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榮
摘 要:教學效益是教學活動的收益與教學活動價值的體現,具體是指教學活動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教育需求的符合程度。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益取決于學生是否得到了對自身有益的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以及所獲得的與所投入的比例是否得當。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教學效益并不顯著,所以必須積極探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從而確保學生獲取最大化的學習收益。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挖掘語文教材、開展合作探究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四個方面入手對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力求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效益;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的前提條件,不僅可以使學生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而且還能夠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動性。所以,教師應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在語文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該環節設計得巧妙、有趣,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涼州詞》前,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述旗亭畫壁的故事,并以此為引,導入新課。通過故事的講述,可以使學生對作者和詩名有所了解,當學生對此產生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時,自然而然地想要進一步了解詩文的內容,這為體驗文本準備了充足的條件。
其次,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以文章的依托,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情景,使學生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并從中獲得啟發。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著父親的背影,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含義。
再次,組織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表明,枯燥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愉悅的課堂氣氛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當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如組織作文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活動,借此來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濃厚的語文學習環境,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強化語文的思想教育作用
對于一名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在實際教學中,應當能夠充分挖掘出語文教材中隱含的內容,并借此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有助于強化語文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純粹的利益關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拓展環節,并以“10年后于勒叔叔回來了”作為主題,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該題目進行補充和完善。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發揮空間,大部分學生都將對該主題的補充方向放在了于勒叔叔再一次發財上,有所不同的是,一些學生給出了于勒衣錦還鄉的場面,有些學生則將故事情節設計成于勒發財之后繼續扮窮,并在最后時刻揭露真相,作者父母的態度也屢次三番出現變化,故事中充滿了諷刺的意味。當全體學生紛紛給出了補充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繼續進行探究,并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若是于勒仍然窮困潦倒,他回到家鄉之后會遭遇怎樣的情況。借助這樣的分析與引導,可以使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開拓了思維,語文的教學效益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
三、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然有很多教師習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不但與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不符,而且也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全面提升的作用。所以,教師有必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例如,在教學《白楊禮贊》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如下探究題,借此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研究:認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能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段落大意為何?本文的中心思想可以怎樣概括?文中多處提到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這里所指的不平凡有什么含義?整個文章的抒情線索是什么?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描寫高原有什么目的?找出課文第三部分中體現白楊樹風格、外形、色彩的詞語,整篇文章中的關鍵詞是什么,有怎樣的含義?教師提出這些問題之后,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仔細的閱讀,并讓學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學習成果交流,通過合作探究來達到共同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但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既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又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益。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善課堂教學環境,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院》一課時,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親自游覽過故宮,缺乏切身體驗,所以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本閱讀與視覺體驗結合起來,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拓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明確相關知識點。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不能照抄板書,而是應當將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既能看到,又能聽到,還能動手操作。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給予學生的多種感官刺激,從而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
再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搜集素材庫中的音樂、影片、動畫、錄音、圖片等相關資料,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例如,在學習《陋室銘》一課時,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意境理解,教師可以選取與此意境相符合的中國國畫作為課件插圖;對“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的理解,教師可以將中國古琴曲“高山流水”作為課件背景音樂,以達到營造課堂氛圍的效果,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
總而言之,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客觀需求,同時也是使學生獲取最大化學習收益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創新,而且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使語文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和情感體驗的需求,確保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蘇立忠.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學刊,2010(12).
[2]湯翠華.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三點建議[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3(9).
[3]張保勇.有效搜集運用資料提高語文教學效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1).
[4]鄭冬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
[5]周燕學.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賀州學院學報,2008(2).
(作者單位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鎮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