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玲
摘 要:《史記》作為一部體系完整、規模宏大、見識超群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巨著,蘊含了深邃的哲理,包含著博大的民族情懷,進入高中選修意義非凡。針對蘇教版《〈史記〉選讀》教學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史記;教學建議;教書育人
蘇教版選修教科書《〈史記〉選讀》主要分為八個專題,該教材比較全面地展現出了《史記》作為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與藝術價值,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文化品位。但是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學生對于學校發的選修教材完全不重視,基本看都不看,每學期結束之后很多學生的選修教材還是嶄新的。還有一些學生把選修教材挪作他用,亂涂亂畫,隨意踐踏,毫不珍惜。
2.教師教學目的不明
許多語文教師對待《〈史記〉選讀》態度不一,有的教師認為只是一本選修教材,不應該花費太多時間教授學生。也有的教師認為,它具有很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應該花很多時間讓學生來完全理解消化。由于教師目的不明確,講授效果也是不太理想。
3.教學方法不合理
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待《〈史記〉選讀》等同必修,而且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重點抓住其中的文言文知識點、考點,但是卻忽略文章本身包含的內容和所蘊含的道理。另外一些教師對待《〈史記〉選讀》等同對待體育課一樣,毫不重視。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如下現象:有的教師在教《太史公自序》時,只是隨堂布置寫一篇讀后感,對于文章本身內容完全不加以分析;上到《刺客列傳》時,利用課堂時間在教室給學生播放其他不相關的電影;在教《淮陰侯列傳》時,組織學生討論“韓信是怎么死的”這一毫無意義的話題;還有一些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一味地求深求難,隨意拓展,奈何卻不知底下學生一片“嗚呼哀哉”。
二、關于《〈史記〉選讀》的教學建議
1.結合新課標,充分體現素質教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不難發現,新課標的主要理念就是先以德育人,其次才是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教師在教授《〈史記〉選讀》時,應盡可能做到文和言并舉。比如《項羽本紀》,應該引導學生思考項羽為什么會失敗,劉邦為什么會成功的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討論項羽是怎么死這種毫無意義的問題。
2.端正學生心態,與學生積極交流
筆者了解到,不少學生重理輕文,對于語文的學習毫不重視,對于作為語文選修教材《〈史記〉選讀》更是不多看,甚或是不看。對此,教師平時應多多指出語文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選修教材《〈史記〉選讀》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起來。
3.轉移教學重點,改變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存在教學重點出錯、教學方法存在誤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的狀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1)學生進一步加強語文積累,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2)學生的文化藝術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能自主閱讀優秀作品并從中體會其思想和藝術價值,具有良好的語感和審美力。(3)學生有主動的學習閱讀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各方面優秀讀物,豐富見識,領悟內涵,同時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4)學生能在生活和其他領域良好地運用語言文字,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文化意識得到增強。(5)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語言的魅力并且敢于探索求新,能以獨特眼光看待歷史和社會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因而,在《史記》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和重點應該主要圍繞以上五個方面展開,同時結合選修課與必修課各自的特點,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
在教學中,可嘗試采取如下教學方法:(1)比較式閱讀教學。可以比較閱讀《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這兩課,探討高祖和項羽二人成敗緣由,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2)表演式課文教學。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自主地探討課文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文章情節進行表演,比如《刺客列傳》中的“易水送別”和“荊軻刺秦王”兩個情節片斷,《淮陰侯列傳》中的“胯下之辱”“背水一戰”等情節。(3)拓展式教學。如,學《孔子世家》時,聯系第八屆孔子學院大會上莫言的發言,讓學生充分想象莫言心目中的幽默而活潑的孔子形象,讓學生感知孔子在世界的影響和意義。(4)探究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時時留意,處處質疑,而學生也確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項羽不是帝王,為何也是用本紀?《高祖本紀》中“軍吏士座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中“跂”的讀音與《勸學》中的“吾嘗跂而望矣”中讀音出現了不同等。
《史記》作為我國紀傳體通史巨著,本身的文學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十分宏大。因此,教師在《〈史記〉選讀》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減少過多的文言名詞解釋、考點背誦等,而應該增加學生自主討論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探究理解為主、講授為輔的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文學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側重于讓學生從中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金文.把握課程理念確保“兩性”到位:《〈史記〉選讀》教學建議[J].中學課程輔導,2012(7).
[2]張正平.讓選修課有選修的味道:關于蘇教版《〈史記〉選讀》教學的不良傾向及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19).
[3]黃麗娜.精致化整合課程資源,讓自主、合作、探究走向深層:蘇教版高中語文《〈史記〉選讀》教材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1(20).
(作者單位 山西省稷山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