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謝飛
(中交二航局 第六分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紅廟立交地下過街通道呈一字型南北向與水東段主橋平行布置,橫跨中北路延長線 (現已更名為歡樂大道),通道中心里程為K1+887.5,總長 184.16m。 其中北側梯道段長 87.7m,暗挖主通道長 45m,南側梯道段長69.2m。橫穿中北路主通道縱向坡度為1%和5%,通道共設置兩個出入口,坡道設置為半幅1:8坡道,半幅1:3梯道。
人行通道暗挖主通道穿越的地層為人工填土層及粉質粘性土層,拱頂覆土 3.63~5.67m。

圖1
場地位于長江沖洪積三級階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和孔隙水。對本工程而言,主要是上層滯水影響,承壓水影響不大。
本工藝是在CRD工法的基礎上對各個導洞掌子面水平打設1.5米長錨桿,間距750mm梅花形布置,對掌子面土體起到很大的穩固作用,同時對于其土體產生分割作用,開挖順序由上往下,此工法更利于土體的人工開挖,其施工安全性、可操作性及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更有優勢。
各個導洞內開挖工藝如圖3所示。
此優化工藝施工在有效防止土方坍塌的同時又能加快施工進度,在粉質粘性土層及粉土層中,相對于普通CRD法開挖施工,平均每掘進3米即可縮短1d的工期。同時節省了因土體坍塌而進行處理的時間。
此優化工藝施工一天需30個人工,按每人每天200元的支出,人工成本至少6000元,節省一天工期的同時即可減少成本6000元。
優化工藝堅持“超前加固、小塊分割、化整為零、安全作業”的原則,其施工可操作性強、安全性高、環保性優、經濟性好等優勢。

圖2

圖3
本工藝適用于市區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線多、埋深較淺、地表沉降量控制嚴格、地下水豐富的人行地下過街通道施工,適用土質為粉質粘性土層及粉土層,尤其適用于人工開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