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薇、劉懷丕、劉翔霄:“很多隱形眼鏡配戴者都在使用長周期鏡片,導致各種并發癥。”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副總監呂燕云醫生說。
隱形眼鏡屬于第三類醫療器械
隱形眼鏡又叫角膜接觸鏡,初戴會讓眼睛有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磨痛、流淚,一般幾分鐘后會慢慢適應了。
呂燕云醫生介紹,從臨床角度觀察,目前消費者在佩戴隱形眼鏡時還存在很多誤區,需要專業的教育和指導。
如現有隱形眼鏡配戴者50%仍在使用長周期鏡片(指年拋、半年拋、季拋型等使用時間比較長的隱形眼鏡)。鏡片使用時間越長累積的沉淀物越多,因此造成的透氧性差等原因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很常見,嚴重的甚至出現角膜感染,需要做角膜移植手術。
還有很多人圖方便,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質量低劣的彩色隱形眼鏡等。
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隱形眼鏡屬于第三類醫療器械,不僅應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書,而且經銷商也應有相應的銷售資格。
“不是所有的近視眼患者都適合佩戴隱形眼鏡,戴隱形眼鏡需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經過正確驗光后才能確定。”呂燕云強調,我國隱形眼鏡的專業教育太缺乏了,不僅大學里的相關專業學生很少,而且眼鏡驗配機構的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
別把隱形眼鏡當美麗道具
眼睛近視,工作又需要整天用眼的,最好戴框架眼鏡矯正視力,以減少眼睛的負擔。
最無知的,當屬那些把隱形眼鏡當美麗道具,耍帥扮酷的,一雙眼弄得碧波閃閃的。其實,一些演員可能會把隱形眼鏡發展成美瞳道具,佩戴各種顏色的隱形鏡片,增加眼睛的光彩和深邃。然而,人家演員這樣選擇,臉上動刀動剪都不懼,為藝術嘛,咱普通百姓就沒必要拿寶貴的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眼睛做美麗試驗了。什么碧眼如波,什么眼神深邃,戴不好,眼睛落病才是真的。
一些國家配眼鏡屬于下處方
我國已是近視大國,對近視鏡的需求量非常大,對隱形眼鏡需求也劇增。但眼視光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消費者期待二者之間出現明顯差距。不少眼鏡店的配鏡標準并不符合科學要求。
配隱形眼鏡和配框架近視鏡一樣,同樣也要經過“散瞳、驗光、試戴等多個環節,在一些國家配眼鏡屬于下處方,是非常嚴謹的。”專家說,配出來的眼鏡不僅要求看得見,還要看得久、看得舒服。科學地配眼鏡要經過必要的程序,快餐式地“立等可取”配鏡不可取。
如強生視光學院(北京),輔助視光從業人員將根據消費者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特定的眼睛生理特點,實現問、診、推薦的專業咨詢檢查程序,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務更有保障的服務。
“建議戴框架眼鏡,除非職業或治病需要,不建議戴隱形眼鏡。”專家說,眼睛角膜需要的氧氣總量的80%都來自空氣,一旦被隔離將會對角膜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隱形眼鏡換來換去,很容易引起眼部感染。
對于那些堅持佩戴戴隱形眼鏡的人,專家建議:
每天佩戴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隱形眼鏡必須保持清潔,避免細菌污染,放入護理液中保存,戴用前再用清潔液清洗干凈。
在戴隱形眼鏡的前幾個月內,要經常到醫院眼科復查,如發現有眼睛磨痛、發紅、視物不清等要馬上停止戴鏡。經治療角膜上皮愈合后才可繼續戴用。
本版由新華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