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追憶、祭祀已逝祖先的特定場所,承載著后人重大感情與精神寄托。然而,清明祭祀之時,有時卻難免遭遇意想不到的侵權糾紛事兒。
一、“無主墳”被平,雖有通告也需擔責
案例:劉女士于清明節前夕到父母親的墓地祭奠時,發現父母親的墳地及周邊荒地均被平整為場地。劉女士幾經周折找到開發商錢某要求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錢某稱事前已在當地報刊等媒體發出通告,對無主墳就地深埋并無不當為由拒絕賠償。后經人民法院審理調解,雙方達成賠償協議:開發商錢某一次賠償劉女士精神損害撫慰金16000元。
點評:祖墳是后代追憶、祭祀已逝祖先的特定場所,對后人存在著重大的精神寄托。本案開發商雖有通告在先,但在無人認領情況下,應妥善保管,待事后與認領者協商安置事宜。而開發商卻在通告后擅自隨意將墳深埋,導致遺骨零碎散落,無法全部收回,給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打擊可想而知,應當賠償精神損失費、遺骨收斂安葬地及費用等損失。
二、建雞場毀祖墳,除修復費,還應賠償精神撫慰金
案例:清明節的前一日上午,在外打工的韓某來到祖墳掃墓時,發現墳地被不同程度毀損。原來本地村民趙某承包10畝荒地用于建養雞場,還竟然擅自擴大范圍,將韓某家祖墳周邊地一并平整,放養近萬只雞在場地內刨土,導致繩網內的土地寸草不生。趙某以與村委會有承包合同為由,拒絕賠償。此案經人民法院審理判決,趙某賠償韓某家祖墳修復費用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并賠禮道歉。
點評:無論韓家的祖墳是否在趙某承包的荒地范圍之內,趙某在建養雞場和開路過程中,未注意確認和避讓韓某家的祖墳位置,造成墳地部分被損壞,墳地寸草不生,都是一種侵權行為。且趙某的侵權行為不僅毀損韓某家的祖墳,也同時致使韓某及其家人的精神受到傷害。因此,應當承擔與過錯相適當的損害賠償責任。
三、強迫他人拜祭,喪葬陋習與法無據
案例:個體業者李某駕駛自家小型運貨車送貨途中,遇到小河屯村百余名村民為村中過世王姓老者辦喪事,李某小心靠一側行駛。辦喪事的晚輩王某見狀立即上前攔停李某貨車,并按當地習俗認為李某沖犯了王家辦喪事,要求李某下車拜祭死者并動手打砸李某貨車,在眾人的說服下,加上怕貨車再次受損,李某下車給過世的老人拜了一下。李某貨車一側外表被打破,花費修理費2300余元。雙方協商時,王某認為李某沖犯王家辦喪事,過錯在先,拒絕賠償。經起訴,人民法院判決王某承擔全額損害賠償責任,并向李某賠禮道歉。
點評:如果辦喪事送葬儀式途中的習俗影響、阻礙正常道路交通,那么,該習俗因有礙、違反道路交通法規相關規定,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此,王某強調的“李某沖犯王家辦喪事,過錯在先”之說法與法無據,不會得到法律的保護。而李某屬于正常行車,即未違犯道路交通法律規定,也未有不當行為與過錯,其所受損害應當由侵權人王某承擔全額賠償。又因王某強行李某下車拜祭行為,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嚴(未造成其他后果),理所當然應賠禮道歉。
四、獨自海葬父母骨灰,其兄妹可要求賠償精神撫慰金
案例:陳先生將父母的骨灰海葬后,與妻子一起前往深圳打工。清明節期間,陳先生的兄妹得知父母的骨灰已經被弟弟海葬。陳先生哥哥陳大與妹妹一氣之下將弟弟告上法庭。法庭經審理時,盡管陳先生提出,父母生前曾留有口頭遺囑要求將骨灰海葬,且其于海葬前曾通知其兄妹2人,但未能提供證據予以證明。為此,人民法院依法判令陳先生賠償其兄妹精神撫慰金各2000元。
點評:父母骨灰承載著子女重大感情與精神寄托,而陳先生在未經其兄妹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父母骨灰海葬,侵犯了其兄妹的祭奠權,造成其精神痛苦。陳先生未經兄妹同意、未盡到告知義務,存在過錯。因此,應適當賠償其精神撫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