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田
摘 要:“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是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的觀點,“會學知識”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育家葉圣陶也曾說:“嘗為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復教,而學生能自求探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謂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教師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發現精神,激發其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的高漲
熱情。
關鍵詞:有效學習;自信心;主體作用
中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點:希望教師和同學尊重自己,希望獲得榮譽和鼓勵,同時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和充滿興趣,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這種心理甚至被一種強烈的人格觀念和自主精神所支配。因此,教師應因勢利導,重視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給學生提供一個表現機會,逐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品質。那么如何把學生變成知識的探索者、變成課堂的主角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配合與引導。
一、思路引導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及其反饋的過程。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給學生明確的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尋找各種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啟發設問、讀圖思考、列表對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空間思維、聯想思維、類比思維等多種思維技巧。例如,在學習我國的地勢時,以劉歡的“大河向東流……”為導言,提出:“為什么我國的大河是向東流呢?”在學生回答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后,再進一步追問:我國地勢是不是由西向東逐漸降低的呢?學生在猶豫的時候,引導學生分組做北緯30度的切面圖。通過討論每個小組就會得出: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結論。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尋找每個階梯的分界線……在不斷的引導中,學生不斷地探索著,每個學生會不斷地為自己尋找到問題的答案而高興。因為培養思維能力是教會學生“會學”的關鍵。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深入淺出,適當點撥思路,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一環扣一環地去想、去說、去做。
二、走上講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把自己正確的思維過程、結果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也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誘導。把講臺留給學生,師生的關系由此發生了變化,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角,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使之獲得一種成功的自豪感。無論是回答什么問題,盡量讓學生走到前面來,走到講臺上來。比如,在講“地域文化”一節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中國或其他國家有特色的建筑物。然后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并選取一些佳作(如北京四合院、蒙古包、雪屋、竹樓、永定土樓、陜北窯洞)上臺進行展示。每位代表展示完畢,都留幾分鐘的時間由學生發問,代表進行回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有的上網查詢,有的到圖書館查資料,有的搬出集郵冊,有的求助父母幫忙。這種方式比傳統的方式要多花一些時間,但他們卻能在收集、整理、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教師的組織,讓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時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發現問題當堂解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知趣相容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地理有許多知識是在地圖上找出來或填注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填注重要的圖表,是鞏固思維成果的必要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讀圖方法,閱讀教材,勾出重點,分清主次,理清因果關系,分析圖形、以圖釋義,動手繪圖能力等。比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形”時,以主要地形為線索,讓學生分組進行接力賽,繪一幅中國地形圖,靈活運用簡筆畫這種教學手段,邊繪邊討論,繪出比較準確的祖國疆域、河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的位置,這樣枯燥的地理知識才能具體化、趣味化。再如,在學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可以分組繪制一幅你心中的新疆簡筆畫,每個小組的成員發揮想象力,有的在圖中繪出了新疆特有的農產品,有的繪出了新疆的油氣田,有的繪出了新疆的地形地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繪畫的構思,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對地圖的掌控能力,使一節知識性較強的課,變成了一節趣味濃厚的課。
四、情趣相投
課堂上師生情感的培養,是課堂上愉快成功的保障。如果教師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親切慈愛的目光、支持鼓勵的手勢,把學生迎上臺,送回座位,學生就不怕上臺了。素質教育也包括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情感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知識、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后也會繼續學習。
總之,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實踐能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圍繞課時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和實踐,必須強調的是,教師一定要把思維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實踐的過程讓給學生,以促使學生的自主發展。目前的課堂教學改革,目的是讓學生登上課堂教學舞臺,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舞臺的主角。
參考文獻:
卞素玲.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2).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油田高采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