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紅,盧秀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會計學院,武漢 430073)
近年來,頻繁出現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不斷挑動人們的神經,從2008年三鹿奶粉中發現三聚氰胺,到2010年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再到近期的北京霧霾天氣,人們已不能接受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了,要求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高漲。輿論壓力之下,同時也出于提升形象的考慮,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愿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并主動在報表中披露有關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其價值提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呢?企業如果能正確處理追求利潤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系,是否就會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呢?目前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關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但還沒有對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本文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利用湖北省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數據,探究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希望能為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對提高企業聲譽、塑造良好形象有很大幫助,對提升企業價值具有積極的作用;關注員工利益,能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激勵他們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工作;處理好與政府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由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提高其企業價值。
國內外研究發現,經濟效益越好、價值越高的企業,其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也越高。企業價值越高,其資金越充足,能夠為社會責任的履行提供更多的支持,而社會責任的履行又能促進其價值的提升,因此這樣的企業更加愿意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上年的企業價值越高,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越好。
本文選取湖北省滬深兩市2009~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其中2009年有68家,2010年有74家,2011年有77家,2012年80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如下篩選:(1)刪除了金融保險類公司,因為這類公司適用的會計準則與其他行業不同,其報表具有自身特殊性;(2)刪除了ST公司;(3)刪除了數據缺失的樣本,根據兩個模型涉及到的變量,分別刪除數據缺失值。最后模型一獲得262個樣本,模型二獲得247個樣本。
本文的數據從國泰安數據庫獲得并經整理而成,數據處理使用stata軟件完成。
(1)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計量。
1995年,財政部頒布了一個用于考評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其中以“社會貢獻率”指標來考核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所謂社會貢獻率是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占其平均資產占用額的比值。這一指標通過計算企業使用一定量的資產為社會提供貢獻的大小,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情況。目前國際上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企業應承擔包括對社會、環境、消費者、員工、供應商等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因此社會貢獻總額的計算包括:給職工支付的薪酬和各種社會福利、應交的各種稅金、利息支出凈額以及凈利潤等。

(2)企業價值的計量。
本文采用Tobin Q值來反映企業價值,Tobin Q值是企業總資本的市場價值與期末總資產的賬面價值之比,它反應了投資者對企業成長性的市場評價,能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
(3)控制變量的選擇。
已有研究文獻很多都已證實,不同的公司規模、資本結構和股權結構均會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及企業價值產生影響。規模大的公司受到的社會關注度高,履行社會責任的壓力比較大,而且也有能力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資本結構反映企業的債務水平,如果負債率過高,企業的還款壓力大,對社會責任的關注就會少些;股權結構主要是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對企業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這三個因素同時還會影響到公司績效,因此本文使用這三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表1概括了本文涉及的相關變量。

表1 研究變量說明
根據假設1,本文設計了模型一來衡量湖北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以上兩個模型中均把年份作為虛擬變量。
表2列示了模型一和模型二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描述性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湖北省上市公司社會貢獻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比較大,各個公司的社會責任表現有較大差別,而且社會貢獻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數都偏低,說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整體情況不是很好。當期Tobin Q值和上期Tobin Q值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也表現出較大的區別,說明企業價值也有顯著的不同。公司規模的標準差最大,顯示出公司規模的巨大差異。資產負債率的最大值高達1.0096,凈資產為負,最小值低于0.03,資本結構的差異明顯,有的公司負債累累,有的公司則完全憑借自有資本運作,而均值在0.5附近,總體負債水平較合理。前十大股東持股比率之和的均值高于0.5,說明湖北省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情況還是比較明顯的。
表3列示了模型一、模型二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表3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模型一的F統計值在1%的水平上顯著;調整后的R2為37.43%,擬合度較好;方差膨脹因子小于2,解釋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可知模型一具有較好的解釋力。社會貢獻率與企業價值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企業越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其價值越高,本文的假設1成立。控制變量中,資產規模LnAsseti的系數顯著為負(1%水平),可能的原因是企業規模越大,各項成本開支也會增加,不利于整體價值的提高;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不顯著;股權集中度與企業價值之間顯著負相關(1%水平),說明股權集中不利于提升企業價值。
模型二的F統計值在1%水平上顯著;調整后的R2為21.60%,擬合度較好;方差膨脹因子小于2,解釋變量間無多重共線性,模型整體解釋能力較好。模型二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前一期的企業價值Ti-1與企業社會責任表現Csri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企業上期價值越高,越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本文的假設2得到了驗證。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與社會責任表現的關系不顯著;資本結構與社會責任表現在5%水平上負相關,負債率越高,公司對社會責任的關注越少,與前文的分析一致;股權結構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股權集中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
為了保證文章研究結果的穩定性,我們對兩個模型中的連續變量都進行了1%的winsor縮尾處理,回歸的結果和上文的結果基本一致。
本文以湖北省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這些公司2009~2012年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以及其與企業價值的相互關系。研究結果顯示,湖北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的整體情況不是很好,而且公司差異也較大;那些更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能顯著提高企業價值,而前一期具有較高企業價值的上市公司,則更有意愿主動、積極地履行其社會責任。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長久以來,研究者們對于公司應否承擔社會責任見仁見智。有些學者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會使公司偏離追求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而本文的研究發現,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不但不會降低公司價值,反而會提升公司價值;同時價值高的公司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一事實,也說明了上市公司認可社會責任對公司的積極意義。
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我們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第一,上市公司應該認識到社會責任對企業價值的有利影響,正確處理承擔社會責任和追求價值最大化的關系,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公司應將社會責任嵌入戰略發展目標,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在實現公司戰略發展的同時履行對社會的義務。適度提高員工的工資,健全福利保障,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增強員工的集體感、歸屬感,激勵員工為實現公司整體目標而努力工作;積極履行納稅義務,按時繳稅,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關注社區利益,提高公司產品的環保性能,參與捐贈等公益事業,樹立公司良好形象。
第二,上市公司應加強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主動向社會公眾傳達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上市公司應通過年報、公司網站、媒體等各種方式向外界傳達其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所做的工作,充分利用社會責任的履行對提升企業價值的正面作用。公司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社會責任報告的定期披露制度、規范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方式等手段,及時、全面地披露本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同時,公司還可以聘請獨立第三方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鑒證,以增強報告的可信度。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只選擇了社會貢獻率來衡量社會責任表現,限于篇幅沒有考慮其他指標。
[1]Sheldon O.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3.
[2]Bowen H 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NewYork:Harper and Row,1953.
[3]Carroll.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1991,34(4).
[5]Aupperle K,Carroll A B,Hatfield J 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2).
[6]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周祖城.企業倫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Bradford C,Shapiro A.Corporate Stakeholders and Corporate Finance[J].Financial Management,1987,16(1).
[8]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系研究——基于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9]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10]劉長翠,孔曉婷.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來自滬市2002~2004年度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