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關于建立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的意見》是什么時候出臺的?其覆蓋范圍包括哪些?
答:2013年11月7日,教育部、發改委、公安部、地震局等12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建立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進一步提高全國中小學校舍防震減災能力,實現城鄉中小學校舍安全達標。《意見》覆蓋全國城鎮和農村、公立和民辦、教育系統和非教育系統的所有中小學(含幼兒園)。
問:《意見》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答:總體要求是:明確和落實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責任,綜合考慮城鎮化發展、人口變化等因素,緊密結合教育事業發展、防災減災、校園建設等規劃和各類教育建設專項工程,統籌實施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堅持建管并重,通過維修、加固、重建、改擴建等多種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滿足國家規定的建設標準、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和國家綜合防災要求,同時加強對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維護;加強對中小學校舍規劃布局、安全排查、施工建設、使用維護、信息公告、責任追究等各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制度體系。
問:如何建立校舍安全年檢制度?如何完善校舍安全預警機制?
答:在建立校舍安全年檢制度方面,《意見》指出,對城鄉各級各類中小學現有校舍每半年要組織一次安全隱患排查。經排查后需要鑒定的,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及時進行相關鑒定。對未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或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仍需繼續使用的校舍,每年進行一次鑒定;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的,每5年進行一次鑒定。校舍排查鑒定結果要及時錄入中小學校舍信息管理系統以便查詢。
在完善校舍安全預警機制方面,《意見》指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將校舍安全納入當地防災減災總體規劃,對本行政區域內中小學校舍災害風險進行綜合評估,指導學校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并組織師生開展應急演練。地方各級教育、公安、國土資源、水利、地震、氣象等部門要建立聯動機制,及時向學校發出災害預警信息,妥善做好師生應急避險和轉移安置;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影響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時發布安全預警。
問:在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報公告制度和完善校舍安全隱患排除機制方面,《意見》出臺了哪些規定?
答:《意見》規定:(1)教育部將會同統計局、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公安部等部門對全國中小學校舍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向各省級政府通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信息,并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信息公告。地方各級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信息通報和公告制度。(2)對經鑒定存在安全隱患、影響安全使用的校舍,要求及時排除隱患,由省級政府綜合考慮行政區域內各市、縣面臨自然災害的危險程度以及校舍狀況等因素,區分輕重緩急制定相應的年度實施計劃;縣級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分類分步組織實施。優先考慮將部分有條件的中小學建成應急避難場所。
問:如何加強校舍建設項目管理?如何健全校舍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答:《意見》要求嚴格校舍安全項目管理制度。中小學校舍維修、加固、重建、改擴建項目,必須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項目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單位必須具有相應資質,嚴格執行國家質量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項目竣工后,應由建設單位按規定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及項目學校進行竣工驗收并備案。位于洪泛區、蓄滯洪區、山區高原等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學校,其防險自保設施應通過水利、國土資源等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否則不得交付使用。
對發生因校舍倒塌或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導致師生傷亡的地區,要依法追究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責任。如因校舍選址不當或建筑質量問題導致垮塌的,評估鑒定、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負責人要依法承擔責任。對擠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長效機制專項資金、違規亂收費或玩忽職守影響校舍安全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問:如何確保各項校舍安全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實到位?
答:《意見》指導各地加強組織領導,合理分擔資金投入,落實扶持鼓勵政策,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安全教育和宣傳力度,以確保各項校舍安全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