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廷敏
一、來訪學生基本情況
某女生,漢族,19歲,高二年級,身高1.5米左右,穿著大方
得體。
二、來訪者自述
近一個月以來,總是反復出現同一種想法,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可還是控制不住,繼而耽誤了許多時間,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也受到了影響。慢慢地感到煩躁,情緒不穩定,遇到一點小事就愛發火,經常感到很累、很疲憊,做事也沒有興趣,還出現了失眠,晚上睡不著,上課的時候就想打瞌睡,沒有精神。很擔心自己這樣下去會影響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很想擺脫現在的情況,所以,求助于心理輔導老師。
三、心理輔導老師點評
該案例是典型的強迫性思維,又稱強迫觀念,是指某一種觀念或概念反復地出現在患者的腦海中。患者自己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謬的,并力圖加以擺脫。但是,事實上常常是違背患者的意愿,想擺脫,又擺脫不了,患者為此而苦惱。本病發病年齡多見為16~30歲之間,性別間無差異,腦力勞動者居多。
強迫性思維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強迫性回憶——反復回憶某些事情經過。
(2)強迫性窮思竭慮——反復思索某些毫無意義的問題。
(3)強迫性計數——反復針對某些事物數數,比如,對高的建筑物計數。
(4)強迫性懷疑——總是懷疑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
(5)強迫性對抗觀念——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對立的觀念。
四、心理輔導教師建議
強迫性思維與強制性思維雖是一字之差,但是必須注意鑒別。強迫性思維多見于強迫癥,強制性思維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患者。
對該來訪者的診斷為強迫性神經癥問題。
1.診斷依據
(1)有典型強迫癥狀
(2)自知力存在,但對強迫癥狀不能擺脫,迫切求治
(3)強迫癥狀并非其他精神障礙所引起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也慢慢地變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也慢慢地讓人們越來越依賴它,以至于有少數人離開手機后就焦慮不安,精神壓力加大,這就是手機強迫癥的表現。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手機強迫癥所困擾。
2.治療方法
行為療法中的系統脫敏療法。
3.治療過程
針對該來訪者的表現,我采用的是行為療法中的系統脫敏療法。系統脫敏療法的基本原理是: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復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1)教會來訪者學會放松
讓來訪者緊握拳頭,繃緊二頭肌,體會這種繃緊的感覺,感受肌肉的緊張。然后慢慢地松開拳頭,你會感覺到二頭肌放松的感覺,將手臂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想著自己盡可能的舒適,完全放松,用這樣的方法你可以放松其他你想放松的部位,用這樣的方法反復幾次,就可以進行放松訓練。這樣練習5分鐘,每次會面都堅持放松練習5分鐘。
(2)焦慮等級建構
①馬上要考試了,但是我沒有復習好(50分)
②考試的時候睡不著,會影響考試(40分)
③考不好,沒臉面對父母(30分)
④和同學關系不融洽(20分)
⑤想談戀愛又怕影響學習(10分)
(3)開始系統脫敏
心理老師:現在我要求你想象一些場面。你要想象清晰,它們也許會干擾你的放松,如果你感到焦慮,請讓我注意,你隨時可以告訴我。如果你已經清楚地想象出了一個情境,舉起手讓我知道。首先,你想象自己在操場上,這是一個愉快的清晨,你拿著一本書在晨讀。你看到有其他同學和你一樣也在操場上晨讀。(過了幾秒鐘,來訪者舉起了她的手,咨詢師停頓了5秒)
心理老師:停止想象那個場面。在你想象的時候,你的焦慮增加了多少?
來訪者:一點也沒有。
心理老師:現在注意力再回到放松上。(停止20~30秒,重復放松指示)
心理老師:現在想象你聽到了考試的鈴聲。(在15秒后舉起手,等待5秒)
心理老師:停止那個場面,焦慮增加了多少?
來訪者:大約15分。
心理老師:現在繼續想象那個情境。
(在第二次想象中焦慮分數僅增加5分,第三次是0分。處理完等級表的第一項,可以進入第②項)
就這樣反復地對幾個經過脫敏治療后,來訪者能夠在等級表的所有項目上放松地想象,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也可以放松了。
(作者單位 貴州省綏陽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