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菊瓊
摘 要:同翅目蚜科的蔬菜蚜蟲聚集于芥菜和小白菜等蔬菜葉的背面,是一種農業(yè)害蟲。目前對蚜蟲的防治,主要采用農藥或天敵(瓢蟲、蚜獅、草蛉等)。對于大面積種植蔬菜的農戶,主要還是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但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平衡,更重要的是蔬菜上殘留的化學農藥對人體有毒害作用。那么,如何解決該問題呢?利用辣蓼浸出液對蚜蟲進行觸殺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其觸殺率可達95%。辣蓼具有無殘留、易分解、殺蟲效果好、材料來源廣、成本低等優(yōu)點,是生產蔬菜等綠色食品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辣蓼;浸出液;蚜蟲;觸殺率;綠色食品
一、研究背景
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中,許多人為了追求經(jīng)濟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高成本地使用農藥化肥,種出的農產品產量高、賣相好、經(jīng)濟收入高。然而,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不但影響到產品質量,而且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危害,進入環(huán)境后還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大量殺傷野生動物,破壞生態(tài)平衡。據(jù)研究,現(xiàn)代人癌癥高發(fā)與此不無關系。那么,能否找到一種既有殺蟲作用又無污染、無殘留的東西來代替化學農藥殺滅蔬菜蚜蟲呢?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想吃魚了,就會找來一種叫“辣蓼”的植物,將其搗碎后放入水中,把魚毒暈了,就很容易抓到。既然辣蓼能毒魚,那么能不能殺滅蔬菜蚜蟲呢?如果辣蓼能代替農藥殺滅蔬菜蚜蟲,既能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又環(huán)保健康,豈不是兩全其美嗎?于是我?guī)ьI學生從野外采集辣蓼進行處理,利用其浸出液對蔬菜蚜蟲進行了觸殺試驗。
二、研究過程
1.供試材料
(1)植物材料
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學名:[Polygonum hydropiper.],生長于溪旁和水溝邊,采集陰干備用。
(2)供試昆蟲
蔬菜蚜蟲屬于同翅目蚜科,學名:[lipaphis erysimi],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卷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分泌的蜜露還會招來螞蟻危害,是一種農業(yè)害蟲。
(3)實驗材料用具
粉碎機、50~60目篩、天平、鐵架臺、漏斗、濾紙、錐形瓶、玻璃缸、燒杯、玻璃棒、噴霧器、放大鏡、95%乙醇、清水等。
2.試驗方法
(1)辣蓼浸出液的制備
將陰干的辣蓼用粉碎機打碎→過50~60目篩→稱取100 g置于玻璃缸中→加入95%乙醇500 ml浸沒→浸提24 h→過濾→再加200 ml 95%乙醇→浸提12 h→過濾→兩次浸提液混合,取浸出液置于冰箱中自然蒸發(fā)干→所得提取物備用。
(2)選取長勢相同,危害程度一致的同畦菜地分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噴灑試驗。
(3)對蚜蟲觸殺的測定
①配置濃度為5 mg/L的辣蓼浸出液1 L,放入噴霧器中;
②在上午8:00對長在菜葉上的蚜蟲進行噴灑試驗:
實驗組:用5 mg/L的辣蓼浸出液均勻噴灑。
對照組:用清水進行均勻噴灑。
(4)觀察并記錄
觀察并記錄4 h、8 h、12 h的觸殺死亡率。
3.結果與分析
三、結論
辣蓼的有效成分對蚜蟲有較好的觸殺作用,觸殺率達95%,且辣蓼的有效成分來于自然,易降解,無殘留,對人體和環(huán)境都沒有危害,我們完全可以用辣蓼浸出液代替化學農藥來殺滅蚜蟲等農業(yè)害蟲。
四、分析與討論
由實驗分析可知,由于辣蓼含有揮發(fā)油、水蓼素等黃酮類物質,這些物質中含有殺滅害蟲的化學成分,因此有殺蟲作用。而由于這些化學成分來自天然物質,具有無殘留、易分解、殺蟲效果好、材料來源廣、成本低等優(yōu)點,且對人體無毒害作用,比起使用化學農藥要經(jīng)濟劃算得多,還可減少環(huán)境污染,生產出無公害蔬菜等綠色食品,可見,如能對“辣蓼浸出液代替農藥殺滅蔬菜蚜蟲”這一技術加以推廣利用,必定能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造福于人類社會。
今后有待研究的問題:
1.辣蓼浸出液對其他農業(yè)害蟲是否也有觸殺作用?
2.如何高效或工廠化提取辣蓼的有效成分并制成生物殺蟲劑?
參考文獻:
[1]黃曉磊,喬格俠.蚜蟲類昆蟲生物學特性及蚜蟲學研究現(xiàn)狀(1).生物學通報,2005.
[2]洪華珠,喻子牛,李增智.生物農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3.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昭平縣第四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