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蓮
(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361009)
乳房脹痛多發生在產后3d之內,因淋巴和靜脈充盈,乳腺管不通暢引起。臨床表現為乳房逐漸脹實、變硬,觸之疼痛,可有輕度發熱[1]。因乳房脹硬,乳頭相應變短,嬰兒吸吮時不易含住大部分乳暈,造成吸吮困難,產婦也因嬰兒吸吮時乳頭疼痛不愿哺乳。使產婦對母乳喂養失去信心。因此,減少產后乳房脹痛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我院采用乳房按摩聯合生面餅濕冷敷治療產后乳房脹痛400例,取得較好的效果。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分娩、產后48~96h出現乳房脹痛的初產婦80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0例,其中剖宮產268例,自然分娩132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9.56±3.42)歲。對照組400例,其中剖宮產261例,自然分娩139例;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8.32±2.36)歲。兩組產婦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身體一般情況、產科情況、乳房情況、飲食、孕周、嬰兒出生體重、性別、Apgar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母乳喂養。
1.觀察組。產婦取仰臥位,生面餅濕冷敷:將750g面粉用冷開水(水溫在16~18℃)攪拌均勻,做成面餅,濕冷敷在雙側乳房(除乳頭外)30min。
(1)按摩方法:乳房濕冷敷后,操作者并攏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端,先單手按順時針方向環形按摩5min,再雙手成對稱性從乳房底部向乳頭方向呈放射性按摩5 min。有硬結者用食、中、無名指揉硬結5min。然后用五指梳理乳根至乳頭,力量由輕至重反復多次。再把拇指放在乳頭、乳暈的上方,食指放在乳頭、乳暈的下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拇指、食指向胸壁方向擠壓,擠壓時手指一定要固定,不能在皮膚上滑來滑去。順著乳腺排列方向慢慢地把乳竇的乳汁擠出來,至乳房乳汁排空為止。在乳房區手法宜輕、快、柔和,運用手法宜先從周圍著手,逐步移向結塊中央。
(2)乳頭提插法[2]:按摩后,仍有一部分乳汁淤積在乳頭處,此時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捏著乳頭反復提插,將淤積乳汁排出。
(3)穴位按壓法:取膻中、乳根、肩井、合谷、屋翳,手法以揉壓為主,產婦感覺有酸脹痛感為度,時間約為2min,用力要適中,以產婦感覺耐受為度。以上治療每天2次。
2.對照組。給予冷開水濕冷敷雙側乳房后擠奶,水溫在16~18℃,每天2次。
療效判定標準:經過4次治療后判定療效。治愈:乳汁分泌通暢,乳房無腫塊,無觸痛感,體溫正常;有效:乳汁分泌通暢,硬塊縮小,無觸痛感,體溫正常;無效:乳房硬塊無變化或增大,有觸痛,乳汁不痛,體溫升高。
兩組產婦治療效果觀察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療效比較[例(%)]
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哺乳期乳房脹痛主要是由于乳汁瘀滯,經絡不暢所致。本研究顯示,通過乳房按摩聯合生面餅濕冷敷治療,觀察組哺乳期乳房脹痛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本治療可有效減少哺乳期乳房脹痛的發生。乳房按摩是通過推、拉、按、揉等方法對乳房、乳頭進行刺激,疏通乳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促進硬結的消散,使乳腺管通暢,促進乳汁流出,緩解乳房脹痛,減少乳腺炎的發生。按摩還使乳房變軟,乳頭和乳頭頸彎曲度自如,易于新生嬰兒吸吮[3]。用生面餅外敷乳房,可促使乳腺管暢通,促使乳汁外排通暢,消除乳房腫脹,遇冷可以抑制組織細胞的活動,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從而減輕疼痛。同時遇冷后血管收縮,滲出減少,減輕局部組織內的張力,也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4]。乳房按摩聯合生面餅濕冷敷療法是將生面餅可以暢通乳腺管的作用、冷效應與按摩效果三者統一結合的綜合物理療法,由于按摩增強了生面餅濕冷敷的作用,可有效地促進產婦乳腺管的暢通,促進乳汁排出,緩解乳房脹痛,增加了產婦的舒適感,增強了產婦的自信心,有利于產婦的身心健康。
另外,應行早接觸早吸吮指導,給予產婦正確有效的哺乳技巧與擠奶方法指導。產后每天哺乳至少8次以上,每次30min左右,不要超過1h。要保持乳頭清潔干凈,不要讓新生兒含著奶頭睡覺,哺乳后擠1滴乳汁涂抹在乳頭上,防治乳頭皸裂。產后前3d飲食要清淡,不宜進食油膩、辛辣與腥發的食物。
乳房按摩聯合生面餅濕冷敷可有效地促進產婦乳腺管暢通,減輕產婦產后哺乳期乳房脹痛的痛苦,促進母乳喂養成功。此法簡便,可行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0.
[2]郭平勇,吳旺霞.產后乳房按摩用于預防乳腺炎[J].實用醫技雜志,2003,10(12):1422.
[3]曹輝娟,孫世萍,宋海燕,等.穴位及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69-770.
[4]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