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琴(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普外三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小兒頸外靜脈大多很明顯,不用觸摸血管搏動即可選擇進針點,只需擺好體位并固定好患兒就可以進行穿刺,特別是在寒冷天氣,一般不需要脫衣褲,暴露肢體,可以避免患兒受涼,操作時間短、省時、省力[1],是小兒采血的常用部位。傳統方法是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進行穿刺采血,但由于采血時小兒哭鬧、掙扎反抗不配合,小兒頸部較短而注射器針頭過長常易導致穿刺失敗、皮下血腫等情況發生。特別是需采集多管血樣時,難以一次抽取所需血量,上述情況更易發生。如何提高小兒頸外靜脈多管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皮下血腫發生率,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者探討的問題。我科自2011年5月以來使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進行小兒頸外靜脈多管采血,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提高、皮下血腫發生率明顯降低,取得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2011年5月至12月行頸外靜脈多管采血患兒214例,男125例、女89例。年齡0.5~2歲,平均1.2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7例,均為多管采集,兩組性別、年齡、血管條件、采集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一次性5ml注射器采血。觀察組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湖北中融醫療器械生產公司生產)采血。具體方法為擺好患兒體位,協助者固定 患兒的頭和手,以中、示指按壓頸靜脈三角處[2],使頸外靜脈充盈。操作者常規洗手之后,穿刺處皮膚嚴格消毒兩次[3],右手持采血針針柄從距頸外靜脈最隆起處旁1cm處呈45°角度穿刺,入皮膚后以45°角緩慢進人頸外靜脈,見回血后,沿頸外靜脈走向送入針頭0.5cm。靜脈穿刺成功后,助手將采血針尾端插入一次性真空負壓采血管,并將采血管放在低于頸部的位置,血液即可沿試管壁自動流入試管。如血液流出不暢,操作者可及時調整針頭位置或將針柄翻過,見血液采集順暢時,再用一條5cm的膠布固定針柄,以免更換真空管時針頭滑脫,多管采集時只需將針頭依次刺入預先準備好的真空管,即可抽取所需血標本。到所需標本量后拔針,放平患兒或取坐位,用干棉簽或棉球按壓穿刺點及上方5~10min即可[3]。所有穿刺均由1名技術熟練的高年資護師完成,并做好穿刺記錄,包括一次穿刺成功是否、皮下血腫發生情況。評價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血腫發生率。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血腫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腫發生率比較
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上的注射針頭采血,由于針頭過長(13cm),患兒頸外靜脈操作區域小、患兒采血時不配合、掙扎,操作者難以掌握進針角度,進針后血管滑動時,難以變換穿刺方向;且當采血量超過5ml時,需中途更換注射器,采血時間延長;均易造成針頭穿透血管形成皮下血腫、采血量不足、血標本凝固、血液污染操作者手部及穿刺失敗等情況發生。增加了患兒、家長的痛苦感、對護理人員的不滿及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性。且患兒頸部過度牽拉,有引起窒息的危險。
采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進行頸靜脈采血,穿刺手法類似手背靜脈穿刺,初學者較注射器采血易于掌握[4],其針頭短(4cm),方便操作,可靈活調整進針角度,進針后可平行送入針頭,不易穿透血管;血管滑動時,可隨血管走向變換穿刺方向;可直接連接一次性真空負壓采血管,采血量不受限制,簡化了操作步驟,減少了抽出血液后再注入采血管的操作步驟,縮短了采血時間,不僅能滿足不同臨床化驗需要,還能有效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血液檢驗結果的影響[5]。保證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標本質量,且有利于職業防護。特別適用于2歲以下及不合作的肥胖患兒,為采血困難的患兒提供了一條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徑,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因穿刺失敗所造成患兒的痛苦,家長的不滿及護患糾紛的發生。且采用一次性采血針采血耗材較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采血少,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成本核算,值得推廣。
[1]黃華梅,潘小英,鐘燕芳,等.目測法行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效果觀察 [J].護理學報,2006,13(9):36-37.
[2]殷磊.護理學基礎 [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37.
[3]楊軼,趙宏發.體檢采血部位淤血的預防 [J].臨床軍醫學雜志,2005,33(1):115.
[4]周曉艷,文安笑,周云輝.一次性真空采血在嬰幼兒外周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6):75-76.
[5]曾玉春.巧用真空采血針為0到4歲患兒采集血標本 [J].醫學美學美容,2012,7(7):97.
[編輯] 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