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石
鍵盤樂器的起源與發展(之七) 近代鋼琴的誕生與發展(中)
文/金 石

提到鋼琴音樂的發展史,除了鋼琴制造商對這一樂器結構、形制的不斷革新和完善外,鋼琴演奏家、作曲家對“樂器之王”在演奏法的演變、各時期學派的發展等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近代鋼琴是在古鋼琴不斷演變革新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還要從古鋼琴的音樂發展說起。當擊弦古鋼琴在17世紀后半葉受到撥弦古鋼琴的排擠之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1558-1603年),以威廉·拜爾德、約翰·布爾、奧爾蘭多·吉本斯等為首的一批古鋼琴音樂家形成了英國維吉那琴樂派,他們的古鋼琴音樂在鋼琴音樂史上被稱為“古鋼琴第一盛期”,快速的音階性走向、分解和弦等奏法是其典型的音樂語匯。法國路易十四(1643-1715年)統治時期,宮廷樂師們在維吉那琴樂派的基礎上,使舞蹈性組曲與標題性組曲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發展,這個時期的撥弦古鋼琴音樂被鋼琴音樂史稱為“古鋼琴第二盛期”。此外,德國、意大利、荷蘭涌現出一大批古鋼琴家,他們使組曲、前奏曲與賦格、標題性奏鳴曲等古鋼琴體裁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一階段的音樂家們共同創造了古鋼琴音樂的全盛時期。
德國作曲家約·塞·巴赫、亨德爾、意大利古鋼琴家多·斯卡拉蒂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約·塞·巴赫在這一時期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不但繼承了古鋼琴音樂的基本形式,還將鋼琴復調音樂發展到了空前完美的境地,同時,他還將組曲、托卡塔、賦格、變奏曲等形式賦予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內容,用嚴謹的外部形式表達豐富的內心世界。亨德爾與約·塞·巴赫共同創造了巴洛克時期古鋼琴音樂的頂峰,但他的創作與約·塞·巴赫也有不同之處,亨德爾的創作主調性大大加強,運用了自由開放的曲式,為古典主義音樂的產生與發展打下了伏筆。多·斯卡拉蒂一生寫了大量的古鋼琴奏鳴曲,它的作品充分地發揮了樂器的性能,經常會出現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的民間音樂元素,如模仿西班牙吉他節奏型、模仿曼陀林的聲音、模仿號角的音型等,音響色彩極其豐富多變。巴洛克時期的結束,宣告了古鋼琴音樂的衰退和鋼琴時代的來臨。




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音樂主要以復調、組曲體現統一并置的美學原則,古典時期的音樂則體現對比與沖突。這個時期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杰出代表。海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鋼琴奏鳴曲,它的奏鳴曲從初期規模不大、風格不明顯,甚至以古鋼琴的織體為主,逐漸發展為具有相當規模和獨創性,風格成熟的英雄性、戲劇性的作品。他擴大了鋼琴音域的應用,加強了高低音的對比,甚至將交響樂中的音響特點使用到鋼琴作品中。在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古鋼琴向近代鋼琴演變的過程。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充滿了細膩的心理描繪和性格刻畫特征。他的鋼琴協奏曲會讓人自然聯想到他的歌劇音樂。莫扎特在鋼琴奏鳴曲曲式方面與海頓相比有了很大發展,例如主題性格的對比、和聲效果的應用等方面更加成熟。他的鋼琴作品中的分解和弦在不同音區交替出現,使音響效果不再單調;不同和弦之間加入的經過音,使和弦的連接更具旋律性;典雅的裝飾音成為了旋律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共同形成了莫扎特鋼琴音樂纖巧、優雅的藝術風格。莫扎特與斯坦因等制琴師共同探究,促進了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改進和完善。貝多芬的鋼琴音樂繼承了克列門蒂音響豐滿、對比強烈的特點,將主調音樂發展到了巔峰狀態。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音樂的“新約圣經”。貝多芬還創作了大量變奏曲、鋼琴小曲及五首鋼琴協奏曲。他的鋼琴作品富于交響性,第一個擴大了鋼琴鍵盤的使用范圍,第一個使用了幾乎包括鋼琴所有音域的華彩句,創新地嘗試樂句之間強烈聲音對比,大膽地使用鋼琴踏板來增強演奏的動力性和色彩性。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作品使鋼琴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同時對鋼琴制作的技術也提出了很多要求,促使鋼琴制造商們造出更富表現力的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