一種,并自道“別的錢可以省,這個錢不能省!”學人的習慣,為今天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證明力極高的史料。學人日記,只要不是公之于眾之前“最好讓我自己先edit(核閱)一下”,大抵都是完整的史料(其實,胡適的日記也是刪,而非填)。另一方面,日記對于學人自己,也有重要意義。學術史上太多的例子證明人的記憶有限,晚年胡適便屢次談到不記得當年很多事情了,同時談到蔣夢麟晚年所撰《西潮》有很多事實記錯了。可以看到,日記為思維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索引,昔年某日某時某事,翻檢日記,一索即得。晚年撰寫回憶錄若有日記作為參考,寫出來的東西便會更加真實,浦薛鳳的回憶錄便提供了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晚年浦氏根據(jù)自己的日記先后撰寫三本回憶錄,即《太虛空里一游塵》《萬里家山一夢中》《相見時難別亦難》,詳述一生坎坷,勾勒時代圖景,為近代史料添磚加瓦;然而詳細歸詳細,卻讓人覺得繁瑣冗長,不如《問學諫往錄》那般的回憶錄可讀。浦氏一生踏遍五大洲,先后于東陸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中央大學、政治大學、橋港大學、圣若望大學執(zhí)教鞭,以“政治五因素論”揚名學界,且得享高壽,一輩子可謂履歷豐富,細細品讀浦氏一生,在此長時段“歷史三峽”中我們可觀驚濤駭浪處浪花跌宕,厚積實力處寧靜與存,從中體會那一代知識人的家國夢想。

長風破浪會有時

浦薛鳳是江蘇常熟人,年少聰慧,隨父親問學,接受了良好的學前教育。1914年夏,他高小畢業(yè)后,即赴南京投考北京清華學校,于11人錄取名單中列第五,其后到校經(jīng)復試插入中等科二年級,從北京城內“先坐人力車到西直門外車站,搭坐京張鐵路之火車,只有短短一站,在清華園車站下車,再換乘人力車(因有行李)開到學校中等科后排宿舍側門”,開始了其清華園七年的生涯。寄身于朝夕如畫、吃喝全免的清華園,浦薛鳳入校之初便立下一個面面俱優(yōu)的志愿:在中英文寫作俱佳,學分程序與課外活動均屬優(yōu)良之外,且欲擅長田徑運動及演說辯論。早在未就學之前,浦氏就跟隨其坐館授課的父親修習,北來清華后的“起初幾年暑假,家君囑我補讀經(jīng)史子集,繼續(xù)練字作文,由伊親自指導數(shù)小時”,打下了堅實的中文基礎。他并于高等科二年級時瀏覽全唐詩一遍,選出七絕百首,用新式標點標注,題名“白話唐人七絕百首”,并請蔡元培、嚴鶴齡兩位先生作序,由中華書局于1920年出版。在辛酉級中,其與聞一多、羅隆基、何浩若以作文見賞于教師受譽于學友。英文方面,其考取清華學校后即找尋老師補習英文,到清華后自己訂閱一份英文報紙,每日記誦默寫,練習表達,英文水平突飛猛進,加之清華學校大量的課程用英文授課,所以到美留學后“對于筆記、考試、報告各項,絕無困難,而成績良好,頗受教師與同學之注意”。至于田徑運動,雖經(jīng)努力,終不能有所進步,但在演說方面,浦薛鳳卻是下了極大的功夫,其“自知本無天才”,卻又不甘放棄,于是模仿古希臘演說家與政治家狄摩西尼斯的方法,“拾撿細小圓白石子,加以洗凈納入衣袋,乘暇偷隙,獨自一人往西院草叢之中溪流之畔,練習演說,自覺漸有進步”,此后多次參加比賽,并于留學美國翰墨林大學時獲得學校英語演說第一名,校際比賽第三名,威震全校,儼然在美邦的又一個胡適之也。

浦薛鳳把清華學校的特點概括為這些:(一)來自全國;(二)英語教學;(三)強迫運動;(四)重視道德;(五)多方競賽;(六)鼓勵組織;(七)倡導體育;(八)自治民主;(九)分數(shù)嚴格與(十)專科自選。其中來自全國是指學子來自四方,薈萃群居,形兼容并包之勢。浦氏在清華園深受這一系列細節(jié)積攢而成的清華精神影響,塑造了許多美好的品性。清華學業(yè)結束后,按照既定程序,開始放洋,浦薛鳳把專業(yè)定為政治學,并決定前往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城的翰墨林大學(Hamline University),個中原因,其一為該校華爾高特教授曾來清華教授西洋史,再則為進入規(guī)模較小之學校,較多接觸教授、參加活動與學習社交的機會。到校后入大學三年級,主修政治學并以哲學為副。兩年時光一晃而過,其又赴哈佛大學深造,于1925年冬季取得碩士學位。并打算繼續(xù)深造,“但因滿足條件,須至1927年,予以雙親年事漸高,希望獨子從早回國,乃于1926年暑假亦即進學規(guī)定五載期滿時,繞道歐洲回國”。

從美國歸還部分庚款開始,留美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我們今天看待美國的大學,有種“倒放電影”的感覺,其實,美國大學主要是因為“二戰(zhàn)”集權的橫行和戰(zhàn)后兩大陣營對立為學者提供一塊自由的土壤而迅速發(fā)展壯大的,20世紀初的美國大學尚在接受德國大學精神、模式的哺育,剛剛在世界學術的舞臺上嶄露頭角,許多歐洲學者視其為學術上的窮鄉(xiāng)僻壤,不愿前去任教。但是美國政府這種通過提供庚款促使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舉動,加大了美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一代又一代的留美學生帶回民主、自由、科學的思想浸潤了傳統(tǒng)壓制下的文化人,浦氏可以算是其中的第二代赴美學人,是20世紀世界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清華1921班合影,前排右七為浦薛鳳,左五為羅隆基,三排前左二為聞一多

太虛空里一游塵

游學之日,萬里家山時時入夢,對雙親之思念與時劇增,浦薛鳳衣錦還鄉(xiāng),繞道歐洲于1926年7月回到闊別五年的祖國。不久應昆明東陸大學之聘,未啟程前,在常熟家中準備課程,“兩天之中晝夜構思,忽然自覺一旦豁然貫通,而產(chǎn)生此五因素入手研究之方法”,即每一政治事項、政治問題,必然包括政治人物、政治現(xiàn)象、政治觀念、政治制度、政治勢力,由此奠定了其一生政治學研究的基調。隨后前往昆明東陸大學任教,講授政治學和歐美政治制度,東陸一年半,雖然“對自己學問固無進益可言”,卻是浦氏“政治五因素”觀點的牛刀初試,發(fā)展并用此理論闡釋相關問題。

后來云南派系爭端,軍事政變頻頻,局勢動蕩,逖生乃返鄉(xiāng),并緣滇越鐵路不通,無法返滇,轉去浙江大學執(zhí)教。這期間,經(jīng)人牽線,與清華好友陸梅僧的胞妹陸冶予結為連理,后自薦得以獲得機會回母校清華大學任教,雙喜臨門,可謂人生得意時。任教清華的歲月,浦氏稱為“生平黃金時代”。其《應聘母校準備授課》詩可見喜悅之情:“應聘清華喜感恩,宛如魚躍跳龍門。課程教法精籌備,標準提高上上論。”名牌大學的學生大抵都有一種對母校特殊的情結,回母校任教更是心向往之。當代自視甚高,執(zhí)以社會科學方法治中國史一脈牛耳的何炳棣先生便有一夙愿,那就是能回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執(zhí)教,可是始終未能遂愿。相比而言,浦薛鳳是幸運的,這也印證了其關于個人一生作為賴于三項:先天稟賦、后天教養(yǎng)、命運或偶然,正是這第三項的機會使其得以順利獲得母校教職,逖生何其幸哉!

到清華后,浦薛鳳先住工字廳,夫人北來后租住北院四號,總共為母校服務十年,先后講授政治學概論、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政黨政治課程,期間并擔任政治系主任職務,初期還在北大兼課,后來擔任系主任后,便以身作則辭去了所兼課程;系主任任內他提請學校聘任蕭公權、沈乃正來清華任教。關于此點,蕭公權終生未忘,在年老撰述《問學諫往錄》中仍提及當時“在政治系的同人當中,逖生兄待我最好。他凡事為我設想。研究上需要的資料和教學上所需要的便利,他都有求必應”。清華政治系全盛時,有張奚若、錢端升、蕭公權、王化成、沈乃正、陳之邁、燕樹棠、趙鳳喈及浦氏本人,皆法政學界一時名流,可謂陣容豪華。在教學過程中,浦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所授課程為學生指定必讀和選讀兩項詳細參考書籍及學術刊物名單,規(guī)定學生親作閱讀札記,按時繳送,每月小考一次,學期舉行大考,成績?yōu)樽x書札記、小考、大考各項之總平均,這一方法,浦氏應用多年,效果不錯,以后20世紀50年代在政治大學任教時仍沿襲了此一習慣作風。

浦薛鳳被指定為《清華學報》的總編輯,還任校評議會的評議員,聘任委員會的委員,教授會秘書等職,還是中國政治學會的理事,可謂公務繁忙,日子過得多姿多彩。1933年,浦薛鳳已為清華服務五年,按照學校規(guī)定,得一年休假時間,可出國研究,期間每月領半薪作安家費用,往返川資由學校擔負,還有月費美金百元供自己之用。浦氏只身前往柏林大學研究康德、黑格爾、費希特三位的政治哲學,初在柏林大學旁聽政治思想史和近代政治思想及常往圖書館閱讀外,定期走逛舊書肆,搜羅可資利用之書籍,購買帶回國內。那輩學人,出國帶回最多的就是書了,這成籮筐運回的書是那一代學人回國后進行“博士后”進修的工具啊!

那時中國,雖是黃金十年期,然外患逐漸顯露,1937年夏,舒適的水木清華生活完全被打破。7月13日,浦薛鳳與陳岱孫、薩本棟、張奚若、梁實秋等人一起南下,赴廬山談話會,20日只身先回,輾轉于24日中午回到清華園,其時楊武之、沈仲端、蒲志清、鄭桐蓀各家教授已紛紛攜眷南下,一時人心惶惶,但“南游初歸,總是有些略慢不妨之心理”,也因浦氏夫人產(chǎn)后僅滿一月,天氣酷熱,于是在7月 29日傍晚避居北京城內。不久日軍即大批開進城內,于是浦氏又忙著把清華的書箱雜物運回,起初認為問題僅限于華北,還抱樂觀態(tài)度,及至8月13上海開戰(zhàn),方知奢望破滅,于是不得不覓租住處,做長久之打算。清華同事先后離平,有傳言謂赴津之途的兇險,讀報又知常熟老家被炸,走,還是不走,兩難。煩悶之余,與友朋對弈,然終非排遣憂愁之根本。總算等來家諭,雙親平安,于是才動身于10月14日南下。考慮到旅途艱辛,四個兒女未必能忍受如此折騰,于是把妻兒留在舊都,獨自南行。清華事先安排了學校同人南下接洽辦法,周培源在天津,陳福田在北平,管理通信,行者先期托津友購船票,清華同人賴此制度先后有計劃有秩序地撤離北平。浦氏先坐火車到天津,坐在車中,“側首窗外,默不一言。勢迫至此,亦足見當時心理情緒。車開后每站必停,幸坐頭等,一路日兵或穿行而過,或窗外探首,未盤問,未檢查。頭等車中除吾儕外,幾盡為日人,高聲談笑。只聞日語而聽不到華語。蓋吾同胞均默默無言。彼此目視而已。黃昏時候,車抵天津車站(共行九小時)”。后又坐輪船到青島,換乘火車經(jīng)濟南、兗州、徐州、鄭州、漢口抵達長沙東站,時為27日早晨,耗時13天,身心疲憊,途中火車每站必停,且等待時間很長,加之擁擠不堪,還要下車躲避敵機轟炸,可謂身心俱疲,到達長沙之日,可是見到舊友,又逃離了虎狼之地,精神自然為之一振。

三校合并之長沙臨時大學于11月1日開學,學生計一千五百名左右,清華約九百,北大約二三百,南開約一百,借讀者一二百。浦氏本就不贊成設校于此,力主遷滇,兩月半時間后,政府終于決定遷滇。甫經(jīng)安頓,又要播遷,然時勢迫切,不得不然,浦氏攜同事輾轉香港,滯留九龍兩月,期間整理“西洋近代政治思潮”一稿,并交商務印書館出版。4月15日,攜同事坐船離港經(jīng)安南海防到蒙自西南聯(lián)合大學文學院和法商學院所在地。百日后,學校遷回昆明,對于浦薛鳳而言,乃是故地重游。

從北平到蒙自再到昆明,長路漫漫,提心吊膽,“群飛漫道三遷苦,茍活終知百愿賒”,這種漂泊之苦,非親身體會,難知其中艱辛。然當時未攜眷前往,妻子滯留北平,一變一動,全靠魚雁往還,眼見同事妻子南來家人團聚在一起,心底生出羨慕,進而黯然神傷,“剛腸也學青峰樣,百折千回只憶君”。如此長期的戰(zhàn)爭歲月,家人居于一地才是最重要的,這便是很多學人攜妻帶子南下萬里,念叨“死也要死在一起”的理由。

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浦薛鳳仍擔任“政治學概論”一課講授,為適應抗戰(zhàn)形勢,他第一章先講“政治史觀”,發(fā)揮治先于政的精義,申言力行現(xiàn)有政令,不能朝令夕改。聯(lián)大生活,并不像鹿橋筆下的婉轉溫情的未央歌那般令人神往,文法學院初自蒙自遷回昆明時,院址沒有著落,無從上課。不但教授比以前遜色百倍,學生亦生活困苦,聯(lián)大學生有進酒館等客人散走,群集取吃剩余菜食的,不禁令人感嘆!雖今之視昔,猶覺“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然個中甘苦,時人自知。

老清華的教授們。前排:葉企孫、潘光旦、羅家倫、梅貽琦、馮友蘭、朱自清 后排:劉崇、浦薛鳳、陳岱孫、顧毓、沈履(攝于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

1939年2月下旬,對于浦薛鳳來說,是人生的一大轉折。他接到張岳軍的邀請,請其和王化成擔任戰(zhàn)時最高權力機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參事一職,面對此,他“連天深宵輾轉,反復考量,覺得換換空氣,試試環(huán)境,亦未始不是辦法。且治學必本實情。只在學校過粉筆生涯,與事實人情,相離殊遠,故于忸怩之余,總算最后決定同行離昆赴渝”。3月1日,從昆明飛重慶,開始了宦海生涯中的第一步,先是受張岳軍領導,后聽命于王寵惠,頗得王氏信任,曾協(xié)助王亮老翻譯蔣中正之《中國之命運》,期間在重慶中央大學兼任教職,亦擔任過兩年《中央日報》總主筆,負責撰寫社論,做的亦得體得當。除期間赴滬蘇探親外,浦氏任此職六年有余。這些實務性的工作,使其深切體會到中國政治的弊病,感覺“凡事不從風氣入手,而徒講制度,則一切盡是皮毛”。

1944年8月16日,經(jīng)王寵惠推薦,浦薛鳳作為中方代表赴美參加頓巴登橡樹園會議和太平洋學會會議,并參加金山會議,看了一場大國較量的興衰故事。在美參會期間,母校翰墨林大學贈予其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可謂對其學術事功的褒揚。此前,浦氏已廣被友人喚作“博士”,經(jīng)此,名副其實,對朋友們的稱呼不復再覺得愧窘。戰(zhàn)后,作為臨時機構的國防最高委員會使命結束,浦薛鳳仍有回大學任教之愿,然“侯門一入”,難以出來,受蔣廷黻之邀擔任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副署長,從重慶到南京,未能與念茲在茲的清華再見。

相見時難別亦難

1948年對于中國的知識人,特別是在大學任教的學人來說,是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有彷徨,也有猶豫。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在日記中坦言那段日子“至于我能做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見當時學人的心境了。他們在去留之間,面臨著選擇。當時學人中有堅決不走的,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家大業(yè)大,也不在國民黨政府的機構中做事;有猶豫不決的,像陳寅恪,先去上海,后去了廣州嶺南大學,眼睛近乎失明,不能去國外,又覺得大陸這么大片土地沒保住,臺灣未必守得住,不想再多一重播遷;再有就是走得很堅決的,胡適就是一例,舍棄了大量珍貴的藏書和文件,只是帶了最珍貴的幾本書和文稿,就匆匆搭乘飛機往南京去了。浦薛鳳也是屬于這第三種。

抗戰(zhàn)勝利后,浦薛鳳曾把夫人接來重慶團聚,1946 年5月2日偕妻飛抵南京,不久轉任中央大學教職,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然而,經(jīng)此八年戰(zhàn)爭與輾轉,樹欲靜而風不止,其時國共和談破裂,社會已經(jīng)動蕩起來,各地學潮迭起,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米每擔逾二千萬元”。未幾,張群組閣,浦薛鳳又被邀擔任副秘書長,不久即隨著行政院改組而退下來,他面對著中央大學教職、政治大學教職、上海中孚銀行顧問三種選擇,接而未受之際,臺灣省主席魏伯聰通過王寵惠轉達邀請浦氏任秘書長,他“得此意外消息,即默坐長久,鄭重仔細考慮”:

予固素喜教書治學;佩玉(按:浦夫人)更不愿我重入政界;加之,老母在堂,不忍遠離。然而近年以來,自東北以至冀、魯、晉、豫、陜、甘邊境,察、熱地區(qū),甚而近如蘇北,均有烽火與劇站,余如膠濟路、隴海路、平漢路,及平漢、津浦兩路北段時受威脅。此外,又有各地學潮,而紙幣跌值,物價騰貴,即美國政府之態(tài)度亦漸露端倪。默察時局趨向,更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光景。思維再四,認為雖然一動不如一靜,究竟理智應勝情感,決定答應魏主席之邀請。(浦薛鳳:《浦薛鳳回憶錄下:相見時難別亦難》,12—13頁)

對于此時的政局,浦薛鳳深感憂慮,但卻“不愿亦且不宜明言”,對于其夫人,“亦隱約其詞,只強調臺灣現(xiàn)頗安寧,值得前往服務幾年”。相對于抗戰(zhàn)時南遷,逖生此次所做決定最堅決。其實,這里面還存在著王寵惠的人情因素,抗戰(zhàn)時逖生下屬亮疇先生,接觸頻繁,對王亮老欽慕不已,此番作為中間人,逖生自然不好駁了王氏的面子。飛臺前夕,口占一絕,曰:“六朝如夢感飄零,夜不成眠月照欞。見別俱難心味苦,不知何日再歸寧!”其與陳寅老離北平所作“去眼池臺成永訣,銷魂巷陌記當時。北歸一夢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時大抵心緒是差不多的,只是寅老遭遇更坎坷,字里行間悲壯了許多。

1948年7月20日,浦薛鳳在上海踏上了去臺灣的飛機,自此再也沒有回到大陸。可惜,在南京藍家莊花費52億多法幣建筑的房屋尚未來得及建成。其后在臺灣,因為官清廉,辦事公正,得到好評,并榮膺四任省府秘書長。昔年丁文江曾作詩一首《麻姑橋晚眺》自勉:“紅黃樹草留秋色,碧綠琉璃照晚晴。為語麻姑橋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當時去政府做官的人,也都會被用此來驗證,自古以來,出山清者,少且難。但浦氏一生歷任大小官職,兢兢業(yè)業(yè),可謂庶幾近之,其從政多年,不但進退自如,而且國民黨政府遷臺后,前前后后進行過一連串整肅官場的活動,昔日許多顯要、高官、委員、代表以及所謂“天子門生”與“皇親國戚”均曾受到法律的制裁,深嘗囹圄滋味,宦海風波,暗箭明槍,飽嘗人情冷暖,閱盡世態(tài)炎涼,并不時有流言中傷,所以那時的學人從政,進得去的多,出得來的可就少了,于此大風大浪、或表面風平浪靜底下暗濤洶涌中,逖生能保持自身桅桿不倒,最后不貪戀官場全身而退,在近代學人從政中并不多見,實屬難能可貴。

之后,浦薛鳳脫離政界,重回教職,重操舊業(yè),將多年政治實踐的歷練驗證于理論,升華自身學識。先后在政治大學、美國漢諾甫學院、橋港大學、圣若望大學任教,可謂“五洲弟子成千計,桃李春風海外栽”。1975年在美邦,浦氏夫婦散步之際見有似楊柳之枝在陽春中搖動,遂合出一詩,述思鄉(xiāng)之情,曰:“春風搖蕩綠絲絲,此似江南楊柳枝;魚米家鄉(xiāng)歸未得,天涯常憶稚年時。”1978年夫人去世后,浦薛鳳應王云五先生之邀,回臺出任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一年后因年事已高,應子女要求,回到美國,攜兒伴孫,盡享天倫之樂,終老于異邦的土地上。同許多擁擠于美洲的華人學者一樣,海外的歲月無非勤于教課,遙望故國,偷閑旅游,打發(fā)日子。浦氏雖算學養(yǎng)豐厚,然卻未能像趙元任那樣拿到美國一流大學的教職,也沒能像蕭公權那樣拿到次一流大學的教職,不免讓人遺憾。1997年1月7日,浦薛鳳魂歸道山,他幾乎與一個世紀同壽,在百年中把興亡看盡。

浦薛鳳手跡

昔年浦薛鳳年少求學之際,學成歸鄉(xiāng)曾繞道歐洲,游離十余邦國,其后又出國參加戰(zhàn)后會議,把四大洲踏遍了。1956年,他借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參加其百年慶典的機會,得以游覽澳洲,回臺灣后,刻一石章“足跡遍五大洲”以作紀念。踏遍五大洲的機緣背后,有愉悅,有辛酸。逖生這一代學人的坎坎經(jīng)歷,前所未有,恐怕以后也難以再出現(xiàn)了,這與蕭公權教授珍藏的石章“萬里奇蹤”一樣,道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求學、播遷的滄桑一生。

責任編輯/胡仰曦

猜你喜歡
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我的大學,我來啦!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16
大學求學的遺憾
訂正里的大學問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工大學人
考上大學以后悔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99re视频在线|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亚洲最新地址|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午夜国产理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 在线|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婷五月综合|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视频你懂得|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看片| 日本午夜三级| 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欧美成一级|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18页|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伊人蕉久影院|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538国产视频| 色综合中文字幕| 色综合狠狠操|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