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梅
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使人類較大程度地獲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來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仍然時刻帶給人類一些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有關環境教育的各個學科里,地理與環境教育的關系極為密切,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顯得尤為突出中學地理環境教育西藏地區
一、在地理教學中加強環境教育的意義
全國中學生數量很大,他們是未來事業的建設者。這一代人環保意識如何,是民族意識能否增強的關鍵,對我國今后環保事業的發展關系極為重要。通過環境教育,學生能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具備環保意識,形成環保概念,養成保護境的習慣,并在生活中付之于行動。他們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綠化,保持環境整潔,愛護野生動植物,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正確處理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形成一種高尚的環境道德。此外,學生具備了環境意識,環境的敏感性就會增強。事實證明,保護環境僅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全國的中學生全部能行動起來,組成一支龐大的環境監督大軍,就能在保護環境發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當前中學生環境意識及環境教育現狀
現狀一:環境教育的意識淡泊,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國家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多數學校和任課老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他們還是應試教育的觀念,抓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
現狀二:環境教育的師資緊缺,所有中學無一專職的環保教師,有的學校幾乎沒有搞過環境教育專題活動,有個別學校每一年搞1次環境教育活動,但主講人員請的是當地環保部門的技術人員。
現狀三:環境教育的途徑少,活動更少,學校每年開展環境教育主要是日常的大掃除這樣的環境衛生教育,偶然會通過讓學生不要踐踏校園里的草坪之類的主題來進行環境教育。
現狀四:學生并不是不懂環境知識,主要是知識與行為脫節,不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在學校門口附近,大多學生明知道垃圾應該丟在垃圾桶里,但大多學生都不按照好的行為習慣來做,而是隨便亂扔垃圾。
三、在地理教學中發展環境教育的若干對策
環境保護教育具有綜合性、時代性、全民性等特點,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管理科學,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學科。而地理學科與環境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滲透的內容很多。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環境教育可以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兩條途徑來進行,課堂重在知識的傳授,課外則參加環境實踐活動。
1.課堂環境教育
(1)“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環境教育的因素
環境教育材料在地理教材中不是現成可得的,通過地理課來實現一部分的環境教育任務,但地理課非環境教育課,不能按照環境教育的全部目標,就必須將其“揭示”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環境結合點,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對環境概念和原理的思考。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把環境教育優化在教學中,利用身邊的事實,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保護環境就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把握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的機會
環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地理教學中,不僅需要注意挖掘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結合點,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情感,探索進行環境教育的方法,而且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機會。
(3)結合多媒體手段,滲透環境教育在課堂教學中
有許多地理現象的地理問題僅憑口頭講述或學生討論達不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那么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具。
(4)結合某些環保專題,組織學生撰寫環保小論文,繪制漫畫,開展交流、評比,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世界環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植樹節(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等,都是世界組織或國家指定或聯合國確認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良好的生存條件而呼吁人們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2.課外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環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最終落實在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所以,環境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課外進行環境教育的方法如下:
(1)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美化環境的義務勞動和志愿者活動
如保護母親河活動,去植樹、種草、清理垃圾,讓學生在對環境垃圾的清理過程中養成不亂丟垃圾的習慣,同時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2)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考察
如參觀水泥廠、水文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綠化先進單位等,特別應讓學生看看環衛局的清潔工人如何打掃馬路,讓同學們知道由于人們的自覺意識差,使清潔工人的清潔量大大增加,讓學生認識環境污染區和環境達標區的差別,從而使他們對環境保護的迫切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3)參與“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等有關紀念活動
如開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旅游與環境”“水——生命之源”等專題報告或講座,在學生中營造學習,宣傳環境知識的氛圍。
(4)利用學校內的宣傳窗對學生進行有關環境方面知識的宣傳
如利用黑板報、廣播、電視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有關環境方面知識的宣傳,使學校環境教育活動更加生氣勃勃。
通過以上各類課外活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進一步鞏固課內知識。只有課外和課內環境教育相結合,我們的環境教育目標就會很好的實現,學生的環境意識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他們會在我國的環保事業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志峰.大學生環境意識調查及結果分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3,(4).
[2]冉圣宏等.環境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白瑪.西藏地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4]地理教學.