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
[摘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當前和長遠、全局性統籌和局部調控、政策落實與完善糾偏等的關系問題。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應健全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的體制機制,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十八屆三中全會;政府;宏觀調控;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D30 [文獻標識碼]B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提高宏觀調控水平的重要保障,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一、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意義
對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使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再上臺階,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要求健全宏觀調控體系。
(一)當前國內國外形勢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正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技術大變革和新的產業仍在孕育之中,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積重難返,全球投資貿易保護主義發生強化趨勢;發達國家實施制造業回歸,市場、能源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影響國內經濟穩定運行的外部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異常艱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和資源環境等多種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受到人才、技術、創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強,現代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有待于完善。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二)政府宏觀調控職能要求健全宏觀調控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初步構建了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產業政策、價格政策等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基本框架。同時,也要看到,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宏觀調控目標方面、宏觀調控政策手段方面、在決策支撐方面、在宏觀調控機制方面都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影響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有效性??陀^上要求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增強,要不斷調整現有宏觀調控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三)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不斷健全了宏觀調控體系,調整完善了宏觀經濟政策,成功地應對了短缺經濟條件下投資消費雙膨脹造成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下滑和通貨緊縮的趨勢、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等造成的嚴重沖擊,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效防范了經濟的大起大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只有在發展現代市場體系的同時,不斷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才能有力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向前邁進。
二、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必須堅持的幾項原則
(一)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
宏觀調控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注意防止市場失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彌補市場不足。健全宏觀調控體系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提高政府調控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管理。有效減少行政干預。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主要依靠經濟激勵、法律約束、技術標準等方式,營造規范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問題
宏觀調控要維護好中央調控的權威,也要發揮好地方的積極性。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一定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地方制定規劃和政策必須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要求,要加強與國家戰略規劃、宏觀政策的銜接,確保國家規劃和政策的有效落實。國家制定規劃和宏觀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地區差異,注重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間。
(三)正確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問題
宏觀調控既要立足當前,又要兼顧長遠。要通過促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經濟波動,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充分就業,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避免經濟發生大起大落。又要改善中長期供給能力。
(四)正確處理全性統籌和局部調控的關系問題
宏觀調控體現在各個領域的調控之中,調控效果是各領域調控政策落實效果的綜合體現。健全宏觀調控體系要在深刻分析和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戰略重點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宏觀調控目標,投資、消費、貿易、產業、財稅、金融、土地等調控政策都必須服從全局安排。
(五)正確處理政策落實與完善糾偏的關系問題
對于已確定的宏觀調控政策,要根據職責分工和落實時限,及時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和操作方法,確保政策作用有效發揮,力爭做到政策出臺一項見效一項。必須及時評估政策實施效果,調整完善政策內容,確保政策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重大政策的調整要慎之又慎,廣泛征求各方的意見,加強宣傳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三、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策略措施
《決定》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從宏觀調控的導向、目標體系、政策手段、制度機制、投資體制等方面人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
(一)健全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
要加強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宏觀引導、統籌協調功能。國家發展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對政府公共預算安排、金融資本運用、資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綜合協調作用。充分發揮財政、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主要手段的作用。要完善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方式,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和工具組合,探索綜合運用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和杠桿率等調控手段。
(二)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的體制機制
要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健全涵蓋關鍵領域、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導向明確的宏觀調控指標體系。
要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制定機制化。(1)建立健全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機制,加強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區信息交流共享和形勢研判,健全監測預測預警信息會商機制,對經濟運行中的重大變化及時做出預警,合理確定宏觀調控預期目標。(2)建立健全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工作機制,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手,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并向政策思路、改革方案、戰略構想、中長期規劃等延伸,形成政策儲備。(3)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在重大政策研究出臺的過程中,要完善社會聽證、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等各類程序,充分反映社情民意。(4)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和調整機制,各項政策要對實施的背景、投入、效果和影響進行分析測算,充分權衡各種利益關系,并按形勢變化和政策實施情況,適時預調微調,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提高相機抉擇水平。
要推進宏觀調控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建設。宏觀調控部門之間、宏觀調控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要建立多層面的政策溝通協調機制,統籌進行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調整的綜合評估和協調,防止單項政策各自為政,政策之間效力相互抵消或過度疊加,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三)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
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要把該管的管住管好,通過加強對投資活動的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和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防止出現區域性、系統性問題。
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要改變以往靠嚴格審批控制增量的做法,注重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地方和企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國家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趙振華.黨政領導干部關注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
若干重大問題深度解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01
[責任編輯:劉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