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秋紅
(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15)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世界各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普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動力電池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部件,隨著其技術和市場接受度的提升,將呈現爆炸性增長。本文通過與國外動力電池制造企業的比較,分析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競爭環境,為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原地區和京津地區的四大動力電池產業化聚集區域。
近幾年,我國在動力電池領域有近100億的產業資金投入,年產能近200億瓦時,近100家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到動力電池的產業化進程中,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十幾家,其產能占到了國內總產能的30%左右。表1為我國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的年產能統計。
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針對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生產能量型、功率型以及能量功率兼顧型三類動力電池產品。目前正極材料以磷酸鐵鋰材料為主,能量型電池的比能量在100~140Wh/kg,同時加大了三元材料的應用,電池比能量達到了160Wh/kg以上。
我國電池企業整體處于微利狀況,凈資產收益率在5%左右。動力電池屬于新興產業,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前幾年許多企業盲目擴產,造成了產能過剩,產品的折舊成本高。
國外的動力電池生產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韓國。由表2~表4可見,我國與國外的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相比,生產的動力電池在類型和結構上并沒有太大區別,明顯差距主要在:(1)材料,國外在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的選擇上更加靈活;(2)比能量,國外產品可達150Wh/kg以上,而我國參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的動力電池比能量大多在120Wh/kg以內;(3)電池容量,國外單體容量普遍在幾十安時以內,國內單體容量跨度比較大,從十幾安時到幾百安時不等;(4)時間差距,通用沃蘭達和日產聆風在2010年面市,其所采用的150Wh/kg電池在2010年前已經研發生產,而國內三元材料150Wh/kg的電池基本上在2013年才開始研發生產。
國內外動力電池企業發展模式如表5、表6所示。
國外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模式主要為合資模式,日韓等傳統大型電池與汽車企業(或者汽車配件企業)合資成立動力電池公司。國內以合資模式發展動力電池目前并不多,絕大部分都是與汽車企業開展業務合作,未形成資本層面合作。國內的大型汽車企業普遍認為合資時機尚早。

表1 我國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的年產能統計

表2 國外主要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及其產品技術指標

表3 我國主要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及其產品技術指標

表4 國內外動力電池主流產品的性能對比
具有較好的電池生產經驗,初步形成了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的開發能力。與歐美電池企業相比,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有較好的消費類電池生產經驗。經過幾年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動力電池企業拓展了系統集成能力,建立了與汽車企業的深入合作。
研發能力不強,前瞻性部署不夠。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研發主要側重在電池型號的開發上,在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等關鍵原材料核心技術上的研發能力和投入不足,導致了對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等關鍵原材料的技術理解力較弱。
環境污染及國家政策的持續推動:京津冀等地區的霧霾污染日益嚴重,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是解決城市霧霾的重要舉措,我國政府以應用推廣和補貼政策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國內汽車企業逐步進入商業化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我國汽車行業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限值的實施,將推動汽車企業加速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和市場推廣。

表5 國外動力申池企業發展模式

表6 國內動力申池企業發展模式
國外汽車企業產品逐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國外已上市的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部分產品已實現了本土化生產。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將會逐步采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
(4)威脅
國外電池企業的擠壓:國外電池企業如三星、LG化學等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外電池企業將逐步進入中國市場。
汽車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汽車企業愈傾向于向上游延伸,組建動力電池系統集成公司或與動力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以達到控制核心技術和獲取主要零部件利潤的目的。
專業動力電池系統集成企業對利潤的分成:目前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獨立的動力電池系統集成企業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它們可能是傳統的汽車零配件、底盤系統集成企業或是新成立電池系統集成企業,對動力電池企業形成市場擠壓[1]。
(1)加大技術研發,構建核心競爭力
動力電池獲得大型汽車企業的產品訂單,需具備一流的研發、中試和規模生產能力,建議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加大產品的技術研發能力,特別是基礎材料方面的研究能力。
(2)定位于動力電池系統集成
在單體電池研發和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堅持從單體擴展到模塊、系統,增強自身系統集成能力和水平。
(3)做好向汽車零配件企業的轉型升級
傳統的電池公司熟知通訊行業的要求,汽車領域完全不同通訊行業,動力電池企業要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逐步向汽車零配件企業轉型升級。
(4)加強與汽車企業的合作
隨著技術合作的深入,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與汽車企業建立股權層面的合作,實現技術和資本的雙方面合作,將動力電池企業做大做強。
[1]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年鑒[M].北京:《中國汽車工業年鑒》期刊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