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
【教材分析】
《生物的特征》是學習生物學的第一節課,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學生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才能為進一步學習生物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所以,本課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比較,對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和概括。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和難點】
重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難點:植物的營養、呼吸、排出廢物。
【教學方法】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比較、質疑等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美麗的圖片。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后,說出觀察的結果。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區別?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呢?從而引入課題。
講授新課:
[觀察比較——辨別生物與非生物]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生物。如果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要將兩種生物區分開來,這就需要對生物進行觀察。那么,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你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二、什么是生物
教師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實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什么是生物,通過分析達成共識:具有生命現象的物體是生物,不具有生命現象的物體不是生物。
[結合實例——感知生物的特征]
三、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分析: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否經常吃小食品?家長愿意讓你吃這些小食品嗎?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學生表演動作:用手捏住鼻孔,閉上嘴。
幾秒鐘后感覺到憋悶,說明人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回顧:當人運動之后會出汗,汗液流到口中,你的感覺如何?
觀看:尿液的顏色,這種顏色說明了什么?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動作表演:教師請一名學生來到講桌旁,讓學生把手伸到教師面前,教師拿一根織毛衣用的竹針,當用這根針去扎學生的手時,學生馬上把手縮回。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穿衣表演:課前讓兩名學生各找出一件上小學時穿過的漂亮的衣服,在課堂上讓這兩名學生穿上。
學生觀察、分析:衣服小了,這說明了什么?
描述:當青年人結婚之后,家庭成員的數量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觀察:教師出示班級中一名學生的全家福照片,這名學生有哪些地方像父母?有哪些地方長得不像父母?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此特征是學生在下一個環節中閱讀教材來掌握的。
[閱讀教材——理解生物的特征]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2.學生進行質疑、釋疑。
[知識拓展——說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教師進一步引導、啟發:生物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還具有哪些特征?
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討論,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生物能運動,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生物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等)。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進行總結)。
教師:因為有了這些生物,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美好,所以,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課后反思】
本節課以人體為例引導學生初步地感知生物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嫩江縣九三局紅五月農場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