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來自大別山區的基層代表,我用4年時間走訪了300多個村,對農村現狀感到憂心。我的夢想就是要把百丈河村建成全國生態富裕示范村,打造村民豐收的果園、觀光的花園、生活的樂園。要實現這個夢想,現在最難的是缺人才和技術支持!
這幾年,全國各地出了很多好政策,都想號召和鼓勵外出務工的能人回鄉創業,帶動農民致富,但真正愿意回鄉創業的人不多,動力不強?,F在農民種糧已經不是過去“你一鋤我一鋤式”的種植,更多的土地要讓技術能手來種植。
以人口不到1000人的百丈河村為例,100多外出打工的人幾乎個個都有手藝,不是木匠,就是泥瓦匠,剩下的基本都是過去一直種田的農民。村里現在辦的養殖場、茶場、鞋廠,都需要懂技術、懂市場、懂經營的人??墒?,現在基本沒辦法真正把這方面的人才引進來、留得?。?近幾年,百丈河村先后來了3名大學生村官,他們不僅輔導農民學法律、技術、經濟,而且還幫助農民學普通話?,F在,其中兩個村官已經考上了公務員,只有一人留在村里。
這就需要政府出臺一些有含金量的激勵和扶持政策,鼓勵更多在外打工、求學的人回鄉創業。好政策不能只掛在墻上,關鍵是要落地,讓農民切實能從中得到實惠。由于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基礎與城市存在巨大差距,外出務工人員回村創業的回報率往往低于在外創業。因此,農村要想留住人才,就需要政府在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出臺一些確實適合農村實際的政策,為農村人才回流、返鄉創業搭建舞臺。
地處大別山區的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過去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特困村。通過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如今成了聞名遐邇的文明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