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農村學生音樂素養音樂興趣
一、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音樂是積累靈感、催發情感,激發想象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只有所教的知識學生學得來,會得快,他們的積極性才高,進而對這門學科才有興趣。因此說,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的體驗才是幸福的。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氛圍
1.營造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要突出一個“活”字,這樣就要求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上通過聽、讀、唱、舞、畫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樂學,學好。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注意抓住音樂這條主線,教學中不能喧賓奪主,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而要真正為音樂服務。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起教育技巧時說:“教育者與自己對象的每次接觸,歸根到底是為了記錄對方的內心活動。”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同樣必須源于學生自身,因此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育者應時刻清閑意識到自己只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根“拐杖”,是學生建造之術大廈過程中暫時的“腳手架”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生不再依靠外部因素,能夠主動學習,并將音樂作為自身的一種素養得到持續發展。
三、給學生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積極創新,但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自信的現象,不善于表現自我。這樣,我們老師就要在每次才藝展示的時候,給予熱情的鼓勵和充分的肯定,學生從中找到自我,從而有原來的靦腆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參與,大膽創新。
四、作業的創新,情感的延伸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應注重加深學生在生活中音樂感悟和體驗。音樂不僅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僅在課堂上學習音樂是不夠的,還需要擴大到課外。我們應該把眼睛睜大,把耳朵叫醒,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加強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學習音樂,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五、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典范、楷模,你的一言一行都吸引著學生的目光。你良好的專業素質個過硬的專業技能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表演能力與應急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常言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儲備一桶水。”
當然,要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利用課余時間,我們也要對學生進行情趣的培養,多聽音樂,了解這方面的常識以及多看演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光憑音樂教師的能力是不夠的,還得依靠家長和周邊的環境及社會的關注等多方面的努力。提高農村學生音樂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地做好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