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陽,李瑩穎,高莉敏
臨床經驗表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治療效果考察的指標,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對于生活質量的改善會有很大的影響。本研究從多家中心抽取接受不同治療如化療、放療、內分泌藥物治療、靶向治療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觀察接受不同治療對患者絕經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以便在臨床指導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提供輔助治療手段去改善和抑制絕經癥狀的發生,為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1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大于20歲;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疾病 (心、肝、腎功能嚴重損傷),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臨床資料 2013年1—6月北京中醫藥大學利用中國中藥協會循證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中醫藥臨床評價平臺收集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217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6~81歲,平均 (48.7±9.3)歲;其中宮頸癌 104例,卵巢癌69例,子宮內膜癌44例。
1.3 分組 按治療方式分組為:未接受任何治療組75例、非化療組 (包括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手術切除)15例、單純化療組78例、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49例。4組患者年齡、病理類型、腫瘤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1.4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受體〔雌激素受體 (ER)、孕激素受體 (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表達情況、治療方式 (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手術切除等)的選擇以及絕經癥狀 (失眠、潮熱、盜汗、抑郁、骨關節痛)發生與否,其中絕經癥狀積分就是近1個月累計癥狀發生次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性分布以 (±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性分布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 〔M(QR)〕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患者ER、PR、HER2陽性率比較 4組患者ER、PR、HER2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其中與未接受任何治療組比較,非化療組、單純化療組、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ER、PR陽性率升高,單純化療組HER2陽性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與單純化療組比較,非化療組、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ER陽性率升高,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HER2陽性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2 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情況 未接受任何治療組、非化療組、單純化療組、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絕經癥狀發生率分別為:85.3%(64/75)、86.7%(13/15)、94.9%(74/78)、95.9%(47/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5.786 9,P=0.016 1)。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情況見表3。4組絕經癥狀積分分別為 (1.41±0.21)分、 (2.53 ±0.87)分、 (3.14±0.35)分、(3.61 ±0.5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F=15.18,P < 0.000 1,見圖1)。
2.3 3種受體對患者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 ER陰性和陽性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PR、HER2陰性和陽性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1 4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of general information in four groups

圖1 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比較Figure 1 Comparison of 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in four groups

表4 3種受體對患者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Table4 Effectof different receptorswith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2.4 化療和ER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
兩因素析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化療和ER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F=15.18,P <0.000 1)。化療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5.14,P <0.000 1),ER 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F=0.61,P=0.42)。兩者的交互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F=5.06,P <0.002 1)。進一步分析化療與否、EP陽性陰性的單獨效應,結果顯示,在控制化療這一因素后,在未接受化療的兩個組中,ER陽性陰性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在接受化療的兩個組中,ER陽性陰性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5)。在控制ER陽性陰性這一因素后,無論ER陽性陰性,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6)。

表2 4組患者ER、PR、HER2陽性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s of ER,PR,HER2 in four groups

表3 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情況 (例)Table 3 The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in four groups

表5 控制化療因素后ER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Table5 Effect of ER with 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after controlling chemotherapy

表6 控制ER陽性陰性后化療對絕經癥狀積分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f chemotherapy with menopausal symptoms scores after controlling E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婦科惡性腫瘤是繼乳腺癌之后婦女最常見的腫瘤,主要包括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絨癌[1]。其發病無典型或者特異的癥狀,一般發現已屬晚期。現如今關于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的機制尚無定論,但從臨床流行病學發現早婚、早育、性生活紊亂、多產、糖尿病、高血壓、月經失調、肥胖等是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的危險因素[2]。目前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以西醫手術、放療及化療綜合治療為主[3]。治療過程中也對女性的性征及獨特的生理功能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到患者的家庭和正常生活,因而受到廣泛重視。有研究發現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各維度生活質量下降,出現抑郁、焦慮等癥狀,甚至有些處于非圍絕經期的患者出現絕經癥狀。而目前化療在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4],化療能使患者的生存率從10%提升到90%[5]。但化療是一把雙刃劍,在殺滅惡性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人體正常細胞產生毒性作用。一方面化療能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另一方面也會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一定影響[6]。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大多處于圍絕經期,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已經讓她們生活質量極大降低,而化療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時給患者帶來人工絕經的風險[7]。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治療方式特別是化療相對于其他治療方式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絕經癥狀發生的影響,為臨床判斷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化療的療效評價提出新的要求。
本研究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未接受任何治療組、非化療組、單純化療組、化療聯合其他治療組。4組患者絕經癥狀發生率分別為:85.3%、86.7%、94.9%、95.9%,絕經癥狀 積 分 均 值 分 別 為:1.41、2.53、3.14、3.61分,絕經癥狀發生率及絕經癥狀積分有差異。并且排除ER陽性陰性干擾后4組患者絕經癥狀積分仍有差異。
本研究與以往研究在方法上有一定差異,本研究采用的是一種真實世界隨機隊列研究的方法,雖然有簡要的納入排除標準但干預相對較少,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帶來的負面效果,以往研究如孫寧霞等[8]、陳志龍等[9]研究在許多干預的情況以效力研究發現在化療過程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會造成患者抑郁情緒的發生,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的降低。在方法上本研究更注重化療給惡性腫瘤患者帶來的負向效果,但在研究結果上,除了和以往研究結論一致的地方,而且也補充了化療帶來的絕經癥狀發生率增加的結論。作為特殊的人群,婦科惡性腫瘤給女性帶來巨大的疾病痛苦、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功能退化,甚至改變體內雌激素水平,極大提升絕經癥狀的發生,給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帶來巨大的煩惱。
本研究通過分析217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絕經癥狀發生情況,發現接受化療對該類患者絕經癥狀的發生具有很大影響,化療不僅加大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絕經癥狀的發生率,同時也增加絕經癥狀的嚴重程度,絕經癥狀的發生嚴重降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除了要受到巨大的病痛折磨,還要受到治療方式帶來的負效應,因此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在不得不接受化療的同時,有沒有其他輔助治療方式可以降低絕經癥狀的發生和緩解這種病痛,國內外研究發現莉芙敏等一些植物激素及其他一些靶向制劑對改善化療過程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絕經癥狀及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極大地提高絕經癥狀的發生率和癥狀積分,故抑制絕經癥狀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給臨床乃至整個醫藥行業提出了考驗。
由于本研究屬于觀察性研究,受到很多影響因素的干擾,因此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為了排除更多影響因素的干擾,需要增加樣本量。而且關于絕經癥狀的評定,現無相關具體的方法,只是根據確定的幾大絕經癥狀的發生與否作為統計,絕經癥狀積分則是累計癥狀發生的得來,現在還沒有相對比較合適的量表和評分方法去評價。這可能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1 張淑彩,魏曉麗,耿麗萍,等.圍絕經期婦女保健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5):44-45.
2 李瓊,許銳,賴慧紅.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治療進展[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4(5):310-313.
3 劉春梅,王永宏.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現狀 [J].中醫藥導報,2010,16(4):115-117.
4 陳潤清,魏瑩.影響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及干預措施[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20):74-76.
5 石紅.圍絕經期與卵巢癌[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4):1380-1382.
6 鄭長花,張美芬,劉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癥狀體驗的調查 [J].護理學雜志,2010,25(4):24-27.
7 崔雪梅.化療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J].中國醫藥導報,2011,8(5):132-133.
8 孫寧霞,金志軍,賈曉峰,等.黑升麻制劑改善絕經后婦女陰道萎縮癥狀的探討[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2,33(3):339-342.
9 陳志龍,史惠蓉,任芳,等.莉芙敏治療婦科惡性腫瘤術后絕經癥狀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4):496-499.
10 Huang YX.Clinical study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remifemin and paroxetine for 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J].Zhonghua YiXue Za Zhi,2013,93(8):6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