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 要:教育轉型的第一步,就應該以課堂為切入口。從教育的堅守與超越兩方面對政治學科的轉型進行了分析,旨在為廣大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政治課堂;堅守;超越
當今社會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在這種背景下,對于受教者來說,需要增強選擇和判斷能力,同時具有相應的能力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而對于傳教者來說,如果墨守成規,按照原來的條條框框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理論灌輸,思想內容傳播將會給受教者造成思想束縛,遇到特殊情況時甚至會產生抵抗社會的負面情緒。而在當代,大多數師生仍然扮演著這種滿盤傳輸和全盤接收的課堂模式。很顯然,這是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瑞士著名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說:“在課堂上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在當今知識主導未來的年代,課堂是沖向明天的重要關口。我們的學生需要在這個平臺武裝自己。我們所倡導的教育轉型的第一步就應該以課堂為切入口。下面就從教育的堅守與超越兩方面簡單地談一下政治學科的轉型。
一、課堂的堅守
首先來談談課堂的堅守。這個很好理解,我們只要做到堅持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考政治試題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側重考查能力。題目的靈活度大、綜合性強,材料題占相當高的比重,這要求學生能準確地理解教材知識,并能準確地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重大的現實問題。作為教師,在新的考試要求下,應該盡力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掌握方法,以不變應萬變。努力做到:(1)切實加強基礎,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含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注意糾正理解上的偏差;(2)緊密聯系實際,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的一些重大實際問題,并學會如何恰當地運用教材知識加以分析說明,尤其注意把握解題的多角度。
二、課堂的超越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許可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有些教師追求教學方式新穎,但教學方式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讓學生在自己設定、安排的自主空間內自由發揮,達到既定目標。學生呢,也只是附和性地順著教師完成任務,自己的見解就被標準答案束縛。在我看來,這并不是所謂的教育課堂超越,只是形式而已,或者說是換湯不換藥式的教育。我想我們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理念:參與性地指導學生的個性發展。簡單地說,學生的思維是獨立的,是開放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從頭到尾、精細完整、一絲不漏地指導,而是換個角度,角色互換一下,參與學生的思維見解。以政治學科為例,主觀題的設計多是開放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見解必然不盡相同。一堂課45分鐘,教師滔滔不絕地將這些題具體分析講解給學生聽,累的不僅是教師自己,同樣還有學生。更深層地想,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失去思考的興趣,養成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壞習慣,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
首先,要學會利用先進教學工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是視覺動物,先進教學用具的使用首先能讓學生在視覺上愿意繼續參與課堂,使他們情緒高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幻燈、影視、錄音等多元形式活躍課堂。政治的知識點是雜碎的、枯燥的,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政治名人的軼事趣聞,學生自然會提高注意力,學習效果會相對好些。再者,課前將瑣碎的知識點整理成明了的圖狀形式也有利于學生的吸收記憶。
其次,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多元方式教學。每個學生的基礎和接受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這一點不能否認。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關注不同學生的心理、能力、特長、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