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道發(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江西 修水 332400)
在腹部外科中,膽囊結石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而在肝硬化患者之中,膽囊結石的發生率很高,一般是非肝硬化患者發生率的2~3倍[1]。對于肝硬化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患者大出血的情況和各種手術并發癥的情況經常會出現。對針對患有此病的患者,我們采取3種外科手術方式[2]進行處理,以對不同的方式效果作出評估,從中找出比較優秀的具體治療方案。
選擇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40~55歲。隨機分為A、B、C組,每組10例。A組10例,男6例,女4例;B組10例,男5例,女5例;C組10例,男4例,女6例。所有患者都沒有嚴重的心和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對血糖進行監測顯示正常,沒有嚴重的肝硬化并發癥,除了膽囊結石合并癥之外。3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以及病程等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為一期手術組,同期行切除脾、切除膽囊術、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B組為分期手術組,患者采取分期切除脾、切除膽囊術、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其具體過程為,先行切除脾術、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在手術后的3~6個月再進行膽囊切除術。C組患者僅行單純切除脾、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在手術之后,都進行營養支持同護肝治療,在初次手術后,進行定期的隨訪,兩年后對這3組進行療效判定。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這3組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在兩年的隨訪后,A、B組同C組相比,肝功能的改善率較好,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除率方面,3組的差異都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A、B組肝功能改善率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除率都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的隨訪結果
肝硬化合并膽結石的患者常合并膽囊結石,臨床表現差異性不大,手術中長出現出血、病情變化等特點。目前,臨床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比較切除脾、切除膽囊術和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是否優于患者行單純脾切除和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外科手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的手術難點有兩個方面:第一,在肝十二指腸韌帶解剖時,破裂出血的現象很可能會出現,患者的肝儲備同代償能力比較差,在手術后,局部損傷的現象很容易出現;第二,這種手術要求較高,患者手術的負擔同痛苦會大大的增大[3]。手術室中減少手術中出血現象是關鍵,肝和腎功能衰竭要預防發生,感染也要預防發生。徹底斷流是離斷術的目的,這樣門脈高壓可以減輕。在這個過程中,務必注意,門脈血栓的現象可能發生,在患者離斷術之后。所以,在手術之后,非常關鍵的是溶栓同抗凝治療[4]。
目前,大部分的學者認為,針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患者,分期手術治療是比較適宜的方法,但是患者進行分期手術,會增加患者的二次麻醉。這樣再一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肝臟功能的負擔就加重。所以,對患者來說,手術方式同手術時機的合適選擇比較重要[5]。在手術之后兩年的隨訪研究中,在手術后觀察到,這兩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率和在食管胃底靜曲張消除率方面比較接近,這兩組在隨訪期間也沒有發生出血情況,所以從長期效果來說,一期的手術效果也比較好。所以,對于A組的一期手術和B組的分期手術組,在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方面,兩種手術方法的效果比較接近,但是在手術次數方面,一期手術比分期的減少了,減少了手術費用。
總之,上述3種手術對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均有不錯的效果,但采取切除脾、切除膽囊術和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同患者采取單純切除脾和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相比,前者是優于后者的。前者可以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對再出血會降低其可能性,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所以,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這種方法值得推薦應用[3]。因此,針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患者,一期手術和分期手術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推薦采取一期切除脾、膽囊切除術和賁門附近血管離斷術。但是在本資料中,選取的患者的例數,相對來說不是很多,所以,此研究結果還需要進一步通過大例數的研究來證實。
[1]毛紅勝,季勇.膽石癥合并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手術治療分析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4(17):552-553.
[2]朱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的外科手術療效觀察 [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1(6):520-521.
[3]葉錫高.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合并膽結石的外科手術療效觀察 [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33-34.
[4]徐鐵崢.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合并膽石癥同期手術治療的體會 [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7,22(4):297-298.
[5]鄧東海.29例肝硬化合并膽結石外科治療臨床分析 [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4):344-345.
[編輯]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