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珍
摘 要:十八大之后中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隨著目前中國社會轉型的逐步加快,腐敗現象屢禁不絕,反腐形勢非常嚴峻。腐敗現象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必須要采取有力的手段來堅決打擊腐敗行為,積極進行黨風廉政建設?;诖朔N情況,從行政管理法制化入手論述如何加強中國當前的廉政建設,希望能把中國的廉政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對腐敗行為進行有效的打擊。
關鍵詞:行政管理;法制化;廉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194-03
做好黨的建設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黨風廉政建設,而治國方略的基本組成部分則是依法行政。嚴格來說,黨風廉政和依法行政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所以,中國各級行政執法部門一定要堅決樹立依法行政和黨風廉政建設都要抓的重要思想。假如黨風不正的話,那么我們的領導干部則很難做到廉潔自律,也非常容易在黨政機關內部滋生腐敗。相同的,不能做到依法行政而濫用職權的話也同樣容易滋生腐敗。簡單來說,要想有效預防腐敗,我們必須要堅決做到依法行政和黨風廉政二者并重。本文探討如何在行政管理法制化視角下進行廉政建設。
一、完善遏制權力尋租的有效制度
(一)改革行政審批制度
目前,中國很多政府部門和機關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有行政審核、審批以及核準事項等工作,具體的審批項目包括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行政審批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1)人情審批:所謂的人情審批主要是指那些憑借不正當方式手段或者是個人關系,讓審批事項順利通過審批和核準的審批方式;(2)重復、多頭審批:許多政府部門在進行行政審批的過程中存在重復審批和多頭審批的現象,這種現象嚴格來說是不合理的。簡單地來說,假如某企業要在內部進行一次技術改造,那么該企業則需要到三十多個部門蓋五十多個公章才能完成審批,既費時又費力。這樣的審批方式具有一定的危害,不僅容易滋生腐敗,在審批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官僚主義,造成行政審批的效率低下,對于政府重要職能的有效運用及發揮是非常不利的。
行政審批制度是在中國計劃經濟的背景下所形成的,無可厚非的是,在計劃經濟時代行政審批制度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不過,隨著中國市場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僅影響經濟社會運行的質量,還給優化黨風廉政建設帶來一定的危害。基于此種情況,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相關政府部門要積極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領導,可以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標責任制。最終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而保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第二,合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但凡中央政府、省級政府未明確規定或者是已經被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但凡發達地區已經被取消或者是沒有的,全部取消;可以運用市場機制代替的,全部取消。
第三,構建行政審批新機制。精簡之后,對于那些保留的審批項目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規范和管理。筆者建議可以實施“一廳式”辦公,建立行政服務大廳,在大廳內集中辦理審批事項,減少不必須的程序。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要大力改革現行的審批制度,積極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機關。這項措施也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根本之策。
(二)建立腐敗問題責任追究制度
資深公務員都應該知道,在中國存在部分領導,他們的職場處事方法就是多種花少栽刺。雖然自己不去參與腐敗,但是也不愿意承擔反腐敗的責任。假如單位出現了腐敗問題,往往也只是一推了之。部分領導的這種工作態度不僅不利于遏制腐敗,反而會讓我們的腐敗現象越演越烈。有一句成語叫做亡羊補牢。而我們的部分領導看見羊丟了不但不去找羊,還不補牢。唯一做的工作就是想辦法去掩蓋羊丟的事實,找尋牢為什么會破的理由。這種現象的存在讓我們不得不盡快建立腐敗問題責任追究制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1)單位內部如果出現腐敗問題,必須要去追究該單位領導的責任;(2)下級單位的領導如果出現腐敗問題,則必須要追求上級單位領導的責任;(3)在對公務員進行推薦或者是考核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被推薦和考核者有腐敗問題而知情不報的,則必須要追究其責任。建立相關的腐敗問題責任追究制度之后,還要嚴格落實和執行相關制度。這樣一來,必定會刺激那些對反腐工作不負責任的領導,讓他們對反腐工作重視起來。
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
中國腐敗現象的存在是與監督不力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完善相關的監督約束機制,來積極改變當前的監督無力狀況。
(一)改革市縣監督體制
筆者認為,監督機構的設置必須要相對獨立,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發揮其監督職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實施垂直領導體制。這樣一來,就能夠促使我們的監督機構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垂直領導體制的實施雖然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不過不管是從加強黨建方面來看,還是從反腐工作的需要來看,實施垂直領導體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建議應該在省級以下行政單位實施獨立垂直領導體制,可以增強派駐紀檢組的監督權力,實行集中管理,下管一級。假如在省級以下行政單位實施垂直領導體制存在困難的話。我們則可以首先對市級以下紀檢監察機構實行垂直領導,或者可以實行以垂直領導為主、地方黨委領導為輔的雙重領導體制,假如垂直領導有困難的話,也可分步實施。例如,我們可以把市紀委正副書記或者是常委改為由省紀委直接任免,其他的依此類推。如若監督主體可以在行使監督權上得到充分的獨立,那么最終必定會形成一個被監督者懼怕監督者的監督體制。促使被監督者在行使自己的行政權力的時候更加的小心、慎重,減少和避免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規范權力運作機制
在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哪個部門和環節對整個鏈條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么這個部門和環節則出現腐敗的幾率就大。不過,在現實中每一個行政工作崗位都存在腐敗的可能與機會,只是幾率存在的大小而已?;诖朔N情況,我們不僅要全面地對行政工作崗位進行監督,更要加強對關鍵點的監督。
1.科學確定行政權力運作的范圍以及程序。我們要建立公務員職位、職責的職權運作系統,在行政權力實施方面要做到相互制衡。要盡可能地減少公務員對行政事務的裁量權,減少腐敗的發生。
2.要科學規范以及整合行政權力運作的平臺。具體實施方面可以建立超級政務服務中心,把政府采購、土地等公有性資產的交易、國有資產產權交易、行政審批事項等統一納入。積極有效地進行相關資源的整合,在整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規范管理,提高權力運作的效率。整合權力之后,再加上有效的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避免腐敗的滋生。
3.切實增強行政權力運作的透明度。目前,中國很多行政部門或者單位個人在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政府部門與公眾在某些信息的獲取方面存在不對等。許多政府相關規定都是以內部文件的形式傳達和存在的。社會公眾往往很難獲取這些相關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們的社會監督力度。所以,筆者建議:政府出臺和頒布的各項政策法規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增強透明度,及時讓公眾了解和知曉。防止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行暗箱操作。
三、加大對腐敗者的打擊力度
(一)推動反腐敗的立法執法工作
要想加強對腐敗者的打擊力度,首先必須要積極推動反腐敗的立法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執行:
首先,高舉反腐大旗,在規范法律法規上加大力度。中國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才發展了短短幾十年,因此在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這些不完善讓部分人有機可乘,滋生腐敗。筆者建議可以從立法方面入手,對《刑法》中第八章“貪污賄賂罪”部分進行分離、豐富、重組和整合,可以針對當前的腐敗現象制定單獨的《反腐敗法》,把各種關于反腐敗的法律規定更加的細化和科學化,有效地打擊腐敗行為。有了專門的反腐敗法之后,我們就可以把它作為一把反腐的利劍,去刺破腐敗者的胸膛。另外,還要全面地對腐敗者的刑事責任進行追究,要徹底地改變對腐敗者僅僅以開除黨籍或開除公職進行處理的辦法。還要立法規定取消腐敗者的保外就醫和假釋機會,讓腐敗者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
其次,延長懲治的鏈條,在懲治環節上加大力度。腐敗不是與生俱來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1)沆瀣一氣。與自己的領導或者是監管部門一起腐敗;(2)上行下效。向上級領導學習的;(3)如法炮制。模仿同級同事。事實上,很多腐敗行為都是與監管不力相掛鉤的,嚴重點說就是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腐敗者之所以會做出腐敗行為其很大責任在于自己的直接領導或者是監管部門的領導。每個單位的賬務明細、資金去向等都是非常容易搞清楚的,主要是上級領導有沒有真正有效地去監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監管不力或者是不監管也可以算做是一種腐敗。所以,在懲治腐敗者的同時,也要對腐敗者的上級領導進行懲治。
再次,轉移工作重點,在偵查協辦上加大力度。我們僅僅依靠單一的舉報來查辦腐敗案件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查辦的力度。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由被動對腐敗案件進行查辦轉為主動對腐敗案件進行查辦??梢詫ΜF有紀檢、監察機關的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對監察和紀檢機關的考核辦法。有效實行紀檢和監察機關一個負責查辦群眾舉報腐敗案件、一個負責主動查辦各種腐敗案件的腐敗查處辦法,共同辦案,有效打擊腐敗行為。
(二)完善腐敗的懲罰機制
目前,針對中國腐敗現象嚴重的現實情況,我們必須要積極加強對腐敗行為的懲罰力度,加重對腐敗者的處罰。具體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兩種途徑來進行:(1)通過法律的修改或者是立法來進行。擁有行政法規制定權的地區則可以通過制定更加嚴厲的法規來對腐敗行為進行懲治;(2)不具備行政法規制定權的地區可以在不與相關的法律法規相沖突的情況下,采取下列措施:(1)對腐敗者采取多種懲治辦法,加重對腐敗者的懲治,讓其不敢輕易涉足腐敗行為;(2)如果在某一個環節出現腐敗行為,不僅要處罰本環節上的相關人員,對于其他相關環節上的人員亦要進行處理。這樣,無形中可以加強整個環節上的所有人員進行相互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避免腐敗行為的發生;(3)對腐敗者要進行公開曝光,增強其警示效應。讓其他相關人員不敢輕易實施腐敗行為。
四、結語
現在,中國的相關反腐法律在逐步健全當中。這也為我們的反腐敗提供了制度保障。不過作為最終受益者的普通人民群眾,他們卻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也缺乏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如今《行政訴訟法》也已實施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當中民告官的案件很少,甚至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絕大部分人民群眾對于腐敗現象或漠視或容忍。筆者曾經聽說過一種“肥豬理論”。其大概意思是:貪官肥了,胃口小了;新官來了,貪得多了。總而言之,目前在中國的整個社會仍然未形成法律至上的觀念,有法不依的現象可謂是見怪不怪。雖然有相關的反腐敗法,但是很多貪官污吏在法律面前卻是有恃無恐。法律基本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的,假如行政機關不依法辦事,它的違法行為又不能通過司法程序糾正,那么整個社會就不會有正義,腐敗現象也就不可避免。筆者認為,只有行政機關做到依法行政,樹立起“權由民授、官由民選、政為民謀、權受民督”行政理念,人民群眾學會用法維權,整個社會的法治水平才能提高,腐敗現象才會減少。
參考文獻:
[1] 韋云忠.中外國家公務員勤政廉政機制比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5).
[2] 林穎,陳雅君,張立根.加強公務員勤政廉政建設的思考[J].鄉音,2006,(5).
[3] 吳景雙.勤政廉政建設:問題、原因與對策[J].理論探索,2009,(4).
[4] 杜富琴.以效能監察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J].探索與求是,2011,(3).
[5] 曹玉東.對強化公務員勤政廉政建設的思考[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6] 田依林.基于科學發展觀的高校反腐倡廉建設路徑選擇[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7] 尹業香,陳平.反腐倡廉路徑科學化之思索[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8] 沈建鋼.對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幾點認識[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5).
[9] 牛磊,李建華.當代中國廉政建設:困境透視與改革建議[J].湖南社會科學,2009,(6).
[10] 陳勝才,高勇.新加坡廉政建設的經濟與地理因素分析[J].學術論壇,2009,(12).
[11] 于學強,白青.我黨執政以來廉政建設的基本方略及啟示[J].理論探索,2010,(1).
[12] 劉雪明,盧漢橋.廉政政策執行中的公民有序參與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1).
[13] 孫前梅.關于中國廉政制度建設的分析與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10,(3).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