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偉 孫茂勝 王麗麗
(1.諸城市郭家村水庫管理局,山東 諸城 262200;2.諸城市舜王街道水利站,山東 諸城 262200)
深溪溝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大渡河干流中游漢源縣及甘洛縣境內,壩址區位于成昆鐵路長河壩車站附近的大渡河段,距成都263km,距上游漢源縣城和下游樂山金口河鎮分別約49km、22km。壩址上游10km處為成昆鐵路漢源火車站,工程區有省道金烏公路(金口河~烏斯河)從左岸通過。
1#、2#導流洞(泄洪沖沙洞)進口位于閘壩上游約460m,兩洞平行布置,洞中心距56m,兩進口塔體前后布置,兩條導流洞與泄洪沖沙洞按全結合布置考慮,前期作為導流洞,后期對出口改建后,作為永久泄洪沖沙洞。1#、2#導流洞分別長 1373.07m,底坡 i=0.146%,和1506.54m,底坡i=0.133%,兩洞斷面均為城門洞型,尺寸均為15.70m×18.5m(寬×高),進口高程為616.0m,出口高程為614.00m。
根據圍巖類別不同,導流洞設計開挖斷面分為四種型式,均采用混凝土襯砌,最大混凝土襯砌厚度為1.5m?;炷烈r砌段均要求要求進行回填灌漿,C型、D型斷面要求進行固結灌漿。
根據地質資料,導流洞穿越有小斷層,開挖中有可能出現軟弱破碎夾層等不利地質條件,存在發生掉塊、洞內涌水等現象的可能性。施工前對不良地質段進行超前勘探。
超前勘探內容包括:地質編錄和測繪;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質構造、地下水涌量、水壓力等情況;測定圍巖初始應力、彈性波速度和巖石物理力學參數;測定隧洞開挖后松弛范圍、圍巖變形和蠕變性能等參數;分析影響圍巖穩定的不良地質因素,及時配合設計、施工人員研究預防措施等。
超前勘探方法:超前勘探主要采用大孔徑水平鉆孔進行,利用鉆孔直接進行巖石力學和水文測試。超前勘探鉆孔一般平行于隧洞軸線,當隧洞某一側地質條件十分惡劣或有預注漿要求時,鉆孔方位可以有適當偏角。超前鉆孔長度必須穿過前方斷層破碎帶和含水層。
超前勘探亦可采用其它方法,包括:緊跟開挖面,進行地質素描,以分析掌子面前方地質情況,作出分析預報;根據鉆孔速度判斷:鉆孔速度快、孔內坍塌、有混水排出,說明該段巖石差。

表1 不良地質段施工方法
認真分析研究工程地質資料與水文地質資料,采用超前鉆孔等方法進一步了解地質條件,做好地質預報;
采用淺鉆孔、弱爆破、多循環,從而減少對圍巖的擾動;
開挖后及時支護或進行超前支護,并盡早進行混凝土襯砌;充分做好排水準備工作,加強排水;加強監測,勤巡視,及時分析監測成果指導施工。
不良地質段圍巖具有軟弱破碎、承載力低、穩定性差、變形量大及遇水易崩解等特點,開挖過程中必須采取相應的施工方法并對圍巖采取加固措施。不良地質段施工方法見表1。
斷層破碎帶的施工,應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采取邊開挖邊支護或對巖體先行進行加固再開挖的施工方法。
支護:支護包括錨噴支護、鋼支撐支護及超前支護等,噴錨支護應根據圍巖條件,確定開挖與支護的施工程序、支護參數、順序及時機。對穩定性差Ⅲ類圍巖,采用噴混凝土,系統錨桿或噴混凝土,即開挖后噴混凝土,打錨桿,一個循環或幾個循環支護一次;對不穩定Ⅳ類圍巖,采用噴混凝土、系統錨桿加鋼筋網或系統錨桿噴混凝土,即開挖一個循環,緊跟工作面進行噴錨支護;對極不穩定Ⅴ類圍巖,采用噴混凝土、系統錨桿、掛網、格柵(鋼)支撐聯合支護或錨桿、噴混凝土,格柵支架聯合支護,即短進尺、弱爆破,爆破后先對周邊及掌子面噴一層3~5cm混凝土后再出碴,出碴后立即按設計要求打系統錨桿、掛網。架立格柵(鋼)支撐再噴混凝土。根據監測信息,及時調整支護參數。
超前支護為在隧洞頂部設砂漿超前錨桿、小導管、自進式注漿錨桿等進行圍巖加固,錨固長度應大于開挖循環進尺的二倍,間距一般0.3~0.5m,傾角 8°~10°。
超前支護類型及施工工藝為:
砂漿錨桿,Φ25~Φ28,一般為7~8m,鉆孔→清孔→插錨桿→注漿,工藝簡單,錨桿與水泥漿膠結好。注漿僅是充填鉆孔,對圍巖無加固作用,圍巖破碎時易塌孔。
小導管,Φ32~Φ50,4~8m,鉆孔→清孔→插管→壓力注漿,用于穩定性差,需加固的地層,低壓注漿,漿液可充填圍巖裂隙,對圍巖進行加固。

表2 含水斷層破碎帶的處理措施
自進式注漿錨桿,Φ25~Φ38,桿體可連接,最大鉆進長度可達12m以上,鉆孔→注漿→錨固一次完成,特別適用軟弱、破碎、易塌孔的地層,漿液在圍巖中擴散半徑大,錨固效果好。
開挖:松散、破碎帶巖體經上述方法處理后,采取短進尺、弱爆破、早封閉、強支護的原則進行開挖,強調快挖、快支、快噴錨。每循環按1.0~2.0m掘進,需要時架設格柵鋼支撐,打錨桿、掛網、盆混凝土封閉,如此循環掘進。并通過施工監測,調整施工程序及參數。
對富含地下水斷層破碎帶的開挖,擬采取的處理措施見表2。
導流洞開挖過程中,必須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防止和處理塌方,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進度。
處理原則:①深入分析研究塌方原因,摸清塌方規模、類型及發展規律。查清塌方段的地質構造及地下水活動情況,盡快制訂切實有效的處理方案。②在未制訂處理方案前,禁止盲目清除塌方體,以免塌方擴大。③有地下水活動的塌方,必須先治水再處理塌方。
塌方處理方法:
塌方處理,應根據不同的坍塌情況和施工條件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塌方處理方法及施工程序為:
噴錨支護法,搭工作平臺→清理巖石→噴一層混凝土→安插錨桿、掛網→噴混凝土;
澆混凝土護頂,平整松碴→封閉兩側→架設導管深至塌方體空腔內→壓入混凝土;
鋼架插板法,靠工作面架設鋼支架→沿周邊插入鋼板→出碴→下一循環;
超前小導管預注漿,靠工作面架設鋼支撐→鉆孔→打入小導管→注漿;
小管棚或管棚加注漿,工作面準備→鉆孔→注漿→檢查→開挖。
針對深溪溝水電站位1#、2#導流洞穿越有小斷層,開挖中有可能出現軟弱破碎夾層等不利地質條件,存在發生掉塊、洞內涌水等現象的可能性。施工中采取加固開挖面、超前支護、排水、止水等措施,保障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1]賈金生,袁玉蘭,鄭璀瑩,馬忠麗.中國水庫大壩統計和技術進展及關注的問題簡論[J].水利發電,2010(01).
[2]SL303-200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標準.
[3]侍克斌.水利工程施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4]袁光裕,胡志根.水利工程施工[M].5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5]鄭景秋,鄭毅.施工計劃管理的意義及對策[J].施工技術,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