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紅美
很多語文老師會說教語文最累了,既要教書本上的課文,還要上好多課本上沒有的道理,更要訓練那看不見、摸不著卻還挺重要的閱讀能力呀;寫作能力呀;人格修養(yǎng)呀等等等等。關鍵是費心又費力的,到最后考什么考哪兒心中都沒個譜兒……數學老師如果在旁邊肯定會立馬反駁你:你們語文書上那課文少上一兩篇,甚至不怎么上都不會有多大影響,我們數學你試試,少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行!當然,這是各科老師之間的調侃,但從這個話里,我聽明白了一個道理,語文課程就是和其他學科不一樣,它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人文性的考點當然不是死的,這也是語文學科的奇妙之處,我之所以選擇教語文學科而不愿意改行,正是因為它的人文性,它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與感染作用,就是我們對人生真諦無數次的領悟。這就需要我們有自己的個性,用個性化教學去感染學生,教出個性化的學生,做一個有個性的老師,可要做到個性化教學,應該怎么做呢?
一、教學內容的獨特解讀
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時代的發(fā)展,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當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們在剛拿到一套新教材的時候,難免覺得有點“虛”,因為不熟悉教材怕把握不夠全面。可是對于一個有個性的老師,無論是新文章還是老童話,他依然能提煉出有個性的主題,而不是依靠記憶去死記教參上的答案。他會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文章的主題,本來每一個讀者的每一次閱讀就是一次創(chuàng)造,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不同的時期我們看到的主題是不盡相同的,我們?yōu)槭裁匆烙浗虆ⅲ踔烈髮W生背下來呢?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們應當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這就是要做到獨立解讀,減少教參的作用,減少單一與封閉思想,增加個性理解,增加多元開放。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解讀,小時候認為是這樣的,長大了又生出許多不同的體會。
二、教學程序的獨特設計
新課程中要求我們要積極開發(fā)與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新的教學方式,精心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生活在網絡時代,是不缺乏教學資源的,就看你怎么選擇和利用了。我曾聽我一同事說過一句話,“沒時間備課,就去網上下課件來上啊”。我就在想,這什么邏輯?難道我們隨便找一件衣服穿上就能出去見人,別說體現自身氣質了,就連大小長短都不一定合適啊。是,網絡是給了我們便捷,省去我們尋找的時間,可這是為了留下更多思考的時間給我們。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不僅要思考它是否優(yōu)質,更要考慮它是否適合你們學生。而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尋找生動典型的案例,作為新穎別致的資源。
我們從一開始當老師的時候就知道老師有教學用書,寫教案也有配套的教案,每堂課上課就拿著教案書,按步驟上就是了。這可能是很多老師采用的方法,可是,這根本就不算上課,哪怕你覺得你沒落下重點難點。有個性的老師是不會照本宣科的,他會依據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
教學過程可以遵循三種邏輯:知識邏輯、生活邏輯和心理邏輯。學生的思維順序是從問題到答案、從事實到原理、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從一元到多元,從外在區(qū)別到內在聯系的。教學設計要按照學生生活邏輯、心理邏輯進行,必要時顛倒或調整教材的順序。
一堂好的公開課,體現在觀眾面前的最直觀的就是板書設計,它不僅是教學重點的把握,也是教學過程的展示,更是老師的個性創(chuàng)造。怎樣的板書設計才叫有創(chuàng)意呢?首先要動態(tài)生成,體現出思路、學路和教路;其次是要結構簡明,體現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最后要形式新穎,形式多樣,體現藝術美。
三、教師個性的充分展示
老師要教育好學生,要教好書,沒個性還真搞不好,但我所說的個性不是隨性而發(fā),而是在充分領會新課標的基礎之上,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導教學行為,用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去完成教學,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做一個有個性的老師,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 內江市資中縣陳家鎮(zhèn)中心學校)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