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

2014年1月19日 周日 晴
今天是周日。心里惦記著陳鳳平家的肥豬即將出欄,想著怎么幫他賣個更好的價錢,就一大早去了畜牧場村。畜牧場村是我在“干部包保,聯戶連心”活動中的包扶聯系點,所以畜牧場村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信訪穩定等情況以及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也就成了我的責任和牽掛,陳鳳平、任清喜兩家成了我每周必去探望的“親戚”。
早上7點30分,我來到陳鳳平家。陳鳳平夫婦上有80歲需要照顧的老母親,下有一個因腦癱靠輪椅代步的兒子。種植的10余畝水稻是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生活十分困難,但陳鳳平夫妻倆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一直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托起這個弱不禁風的四口之家。年初,我把陳鳳平家的情況反映給了鎮民政部門,鎮民政部門經過入戶了解后,為陳鳳平家辦理了低保救助,減輕了陳鳳平家的生活負擔。去年6月,考慮到陳鳳平夫婦要照顧老小,不能外出務工,而他們又有脫貧致富的勁頭兒,我就積極尋找適合這對夫婦的創業項目。在和他們溝通商量后,最終確定了養豬項目,并積極協調幫忙建了一個豬圈,以養肥豬和母豬為主,每四個月出欄一批,年養豬收入可達兩萬余元,這個貧困家庭的生活將得到極大改善。走訪中,陳鳳平夫婦向我透露了想再承包幾十畝地的想法,希望我幫忙協調看看,我欣然答應了。看著陳鳳平一家對未來的期望,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滿足。
下午1點多,我又去探望了任清喜老人一家。年逾80歲的任清喜老人,患有癲癇病且時常發病,唯一的兒子不務正業,不孝順父母;由于沒有農墾職工養老保險,老兩口只能靠每月的低保金勉強維持生活。這次走訪,我給任清喜老人送去了藥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又拿出100元錢讓村干部為其買些柴禾。談話中,我得知任清喜老兩口是因為戶口遷入晚,沒有定級,所以沒能辦理農墾職工退休養老保險,于是,我暗下決心,要幫他們找到有關政策依據,爭取使其進入養老保險,改善他們的生活。
探望了陳鳳平、任清喜兩家之后,我并沒有著急離開畜牧場村。村民徐樹貴家前些天因為電路老化,房子著火了,所幸這場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心里一直掛念著,于是我又輾轉到了徐樹貴家里。其實,徐樹貴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低保家庭。徐樹貴有一個智力低下且腿腳有殘疾的妻子,一個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及四肢無力等疾病的兒子,兒媳婦也是一個智障,小孫子年紀還小,智力方面是否有遺傳還不清楚,可以說,這一家只有徐樹貴一個算是健全的勞動力。這次被燒毀的房子是徐樹貴老兩口一直居住的兩間磚土房,隔壁就是兒子住的兩間半的磚房,現在一家五口人都擠到了兒子房里共同居住生活。平日里,徐樹貴出門打工,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農忙時,徐樹貴便帶著兒子到地里干農活兒,徐樹貴的老伴兒每天在家照看兒媳婦和小孫子。火災發生后,我主動和村里協調,把徐樹貴劃到了自己的包戶名單里。考慮到徐樹貴一家情況特殊,眼看著被燒毀的房子因為沒錢,遲遲修不上,我便主動聯系鎮里有關部門,為其協調到1.75萬元的房屋維修款,爭取在今年春天把徐樹貴老兩口的房屋維修好。這次上門走訪,我特意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們,徐樹貴很感激。徐樹貴家我以后一定會經常走訪,格外關注的。
隨著“干部包保、聯戶連心”工作的推進,我深深感到:只要我們的干部帶著感情,帶著真心和誠意與群眾接觸,用行動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做群眾的貼心人,群眾的心就會向我們靠近,就能共同譜寫出新時期黨群干群的“魚水情”。
(作者系大洼縣榆樹農場場長、國資公司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