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芹
摘 要:舉例說明在教學中如何轉變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轉變理念;插曲;教育觀
學生的發展都具有可塑性,多年的鄉鎮教育使我的認知水平鎖定在某些框框中,總認為:農村的孩子見識窄,思維不夠靈活。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我的課堂形成了: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洗耳恭聽,實踐操作總是埋怨學生動手能力差,思維不夠開闊。可是近幾年的學習與改革讓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要想改變行為必須要轉變理念,當改革的春風撲面而來時,我也踐行學校要求開始用實際行動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改變讓我為以前不敢改變自己而感到后悔,更讓我深刻體會到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成長的樂趣。使以前的沉悶課堂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成長的樂園,讓快樂思維留在了課堂的每個角落。
一段插曲的收獲:
學生根據學、導、練預習完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結構后,為了讓學生區分哪一個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哪一個是單子葉植物種子,我問道:“同學們,通過看圖片你發現了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有什么不同?”
學生:“形狀不一樣,一個是橢圓形,一個是長方形。”(我感到意外。)
老師:“還有沒有?”
學生:“味道不一樣。”(我詫異,這一點我都沒想到。)
老師:“不錯,還有沒有啊?”
學生:“結構不一樣。”(我高興!)
老師:“誰能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在結構上哪些地方不一樣?”
學生:“玉米種子有胚乳,菜豆種子沒有胚乳。”
老師:“在圖片上,我們看到菜豆種子沒有胚乳,其實菜豆種子的胚乳被子葉吸收了。”(學生點點頭。)
學生:“老師,我發現了它們子葉不一樣。”(我驚喜。)
老師:“怎么不一樣?”
學生:“它們大小不一樣。”(我的天啊!)
學生:“菜豆種子的子葉占了種子的大部分,玉米種子的胚乳占了大部分,子葉只是一小部分。”
老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不僅它們的子葉大小一樣,數目還不一樣呢?”
學生:“老師,我知道。”
老師:“真的嗎?那你說說。”
學生:“菜豆種子的子葉分開后是兩片,玉米種子的子葉分不開,是一片。”(我心里樂了,終于進入正軌了。)
下課后,我在回憶這段我沒有想到的插曲:“是不是我的問法導致了課堂的延誤,雖然課堂沒有按照計劃完成,但學生思維的靈活和開放,讓我感到很欣慰。我從學生的身上也看到了每個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的思維和想法,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使每個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讓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學習知識的過程,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更是開啟學生智慧的樂園。
理念支配行動,只有轉變自己的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生改變,使學生將學習的激情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愉快地參與到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去。
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理念的改變讓我相信了: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潛能。記得剛開始實施時,當看到后進生完成基礎知識點時,驕傲與幸福充溢著全身。這著實讓我反思了不足,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樹立新的教育觀,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這種模式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激勵語言,讓學生體會到只要是自己發現的結論、規律或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法,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明白哪怕說的驢唇不對馬嘴,只要敢發言就是一個勇敢的人,說不對沒關系,一次、兩次……只要積極思考總有說對的時候,使學生勇于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變苦為樂,化難為易。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在儲備好知識的同時,只有轉變觀念,才能付諸行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新課堂改革行動中,在教學中才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實現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