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軒

越是節假日,他越要堅守在崗位上;他的崗位25年無違章、無違紀、無事故;他發現和防止了幾十起可能發生的行車險情和事故……他的名字叫崔振亮,是沈陽鐵路局沈陽車務段新城子車站的一名助理值班員,也是“全國鐵路創先爭優黨員安全標兵”“遼寧省學雷鋒、學郭明義先進個人”“沈陽鐵路局黨員安全示范崗標桿”等稱號和“鐵道部火車頭獎章”的獲得者。
新城子站雖是京哈線上的一個四等小站,日均接發列車卻達300多列,平均每5分鐘接發一趟車。列車密度大,安全壓力更大。值班員在崗位上,一套眼看、手指、口呼確認進路信號的作業程序,每天要做上百遍。一個動作、一個口令,枯燥而單調,偶爾簡化點程序、偷點懶兒,在一些人眼里也在情理之中。但崔振亮不論有人沒人,不論白天晚上、雨天雪天,執行作業標準毫不走樣。
在站臺北端,有一個公安協勤室。列車尾部距離協勤室非常近,可即使遇上刮風下雨這樣的惡劣天氣,崔振亮也從不進屋避一避。2011年10月23日凌晨3時,崔振亮接到站內4道停留的列車準備發車的命令,要走到列車尾部試風。3時20分,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崔振亮沒有穿雨衣,很快全身就濕透了,加之深秋寒氣襲人,他被凍得渾身發抖。雖然公安協勤室近在咫尺,但崔振亮仍認真地與列車司機和信號樓聯系,進行簡略試驗和貫通試驗。一直堅持了兩個小時,直到列車正常開出,他才回到運轉室。同事問他:“你怎么不到協勤室避一避啊?”他憨厚地一笑,說:“越是雨大,安全越容易出事,咱不能離開,淋著點兒沒啥!”
崔振亮1984年參軍,1986年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轉業分配到新城子站。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崔振亮總是跟在老師傅的后面轉,認真地看人家的活兒是咋干的,實在看不明白就追著問,不弄明白決不罷休。不僅如此,他還把理解不透的業務要點拿出來跟同事們研究探討,并經常向站長和老師傅請教。每次休班在家他都要給自己“加碼”,還拉上媳婦當“考官”,讓媳婦考他。時間長了,他養成了每天堅持學習業務1小時的好習慣。憑著這股子勤于學習的勁頭,崔振亮不僅成為問不倒、考不住的“活規章”,而且使故障隱患在他的眼、耳、鼻下無處遁形。
崔振亮上崗接車時,走路用軍人的步伐,接發車時,則保持軍人的站姿筆直挺立。整個作業過程,他手持電話通過標準用語與同事保持聯系,眼看、手指、口呼,堪稱作業標準。
崔振亮執行規章規定嚴謹苛刻。一開始,有些人很不理解,尤其是和他對過班的助理值班員,都認為他太“死心眼兒”。遇到上一班沒有接完的車,即使是過了交班點,崔振亮也不會接;而趕上接他的班,最后一趟車沒辦理完,他也絕不交下去。
崔振亮的父親因為有病住院,下了夜班他就要去醫院護理。可即使父親病危,這個很重感情、孝順出了名的老崔,也是堅持接完最后一趟車才離開,一天也沒耽誤工作。父親去世了,崔振亮處理完后事,馬上回到崗位上班。他每次接班都提前半小時到車站,參加工作26年來,比別人多工作2500多個小時,不僅從不遲到,而且從沒因個人原因請過一次假。
采訪中,記者沒有聽到崔振亮任何豪言壯語,聽到和見到的只是一位鐵路職工普通而平凡的事跡。然而,大家心里都知道,他的普通和平凡里有著長時間的堅守,這是責任的堅守,更是甘于奉獻的人格堅守。
“哐當、哐當、哐當”,又一趟列車要進站了,崔振亮立即走上了月臺,眼看、手指、口呼……“緩解,剎車系統正常!”在這個空曠的四等小站里,崔振亮還在繼續著他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