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 菲 通訊員 金紅云 蔡
民生資金全員監督
——湖北省沙洋縣民生資金監管工作側記
●本刊記者 周 菲 通訊員 金紅云 蔡

后港鎮利用辦理補貼之機宣傳政務公開
湖北省沙洋縣位于鄂中腹地,漢江下游,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障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資金。據統計,2013年,沙洋縣直接用于民生的資金達到 6.6億多元。其中:養老保險3.4億元,新農合1.4億元,城鎮農村低保2600萬元,住房保障和廉租房資金2071萬元,共發放糧食“兩補”資金約1.2億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1150萬元、小麥良種補貼214萬元、油菜良種補貼566萬元、能繁殖母豬補貼347萬元。面對數額龐大的民生資金,沙洋縣財政局通過構建民生資金的大監督體系,發動人民群眾參與監督,實現了民生資金的全員監督,有效規范了民生資金管理。
民生資金種類多、范圍廣、數量大,監管難度也較大。就沙洋縣財政局來說,民生資金分別由社保、綜合、農業、商貿和經建等股室管理。在監管上,則由財政監督局和其他業務股室緊密合作,齊抓共管。“我們將財政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納入局內部監督范圍,以撥款程序是否合規、撥款手續是否完善、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為監管重點,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實現了監督關口前移和監督全過程無縫隙連接,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式的監管模式,保證了民生資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實性、公正性。”縣財政局局長廖文勝向記者介紹。
民生資金的有效監管必須有健全的制度為保障。財政局監察股股長吳時君向記者展示了《沙洋縣糧食直補資金管理制度》、《沙洋縣城鄉最低保障資金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他告訴記者,沙洋縣財政局針對強農惠農資金、民政救災救濟款物等項目資金的運行、監管、責任追究和考核等環節,制定、細化了一系列資金監管制度。同時,各單位結合實際,對上級有關制度也一一進行細化,先后制定了《沙洋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發放管理辦法》、《沙洋縣農村沼氣項目專項資金和工程管理辦法》和《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等監管辦法、制度。此外,該局還將各項民生資金管理辦法分類梳理,細化工作流程,結合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節點,科學設置工作崗位和權責,實現任務細化、責任到人、監督到位,促進了民生資金申報、項目實施、竣工驗收等程序的規范化、程序化。
在財政局局內各職能單位與各鎮、縣直各部門之間,有一套民生資金信息的溝通和傳遞工作機制,縣級財政、各部門和鎮、新區財政所(分局)指定專人為信息聯絡員,負責歸集整理民生資金相關信息及傳遞工作,及時下達民生資金監管通知單。鎮財政所(分局)按照“就近監管”的原則積極參與民生資金的監管,并根據資金信息和監管通知,適時開展抽查巡查工作,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同時,建立跟蹤監管機制,確保監管及時有效,鎮財政所(分局)建立民生資金監管臺賬,及時掌握鎮民生資金的現狀,對轄區內的民生資金實行動態管理。“通過信息溝通和傳遞工作機制,既確保了鎮(新區)財政所(分局)及時掌握轄區內民生資金信息和運行情況,又確保了鎮(新區)民生資金的宏觀監管工作,實現了民生資金信息通暢。”縣農村財政管理局局長楊波說。
按照“防范在先”的原則,沙洋縣財政局還將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運用到民生資金管理中。監察股股長吳時君介紹,沙洋縣從民生資金腐敗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環節入手,及時研判腐敗現象發展變化的趨勢和規律,著眼超前防范、關口前移,積極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力度。對局內涉及民生資金的中層干部和重點崗位人員等進行廉政談話,從思想上、業務工作流程中認真查找民生資金在立項、管理、使用環節中的廉政風險點,加強對黨員干部宗旨觀念、法紀觀念和廉潔思想教育,著力于練好內功;對使用民生資金的重點單位和重點崗位利用財政監督檢查機制排查風險,及時預警。
2013年2月,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一封來自網友 “車前路”的投訴信引起了網站工作人員的注意。該投訴信反映了紀山鎮磚橋村“村干部將補助貧困家庭的燒火鐵爐私分給自家人,以及低保辦理不能做到實事調查,出現家里很困難的群眾反而領不到補貼的情況”等問題。接到縣公開辦轉來的咨詢投訴件后,財政局立即與農業局和民政局等相關單位取得了聯系,查找相關資料,咨詢有關政策,并安排專人到磚橋村進行走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村干部存在違規發放燒火鐵爐問題,違規辦理低保問題則不實。調查組要求鎮農技服務中心負責收回不符合發放范圍的2臺鐵爐,并按有關政策重新發放到符合條件的農戶手中。分配情況公開以后,得到了群眾一致好評。
吳時君向記者講述了這一事例。他告訴記者,財政部門定期將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家電下鄉補貼、一事一議、村級轉移支付、農作物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新農村建設幫扶等資金信息在集市或人員聚集的地方進行公開公示。除此之外,在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還對各民生項目資金特別是群眾關心的農村危房改造、低保、五保等民生項目堅持做到及時更新信息,實行政策、項目、資金、程序和結果公開、公示,并設立舉報郵箱和舉報電話,接受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丁維介紹,沙洋縣民生資金上網公開始于2006年。8年來,在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站上公開省級財政專項資金479項,涉及金額29.65億元,公開率達到98%以上;同時,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網上公開率達到100%。截至目前,沙洋縣共有“兩公開”查詢點63個,其中城區2個,鄉鎮14個,農戶查詢點47個;錄入網站新聞、政策、法規、文件等各類信息1387條,收到各類投訴、意見及建議309條,回復率與回復滿意率均為100%。在2013年湖北省量化考核中,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再次榮獲全省優秀等次,“這是我們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自 2006年開展以來連續8年獲此殊榮。”丁維自豪地說。
當記者問及連續8年做好這項工作的秘訣,他拿出了一張2月25日填寫的政務公開查詢點電話抽查情況表,這張表格列出了五里鎮、十里鎮等16個查詢點的政務公開工作抽查情況,抽查內容包括“半分鐘內是否有人接聽電話;接聽人是否態度熱情、語氣溫和;2分鐘內是否正確提供查詢服務”。這一次的抽查結果顯示:有3個查詢點因查詢超時扣1分,1個查詢點因未正確提供查詢結果扣1分,撥打3次電話均無人接聽扣2分。“我們會經常不定期地對查詢點工作情況進行抽查,并根據抽查情況實施考核,通過這種方式督促查詢點工作規范開展。”
在沙洋縣財政監督局的電腦上,記者看到很多財政干部下鄉宣傳政務公開工作的照片,縣財政監督局工作人員蔡定國介紹,為增強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財政干部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通過發放《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查詢指南》和《政務公開宣傳手冊》,現場為農戶查詢、解答問題,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擴大社會影響。
不僅是在活動現場進行宣傳,財政干部還深入村民家中手把手講解操作方法。郭店村6組村民龐加宏就是在家中學習了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的使用方法。去年年底,紀山鎮財政所工作人員借下鄉落實2013年秋播油菜、小麥面積的機會,來到龐加宏家,現場教其查詢了2013年的各項惠農補貼資金情況,并將沙洋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的網址存在他家電腦收藏夾里,以便以后查詢。學到了查詢方法,龐加宏高興的說:“以后誰想查什么補貼我都可以幫他們查了,真是很方便,財政部門的宣傳工作做得真到位。”

曾集鎮財政所進村入戶宣傳政務公開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