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分析:自我效能感和關系和諧的中介作用

2014-04-23 16:31:11鄒璐姜莉張西超胡婧張紅川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年1期

鄒璐 姜莉 張西超 胡婧 張紅川

摘要 對自我構念、自我效能感、關系和諧以及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以275名企業員工,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公務員為被試進行問卷調查,使用回歸以及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獨立自我比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顯著更大;獨立自我顯著地正向預測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緒,對消極情緒的預測作用不顯著;互依自我顯著地正向預測積極情緒,對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緒的影響不顯著;自我效能感、關系和諧分別在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

關鍵詞 自我構念,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關系和諧,中介作用。

分類號 B848

1.問題提出

東西方在文化基礎上的整體差異常常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來區分。Markus和Kitayama(1991)提出了自我構念(self-construal)這個概念來解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自我建構的影響。獨立自我(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和互依自我(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分別是西方、東方文化下的典型的自我表征。獨立自我的特點是分離性和獨特性,個體通過社會比較鞏固其自我的獨特性和內在特質,獨特性是其自尊的重要基礎,在不同情境下保持同一性以及堅定自信地與他人溝通是獨立自我成熟的標志(Cross,Hardin,&Gercek-Swing,2011)。互依自我體現的是個體與他人聯系的方式,個體隨著情境改變自身行為以適應集體,調節情緒以維持集體的和諧是互依自我成熟的標志。

心理學家Diener回顧了與生活滿意度相關的早期文獻,提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概念。他認為主觀幸福感由認知和情緒兩部分構成。認知部分是個體對生活滿意度的總體評價,而情緒部分指的是情緒體驗,反映了個體對生活各種事件總體的情緒反應,包含積極和消極情緒反應。主觀幸福感的三個主要成分分別是生活滿意度(蜘satisfaction,LS),積極情緒(positive affect,PA),消極情緒(negative affect,NA)(Diener,1984)。高水平的主觀幸福感意味著對總體生活滿意度較高、有愉悅的情緒體驗以及較少的消極情緒。生活滿意是幸福感的關鍵指標,它作為認知因素,是有效的肯定性的衡量指標,是獨立于積極與消極情感的另一因素;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相對獨立,由于這兩者情感形態的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對它們分別測量,從而獲得重要的信息(苗元江,2007)。這種三維結構被廣泛認可。很多研究表明在集體主義文化下三維結構也同樣適用(Lu,Gilmour,&shu,2001)。

自我構念的不同成分對主觀幸福感影響是不同的。以往研究發現,東西方文化背景下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有著不同的模式(Cheng et al,2011)。(1)獨立型模型(Independence Model),適用于個體主義文化背景下的個體。該模型認為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相關,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無關。Ryan和Deci(2000)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認為自我決定不僅是個體的一種能力,它還是個體的一種需要。人們擁有一種基本的內在的自我決定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引導人們從事他們感興趣的、有益于能力發展的行為,并且使人們能夠靈活地適應社會環境(張愛卿,2002)。按照自我決定理論的解釋,人們能否體驗到幸福,取決于那些與人們的自我實現需要密切相關的基本需要的滿足情況。以獨立自我主導的個體關注與個人相關的任務,比如追求個人目標,在人際交往中直來直往。為了達成這些任務,他們需要運用內在資源控制周圍環境,影響他人。如果他們的個人需求得到滿足,個體能夠體驗到主觀幸福感的提升。(2)互依型模型(Interdependence Model)適用于傳統的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下的個體,它的基本原則是集體利益是主觀幸福感最根本的來源?;ヒ雷晕遗c主觀幸福感正相關,而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不相關。集體主義社會中的個體傾向于改變自己去實現他人的期望,滿足社會環境的要求。與個人成長理論中個體實現自身潛能相反,幸福感的文化理論認為實現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盡管個體具有兩種類型的自我構念,但特定的文化環境會鼓勵其中一種構念的發展。在西方國家獨立自我是被鼓勵的,而在非西方國家比如亞洲、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互依自我才是被鼓勵發展的(Cross,Hardin,&Swing,2009)。因而以往研究通常分離強調和考察獨立自我或互依自我對某種特定文化下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而忽視兩種自我成分共存于個體自我體系這一事實。事實上,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傳統東方文化下的亞洲國家經濟得到了飛速的增長。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不僅包括個體的經濟水平提升也包括教育水平,個體成就重要性,女性地位提升等社會變化。現代社會中的中國人,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不斷受到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人們更多地體現出對自我需求、個人尊嚴、自我發展以及自我實現的重視和追求。面對現代化與社會變遷,中國人已經兼容了傳統的“關系中的自我”以及西方文化的“獨立自主的自我”(independent and autonomous seld)。兩種自我都在當今社會有其適應性,缺一不可,為了適應時代,兩種自我必須彼此平衡,協調以及靈活運用(陸洛,2003)。有研究發現國內被試的主觀幸福感與自我建構有關,其獨立自我、互依自我與生活滿意度均呈正相關(Lu,2005;許慧霞,葉科,2010)。表明在現代中國社會中,需要一個綜合的模型來解釋不同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不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國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中間機制。

自我效能感是社會心理因素影響心理機能健康的中介因子,它影響著個體改變的各個基本過程(Bandura,2004)。自我效能感既是獨立自我的動機,又是獨立自我達成其它目標、滿足其需求的基礎。自我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有明顯的預測作用。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個體通常被認為具有較強的自信心,這種較強的自信心會使個體產生積極情感,從而增強幸福感。另外自我效能感強的人通常把行為成功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敗歸因為努力程度不足或外部不可控的因素,這種歸因方式促進個體提高動機水平,降低焦慮水平,增強幸福感(余鵬,宿淑華,李麗,2005)。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著積極的預期值,會選擇更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為自己確立較高的目標,一旦開始行動會付出較多的努力,堅持更長的時間,遇到挫折時又能很快恢復過來;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個體則對自己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容易選擇松懈或放棄,體驗的消極情感較多(劉洋,2011;佟月華,2004;余鵬,等,2005)。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在目標定向與心理適應、社會適應之間具有完全中介效應(孟慧,范津硯,柳菁,2007;孟慧,梁巧飛,時艷陽,2010)。

人際關系和諧既是互依自我的動機之一,又是互依自我達成其它目標的基礎?;ヒ雷晕业男枨笫桥c他人、社會相關的需求,比如愛情、親情和歸屬感。這些需求的滿足是建立在與他人友好和諧的基礎之上的。互依自我動機強的個體通過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來獲得人際信任,歸屬感等等。較高的關系自我會促進個體在親密關系中的自我表露,從而提升其親密關系質量(Gore&Cross,2006)。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關系有助于調節個體的人際關系和情感需要,并對生活感到幸福和滿意(Lee,Dean,&Jung,2008;嚴標賓,鄭雪,張興貴,2011)。

本研究考察自我效能感和人際關系和諧在不同自我與主觀幸福感關系之間的作用機制。綜上所述,本研究假設自我效能感在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關系和諧在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

2.方法

2.1被試

275名來自北京、四川以及其它省份的企事業單位員工、公務員參加了本研究。其中樣本構成為男性126人,女性149人;高中,??萍耙韵碌挠?8人,大學本科學歷有159人,碩士及以上有48人;工作一年以下的有30人,工作1~3年的有115人,工作3~5年的有36人,工作5~10年的有51人,工作10年以上的有43人。

2.2研究工具

2.2.1

自我構念量表

自我構念量表(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elf Scales,IISS)簡版(陸洛,翁克成,2007)分為獨立自我構念和互依自我構念2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含9個題項,共18個題項。采用Likert 7點量表,反應范圍是從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a系數為0.77。

2.2.2生活滿意度量表

選用Diener的生活滿意度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中文版由5題組成,要求被試根據他們總體的生活滿意程度做出主觀評價。采用Likert 7點量表,反應范圍是從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a系數為0.83,量表的效標效度和結構效度較好(邢占軍,等,2002)。

2.2.3 PANAS正負情緒量表

PANAS正負情緒量表采用形容詞評定的方法,對表達積極情感的10個形容詞和表達消極情感的10個形容詞按其發生的頻率分別進行5點評分(Watson,Clark,&Tellegen,1988)。本研究采用黃麗等人修訂的PANAS中文版量表(黃麗,楊廷忠,季忠民,2003)。本研究中該量表的a系數為0.85。

2.2.4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總分為生活滿意度的標準化分數與正負情緒標準化分數之差的總和。

2.2.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ized Perceived self Effeaey Scale,GSES)由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與其同事編制(1981),僅一個維度,共10個題項。本研究采用王才康,胡中鋒,劉勇(2001)修訂的中文版GSES量表。該量表采用7點計分,在本次測量中的a系數為0.86。

2.2.6關系和諧量表

關系和諧量表使用了Kwan等人的關系和諧量表,本研究采用了簡晉龍(2003)的修訂版。量表一共兩個部分,6個題項,要求被試評價自己與他人及團體之間的關系。該量表采用7點計分,在本次測量中的a系數為0.86。

2.3數據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施測,然后回收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用SPSS19,LISTEL8.5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結果分析

3.1各變量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l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到,獨立自我與互依自我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總體滿意度、積極情緒以及自我效能感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積極情緒、自我效能感以及關系和諧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一結果表明,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確實對當今中國文化背景下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共同起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系數明顯大于互依自我與幸福感的相關系數,說明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更加密切。

自我效能感與獨立自我、互依自我、主觀幸福感、積極情緒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和諧與互依自我、主觀幸福感都存在顯著的相關。這一結果提示,自我效能感和關系和諧可能分別對不同成分的自我構念產生作用。

3.2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總體滿意度、積極情緒間均呈現了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積極情緒間均呈現了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為了進一步檢驗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在控制了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婚姻狀況、教育、工作年限、職位、月收入)后,分別以主觀幸福感、總體滿意度、積極情緒、消極情緒為因變量,以獨立自我(或互依自我)為預測指標做了分層回歸分析,采用強制進入的方法進行檢驗。如下圖所示,第一層控制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婚姻狀況、教育、工作年限、職位、月收入)的影響;第二層加入獨立自我(或互依自我);第三層同時加入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第四層加入獨立自我×互依自我,探討兩者的交互作用。

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獨立自我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0.253,p<0.001),解釋率為6.1%;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0.137,p<0.05),解釋率為1.8%。將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同時納入回歸方程時,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再顯著,僅獨立自我的預測作用顯著;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這些結果進一步表明,相比互依自我而言,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更加密切。

生活滿意度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獨立自我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0.247,p<0.001),解釋率為5.9%;互依自我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將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同時納入回歸方程時,互依自我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不再顯著,僅獨立自我的預測作用顯著;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積極情緒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獨立自我對積極情緒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0.299,p<0.001),解釋率為8.6%;互依自我對積極情緒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0.145,p<0.05),解釋率為2.0%。將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同時納入回歸方程時,互依自我對積極情緒的影響不再顯著,僅獨立自我的預測作用顯著;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消極情緒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結果表明:獨立自我對消極情緒的預測作用不顯著;互依自我對生活滿意度、消極情緒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將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同時納入回歸方程,獨立自我、互依自我都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3.3自我效能感、關系和諧在自我構念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作用機制探討

綜合研究假設和上述分析結果,本文建構了自我構念、主觀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關系和諧的結構模型,并用LISREL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分析。

圖1的模型描述了自我構念與總體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從表1相關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獨立自我與關系和諧之間相關不顯著,互依自我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相關不顯著,因此在模型中,獨立自我指向關系和諧、互依自我指向自我效能感的路徑被去除。模型檢驗結果表明:RMSEA=0.03,CFI=0.99,GFI=0.99,NNFI=0.98,模型擬合理想?;ヒ雷晕业疥P系和諧、關系和諧到主觀幸福感的路徑系數顯著,而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直接效應不顯著,這一結果表明關系和諧完全中介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獨立自我到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到主觀幸福感的路徑系數顯著,而獨立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直接效應不顯著,這一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完全中介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

4.討論

4.1自我構念的特點

本研究發現,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平均分均高于中等臨界值4,說明被試對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認同程度都很高。兩種自我能夠同時存在于個體中,獨立自我與互依自我對于整個人格結構有不同的權重和貢獻,而非一個維度的兩級。兩者的共存體現了中國環境下的個體對“獨特性”和“關系性”的雙重需求。

互依自我的分數顯著高于獨立自我,但差異較小,這說明對中國被試來說,互依自我仍舊占據重要位置。這與前人研究一致(Kwan,Bond,&Singelis,1997;Lu et a1,2001;Weining,Mohd,Eddie,&Daphne,2011;曹華英,張林,2010;許慧霞,葉科,2010)。個體在社會中面臨自我實現一他人肯定的困境,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沖突矛盾,可能會傾向于選擇他人肯定,壓抑自身的愿望,這種決定能夠平衡與他人的關系。但是由于個體自我導向的需求被壓抑了,選擇自我實現才能讓自己更加幸福,因此從結果中可以看到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個體在做決策時,可能首要考慮的并不是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而是決定是否會遭到重要他人的反對,是否與重要他人的意見沖突。幸福和維持關系之間,中國環境下的個體往往選擇后者。

4.2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自我構念正向預測主觀幸福感,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整體有正向的作用,這表明“獨特性”和“關系性”的雙重需求的滿足均能夠提高幸福感。這與前人的理論一致,每種自我對人們的體驗都是有意義的而且非常重要,個人自我、關系自我及集體自我與心理幸福感和身體幸福感相關(Hardie,Kashima,&Pridmore,2005;Haslam,Jetten,Postmes,&Haslam,2009)。Ryan和Deci(2000)認為人類具有三種基本需求,即能力(competence)、自主(autonomy)以及關系(relatedness),這三種需求是內在的、必須的、普遍的。需求的滿足能夠使得人類更加健康和幸福,如果需求不能滿足則會造成心理異常和身體疾病。在個體的整個生命歷程中,為了體驗完善感和快樂,三種需求必須得到滿足。本研究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Ryan和Deci理論。

同時,研究發現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力度不同,獨立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大。Ryan和Deci(2000)認為內源性目標與幸福感的指標之間有正相關,而與沮喪和焦慮有負相關;外源目標與幸福感指標間有負相關。有研究發現獨立型自我構念大學生的內生動機整體水平及各因素都顯著高于依賴型大學生,外生動機差異不顯著(曹華英,張林,2010)。與前人研究理論一致,獨立自我更多體現了個體的內在動機,相比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相關目標的達成對幸福感的提升更有作用;互依自我水平高的個體重視他人評價,外在動機較強,對幸福感的影響相對較弱。另外有研究(Sedikides,Gaertner,&O'Mara,2011)認為個人自我(individual self),關系自我(relational self)和集體自我(collective self)的重要性相對不同,其中一種自我距離自我概念的動機核心更近,能夠更高地代表最根本的自我。簡單來說其中一種自我占據者動機系統的主導地位。他們的研究發現了自我構念的三層次模型,獨立自我在最頂端的位置,其次是關系自我,最后是集體自我。并且這個層次動機模型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不管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這種自我層次結構是一致的,說明自我構念的三層次模型是人類自我最根本的形式。最根本的動機目標達成對幸福感的影響更大,因此獨立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大一些。

研究還發現自我構念對主觀幸福感三維度的影響有所差別。獨立自我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互依自我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均能正向預測積極情緒,均對消極情緒沒有顯著影響。這表明個體追求與個人相關的目標時,滿足個人能力、自主的需求時,會提高其對總體生活滿意度的評價;相反,個體對互依自我認同程度高,追求與他人、集體相關的目標時,并不能提高其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分析文獻發現,前人研究在自我構念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上也不一致。陸洛(2005)的研究發現香港被試的獨立自我、互依自我與生活滿意度正相關;他在臺灣地區的研究發現,獨立自我觀念能預測臺灣學生與民眾的主觀幸福感,但互依自我則與幸福感無關(Lu&Gilmour,2004;Lu,et al,2001),臺灣學生自身的互依自我會降低正向感受(幸福感)(陸洛,翁克成,2007)。對以往研究的分析發現,研究采用的被試樣本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這說明不同的被試群體因為所處文化地域以及時代背景的不同,其自我構念的不同成分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同,對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的影響也不同。另外個體的內部建構決定了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從而影響幸福感的體驗(Myers&Diener,1995)。

4.3自我效能感及關系和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在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而關系和諧在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說明具有不同動機即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個體通過對自身在對應情境或某一方面的能力預期做出相應的行為,在過程中堅持不懈努力達成目標,從而獲得成功,滿足內心不同的需求。獨立自我動機水平高的個體需要更強的信心去實現目標,從而滿足自身的需求,獲得幸福感的提升。獨立自我水平高的人對獨立自我的認同程度高,對自主和能力需求程度較高,追求個人潛能的實現以及內在特征的展現,這樣高成就動機的人為了個人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奮斗,隨著一次次的成功,自我效能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個體對自己更有信心,這種信心使個體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對生活更加有信心,從而提高對生活的總體評價,因而個體更加幸福,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得個體更容易獲得成功,從而獲得積極體驗以及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而且個體對自身能力的預期以及信心影響個體對環境的自主感和控制感,需求的滿足程度影響主觀幸福感。相反獨立自我水平低的人對獨立自我的認同程度并不高,對自主能力的需求程度不高,成就動機不強,在與個人相關的目標上付出的努力,堅持較少,取得成功的幾率也小,因而自我效能感得不到提升,對于目標實現的信心不足,從而影響了積極情緒獲得?;ヒ雷晕覄訖C強的個體通過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來獲得人際信任,歸屬感等等。因此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分別通過不同的路徑影響主觀幸福感。

5.總結

本研究得到如下結論:(1)獨立自我正向預測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緒;互依自我正向預測主觀幸福感和積極情緒。(2)相比互依自我構念,獨立自我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大。(3)自我效能感在獨立自我與主觀幸福感、獨立自我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4)關系和諧在互依自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久操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91成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精品人妻AV区|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a免费| 欧美亚洲香蕉|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综合五月天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青青操国产| 成人亚洲国产|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视频免| 国产区在线看| 曰AV在线无码|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日韩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欧美日本激情|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性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韩视频免费|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亚洲精|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aV在线| 亚洲区第一页|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精品三级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在线国产你懂的| 在线va视频|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