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廣玲
初級中學思想品德教材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為本”,不僅強調教而且重視學,這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以期達到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啟發、共同提高的目的。思想品德教學必須樹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努力探究新課標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前那種只教課本的做法,啟發學生自己去學習課本。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搭建素質平臺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習,使他們能夠歸納總結。另外,教師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質,以達到知行結合的效果。對于一節課的內容,也要做好計劃,讓學生多活動。如,讓他們上臺演講,隨便發表自己的見解,講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事情。在教學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象進行互動學習,分組討論并剖析學生身邊較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指出避免和矯正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通過互動合作,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二、積極開展教學探究活動,精心設計思考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認識事物的規律,大膽設疑,讓學生有目標、有步驟地去思考、去探索,增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以達到解惑釋疑的目的。如,在學習《與鄰里和睦相處》一課時,上課后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昨天我的鄰居老張突然跑來找我說:“新搬來的李某好可惡!晚上三更半夜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我非常同情地說:“的確可惡,你沒有馬上報警?”他說:“沒有。我就當他們是瘋子,繼續聽我的爵士樂。”一則小笑話引發了學生廣泛的思考,讓他們列舉發生在他們身邊鄰里之間許多凡人小事,如爸媽不在家時鄰居是怎樣幫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樣幫助鄰居的,你是怎樣幫助鄰居的等等,通過學生講自己的故事,讓他們自己明白,與鄰居相處要互諒互讓,說話、做事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進而引伸到對鄰居的困難要熱情幫助,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
總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思想品德課教師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和挑戰,但不論怎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腳踏實地,真正做到無私奉獻于教育事業,就會使這門課喚發生機和活力,展現出思想品德課應有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學生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和事說理,增強說服力,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更具體、更深遠的影響,就能使品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城縣古城鎮初級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