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化學學科充滿魅力,有很多的奧秘需要我們去推導、衍生,而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在此,提出三點“借助”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元素周期表;總結積累本;判斷與推導
談到化學,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究其原因,無非兩種。一部分人認為化學太難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化學很簡單,每次考試成績都穩中有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認識分歧?是因為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內容沒有理解,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沒有掌握。今后,大家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一、借助元素周期表去思索任何一種化學反應
化學元素周期表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化學的反應原理都是最外電子層是否“飽和”的問題。通過復習反應方程式(按課本章節逐步復習出現的方程式),對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結論。你會發現,根據同一周期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同一族最外層電子個數一樣,自己就可以推斷出該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甚至是物理性質,如,金屬的硬度,氣體的密度、顏色、沸點等,還可以根據已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推斷未知元素的性質。
二、借助總結積累本去牢記所有特殊元素
什么是特殊元素?就是通過反應能夠產生特殊氣體、特殊沉淀、特殊顏色的元素,此外,還有變價元素、組合元素(酸根)等,這些常常是高考化學的考點以及解題的入手點。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個專門屬于化學學科的筆記本,把那些非規律性的、不常見的、又很重要的問題分類整理在總結積累本上。
三、借助判斷與推導去解答多數化學題目
其實,高中化學知識并不多,考點相對其他學科而言也非常少。所以,有的學生就存在一種僥幸心理,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我想告訴你的是,一定要找準學好化學的基本點和明確學好化學的大方向,并且一定要記住:功在平時。從入學之初就用心學起,并持之以恒,如此,才能打好堅實的基礎。分析近年來各地區的高考化學試卷,不難發現物質推斷題依然是化學高考中的重要題型,這類題具有條件隱蔽、關系復雜、思維強度大、綜合性強等特點,而且題目構思、內容、思維方法正呈現新的變化趨勢,更加注重知識的綜合、聯系,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多種思維方式的運用,注重科學探究。
參考文獻:
張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規律,教育革新,2011(11).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