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風 曹瑞萍 郭少婷 劉麗君 王曼蓮
[摘要]從區域經濟自身發展、人口狀況、科技發展、資源利用情況、環境保護、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建立廣東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廣東省2011年21個地級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廣東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今后要致力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廣東東翼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應合理布局產業的地區分布,利用東翼地區的資源,發展當地經濟;廣東北部山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應加強該地區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的力度,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同時注意引導發展科技產業,提高北部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廣東?。唤洕沙掷m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22.31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成危害的條件下,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等內容達到協調發展的一種長遠發展模式。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下延伸出來的,是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層面上的體現,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的現有資源約束下,實現區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摘要]從區域經濟自身發展、人口狀況、科技發展、資源利用情況、環境保護、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建立廣東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廣東省2011年21個地級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廣東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今后要致力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廣東東翼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應合理布局產業的地區分布,利用東翼地區的資源,發展當地經濟;廣東北部山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應加強該地區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的力度,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同時注意引導發展科技產業,提高北部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廣東??;經濟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22.31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成危害的條件下,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等內容達到協調發展的一種長遠發展模式。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下延伸出來的,是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層面上的體現,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的現有資源約束下,實現區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摘要]從區域經濟自身發展、人口狀況、科技發展、資源利用情況、環境保護、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建立廣東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廣東省2011年21個地級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廣東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今后要致力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廣東東翼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應合理布局產業的地區分布,利用東翼地區的資源,發展當地經濟;廣東北部山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應加強該地區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的力度,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同時注意引導發展科技產業,提高北部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廣東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22.31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成危害的條件下,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等內容達到協調發展的一種長遠發展模式。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下延伸出來的,是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層面上的體現,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的現有資源約束下,實現區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